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安的美篇

殷安

<p class="ql-block"> 亦说“搁晾”</p><p class="ql-block"> 殷安</p><p class="ql-block"> “搁晾”是个方言词汇,在晋源一带主要是指:认生、拘束、拘谨、不自在、不舒服、局促不安等,它类似普通话的“尴尬”一词,但又不尽相同。在一场合亦有困乏、劳累、疲惫等含义。在具体语境中一般要说成:“搁晾人的”“搁晾煞了”“把人搁晾的”“搁晾半生(私音)地”等。分开来看:将人“搁”到一边,“晾”到一边,确实让人不快、难堪,这也许就是“搁晾”一词的本义。如有亲戚中晚辈领着新人初次登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主人让其坐,才忸忸怩怩非常不自然地坐下,端出茶水也不喝;摆下水果不敢主动伸手吃,自始至终不作声。这时主人就会说,这尼(为啥)嘞,来了自己家还“搁晾人”嘞?可不要“搁晾人”,想吃吃,想喝喝,咱们家可没啦甚讲究。反之,我们去一陌生的环境中,也会处处感到不便、不自然。如,参加一朋友儿子的婚宴,吃饭时才发现一桌人均为陌生人,人家相互交谈、敬酒、嬉笑,唯独自己插不上话,只能低头不语,埋头吃菜。另外,朋友邀请去家中吃饭,但自己与朋友全家人均不熟悉,让人感觉拘束,这就是典型的“搁晾”。</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吃米不如吃面,投亲靠友不如住店。”这里的前一句,有其地域饮食习惯,不能一概而论,如北方多以面食为主,南方由于多种植水稻,故以大米为主食,所谓“饭”就是指大米。投亲靠友固然好,不仅节省开支,还可增进彼此亲情友谊,但不足之处是没有住在旅店舒坦安然、自由自在,任其逍遥,文一点叫“放浪形骸”“闲云野鹤”。何时眠,几时起,夜深何忧呼噜声,白天岂怕艳阳照?穿多着少,并未有人见笑;吃酒喝茶,全凭自己喜好。去别人家小住,则会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如在城市,首先要换拖鞋(个别农村亦此),若为汗脚就比较麻烦,再者,好些人家并没有多余的鞋供客人穿。反正我去别人家最愁的是换鞋,这倒不是自己有什么癖好或脚长着六趾,主要是我这双28大脚几乎没有合适的鞋子,故常常被人穿小鞋。另外,落座前还要脱去外套,若准备小住最好脱去外裤,因自己的屁股不见得干净,千万莫和衣坐在人家床头。前些年,听一同事讲,一女主人但凡有客人走后,一定要将沙发外套悉数洗净,客人用过的杯子要消毒清洗,摸过的地方也要精心擦拭一番,这就不是接待客人了,分明是“送瘟神”。还有,宾主交谈时客人不能话太多,不然弄的人家鸡犬不宁,且有喧宾夺主之嫌;若寡言少语,粗一点讲,叫三棒子也打不出一个屁来,过后人家又会说,来了个哑巴,一天也没有见说了三句话,这还出门呢?除此,睡前还得洗漱,若讲究点还要洗脚甚至洗澡。还有就是上卫生间,这也是最难为情的事,什么时候去,也要考虑好。最好速战速决,不能当“捺茅神”,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故此,不管是去别人家短暂做客还是小住,一旦回到自己家中,好多人就会说:“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即便待在金銮殿也没有自己家心里舒坦。记得母亲一辈子很少出门,一次去其十余里的四舅家坐着父亲的自行车赶会,由于父亲骑车大意且快,加之地面坑凹不平,在经过一个小石桥时,将母亲颠了下来,摔断了小拇指,致使手掌疼痛肿胀不能弯屈。无奈,只好借住到其四舅家养伤,两三天后方回家,母亲说:看这,睡的自己家炕头上是甚活?这几天受煞罪了,快把人“搁晾煞了”。 </p><p class="ql-block"> 当然,偏偏有些人不把自己当外人。曾听一位朋友谈起,有一段时间,他家住下了一位亲戚,是一晚辈女子,一天早晨起来后,捷足先登,将家中唯一的卫生间独自霸占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先是如厕,后又洗澡,最后又开始描眉画红,精心打扮,弄的家人无法解手、不能洗脸、刷牙,一次次望“厕”兴叹,尴尬异常,只好黑眉凹眼、披头散发去上了班。</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说的“搁晾”,其实就是受拘束、不自在、不随意,有时候长时间保持着某一种姿势,也可以说“搁晾人”或“搁晾半生地”。如两人偶尔相遇,一直站着说话,其中一人就会说:“搁晾人”的,咱们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叨闲吧!”还有,过去农行看电影、看戏甚至看社火表演,多为站着看,两三个小时下来,让人浑身疲惫。在回家路上,有人就会说,再遇看戏、闹社火舞龙,就是逗活龙,我也不去了,还要搁晾煞人嘞!这里说的“搁晾”就有了“困乏”“疲倦”“难受”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方言含义可谓魅力无穷,有着非凡的造词功能。有些时候,长时间坐车、劳作甚至行走,也可以用“搁晾”一词来形容,如:肆筵(宴席)上“搁晾”了一天了,快回去休息吧!动弹了一天了,把人“搁晾”的。这里的“搁晾”就多了“累”的含义。由“拘束”“不自在”,到“困乏”“疲倦”,“搁晾”一词,又开疆拓土,扩展领地,引伸为“惦记”“发愁”等。如“乙”因入不敷出,挪借了“甲”一千元钱,迟迟未能归还,“乙”见“甲”后说起借钱之事,这时,“甲”就会说:“你不用心里老‘搁晾’个兀事了,你做甚做吧,多会儿有了多会儿还也行,我又不急着用钱。另,心里一直放不下某件对不住人的事,亦此。</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9日于并州未名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