<p class="ql-block"> 9月23日,多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走亲访友。一天下来,我们共同参与或者分别参与了三场活动。午餐和晚餐也都在走亲访友中共进。话题热烈而广泛,但都涉及到了加拿大的医保福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卫生部</span></p> 2004年,加拿大一家广播电视台发起由民众投票,评选加拿大史上“最伟大的加拿大人”的活动,这实际就是评自己的国家英雄。评选结果,第一名是汤米道格拉斯(Tommy Douglas ,1904—1986),他担任萨斯喀彻温省总理和后来担任联邦国民民主党领导人期间建立了旨在让每个加拿大人不管他们的经济或社会状况如何,都可以获得平等的公共医疗保险的制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汤米·道格拉斯(TommyDouglas,1904年10月20日–1986年2月24日)是加拿大医疗保险之父,萨斯喀彻温省长,出生于苏格兰福尔柯克。</span></p> <p class="ql-block"> 列在第二位的则是本系列游记第5和第31篇里面都提到的特里·福克斯(Terry fox)。对,就是装着一条假腿,永远在奔跑的那尊铜像纪念的人。特里·福克斯(1958年7月28日-1981年6月28日),在1977年,19岁时罹患癌症而被迫截去右腿。他乐观积极地在医院里接受治疗与康复,鼓励医院里其它患者勇敢面对病魔。当他得知加拿大政府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相当匮乏时,1980年初特里·福克斯发起名为“希望马拉松”义跑,目的是号召每人为癌症研究捐赠一元钱。1980年9月1日,在历时143天、长达5373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病魔迫使他在安大略省的桑德贝湾停下脚步。开始他的长跑还默默无闻,后来激发了全国民众极大关注。143天他只休息了一天,平均每天跑了45公里,更换了九条假肢,募得了2400万加元的巨额款项。那时,他已病入膏肓,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人们把他送回家乡。1981年6月28日,福克斯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无比悲痛。1981年9月13日,30多万加拿大人在700多个地方参与了第一次特里福克斯义跑活动,共筹集到资金320万加元。自此以后,加拿大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希望马拉松长跑活动,全民参加,鼓励大家帮助癌症病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他精神鼓舞下有了一起义跑的人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里·福克斯(Terry fox)病入膏肓时奔跑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桑德(Thunder,意雷霆)湾的特里.福克斯纪念碑,这是特里万里义跑最后倒下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维多利亚市竖立的特里.福克斯铜像</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小贴士:特里·福克斯(Terry fox),1958年7月28日出生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特里从小热爱体育运动,可在19岁那年,他被查出罹患癌症而被迫截去右腿。他乐观积极接受各种治疗与康复,而且还鼓励医院里的其他患者要勇敢地面对病魔。1979年8月,在特里截肢两年半之后,他参加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乔治王子市的全程马拉松。毫不意外,特里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但他得到了最多的掌声,人们在期待与感动的泪水中看着他撞线;比赛的胜利者以能和特里一起跑过马拉松为荣。特里当得知加拿大政府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相当匮乏时,他于1980年发起了“希望马拉松”。特里从纽芬兰省的大西洋岸边起步,他计划着跑到另一端的太平洋,横穿他的祖国加拿大。特里没能踏进太平洋,完成“横穿加拿大”。他,再也跑不动了。1981年6月28日,在距离自己的23岁生日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在整个加拿大的祈祷和祝福中,特里离开了这个他无限热爱的世界。特里去世的当日,整个加拿大都在哭泣,政府亦下半期致哀,可谓极尽哀荣。如今,加拿大全国有32条道路,14所学校,14座雕像以特里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便在安大略的桑德湾(Thunder bay),特里停下脚步的地方。桑德湾,特里旅程结束的地方。</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都渥太华议会广场上的特里.福克斯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铜像原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里的名言是“Action speaks louder”(行动胜于雄辩),他用整个生命来行动,从他一个人开始,带动了一个国家甚至世界。自</span>1981年9月13日,30多万加拿大人在700多个地方参与了第一次以特里福克斯名字命名的希望马拉松义跑活动后,加拿大不仅每年举办“希望马拉松”义跑活动,而且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为癌症研究募捐的活动。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末全世界50多个国家都有无数的人以各种形式参加“希望马拉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希望马拉松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希望马拉松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大略省特里.福克斯高中。截至2007年,加拿大全国共有14所以特里·福克斯(Terry Fox)命名的中学。另外有15条街道以特里.福克斯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续残疾运动员参加希望马拉松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参加纪念特里福克斯的户外希望徒步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多伦多希望马拉松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不查不知道,一查就觉得自己孤陋寡闻,1999年,“希望马拉松”就来到北京。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同延续特里·福克斯的义跑精神,秉持“募集资金,开展公益活动,促进中国癌症防治事业的发展”的宗旨,组织希望马拉松义跑活动,并同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癌症患者,助力癌症防治研究。从2017年开始,“北京希望马拉松”走向全国,已经在上海、重庆、辽宁、云南、山东、河南、深圳等近20个地区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开展,线上跑步累积里程十余万公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5年北京希望马拉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3年北京希望马拉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届北京希望马拉松(深圳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4届北京希望马拉松(上海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希望马拉松</span></p> 有这样的传统,加拿大医保体系逐渐健全,医保支出越来越大,癌症治疗水平走向世界领先水平,据20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的统计,以癌症病人存活率这项指标计算,加拿大是世界各国中最高的。闲谈中,加拿大的亲朋们举出多个例子。A 君患癌症 14年,治疗后8年复发一次再治疗,现在还在持续治疗,健在。B 君和 C 君几乎同时患上了肺癌,B 君回国治疗,C 君留在加拿大治疗,B 君半年后去世,C 君健在。<br> 在另一方面,加拿大财政对医保支出不堪重负。癌症患者和“疑似癌症患者”是“过度治疗”和“不当治疗”问题最严重、医疗资源浪费最甚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加拿大引以为荣的全民福利医保,就很可能被巨额治疗成本拖垮。为控制日益增长的支出,现在能“抠门”尽可能抠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多伦多总医院跻身世界前五名</span></p> 首先,加拿大实行的是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医院三级诊疗体系,不是必要不向上转诊。<div> 其次,医院以外的一切处方药都是要收费的,只不过医保覆盖的处方药,医保会承担部分乃至绝大部分药费(视医保受益人收入状况等而定)。那些被裁定不被医保覆盖的处方药倘若患者本身未购买任何商业保险,或虽购买但所需处方药却不在保险范围内,就必须100%承担“零折扣”的药费。</div><div> 第三,医保免费享受多少,由医院医生确定的治疗方式、住院时间长短来决定。因此,费用低的治疗方式就是首选,住院超过三天都算是比较长的了。<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家庭医生</span></p> 在另一方面,由于加拿大没有私立医院,再加上医护人员相对短缺,看病效率低下也经常成为吐槽的目标。据安大略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该省患者从家庭医生转专科医生,平均要等7.2周,由专科医生转医院动手术,平均要等7.1周,也就是说走“正常医保渠道”,动个手术要等14.3周(也就是3个半月),而安大略省还是全加拿大等候时间最短的(全国平均等候时间为19.0周)。所以有一句说法,急病去南方(美国),慢病留在加拿大。<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加拿大医生每年举行一次自行车长途骑行活动,为医疗卫生事业募捐。</span></p>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服务,但是任何医疗服务不可能没有成本,而且一旦人们自己不掏钱看病,更会使医保需求大于供给。所以,对于医保支出的管理,除了通过税收让收入高者补贴收入低者外,医学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网络、竞争制度的适当引入、个人成本分摊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br> 道格拉斯和福克斯毫无疑问是英雄,但是我们今天还在等待能够完全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医保问题的英雄,加拿大如此,其他国家何尝不如此。<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今年举行的骑行募捐活动到达渥太华皇家山广场——全程终点。见本系列第31篇。</span></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宾馆,已经9点多了,可爱的墨西哥小姑娘见我们回来,立刻跟了过来。这回作为老熟人,干脆进了我们卧室,把她的玩具从楼上搬下来,在床上堆成了一座小山。直到楼上传来她母亲呼喊才悻悻离开。可爱的孩子,愿你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可爱的拉丁裔小邻居</span></p> <h5>《枫国自驾行记》目录<br><br>(01)选择枫国<br>(02)北京起飞<br>(03)落地温市<br>(04)新颜旧貌<br>(05)维多利亚<br>(06)花海奇迹<br>(07)吊桥公园<br>(08)海天公路<br>(09)惠斯勒市<br>(10)艰难行程<br>(11)甘露之问<br>(12)一日千里<br>(13)贾思珀镇<br>(14)姊妹媲美<br>(15)玛琳湖畔<br>(16)峡谷徒步<br>(17)路遭拦截<br>(18)冰原大道<br>(19)路易斯情<br>(20)翡翠天生<br>(21)螺旋隧道<br>(22)班芙漫步<br>(23)卡尔加里<br>(24)夜访学府<br>(25)行李贻误<br>(26)蒙特利尔<br>(27)华人竞歌<br>(28)魁北克堡<br>(29)枫叶大道<br>(30)到渥太华<br>(31)适逢国事<br>(32)里约运河<br>(33)国王之城<br>(34)醉在枫乡<br>(35)湖屋一宿<br>(36)白求恩路<br>(37)尼亚拉加<br>(38)到多伦多<br>(39)国家英雄<br>(40)霍普怜鱼<br>(41)跨越北极<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