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充分使用“龙行天下”的无限飞,提前预约了18日上午航班从昆明前往临沂,19日下午航班回杭州(昆明-杭州热线约不上机票)。多飞一段当然要到号称山东最大的一个地级市游一游。</p><p class="ql-block">山东临沂古称“琅琊”,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p><p class="ql-block">临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城史近3000年。这里诞生了思想家荀子、宗圣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和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名人。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在此出土。</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工作,孕育形成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p><p class="ql-block">临沂还是“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有蒙山、沂水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等150家A级景区。沂河风景区是首批国家18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中心城区“六河贯通、八水绕城”,水城景观独特。</p><p class="ql-block">此外,临沂是山东省的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工业以绿色木业、高端装备制造等8大产业为支柱,还是北方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有“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学习练习书法,18日下午先去拜拜这位书圣王羲之。</p><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度过幼年时光的地方。西晋末年,王氏家族南迁,舍故宅为佛寺,历经多次更名与兴废,后经修复扩建,成为如今展示王羲之生平与书法艺术成就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故居内砚池怀古、曲水流觞、夕阳普照、千秋五贤四大主题景区各具特色。洗砚池是王羲之幼年涮笔洗砚之处,历经千年,池水乌黑,墨香犹存。墨华轩碑廊陈列着80余块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让人领略翰墨之美。集柳碑由金代沂州普照寺主持觉海收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字集合而成,记载着故居的历史。此外,还有琅琊书院、右军祠、普照禅寺、五贤祠等景点,或古朴典雅,或庄严肃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2003年扩建时发现的洗砚池晋墓,规模宏大,出土文物精美,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既能在小桥流水、茂林修竹间感受古典园林之美,又能在众多碑刻、展厅中领悟王羲之书法的神韵,探寻临沂历史文化的厚重,是一处领略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百看不厌,不愧为行书第一。</p> <p class="ql-block">父子二人杰作的“鹅池”碑实际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被称为“父子碑”。</p><p class="ql-block">据传,王羲之在书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完“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为右军将军的他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当时在一旁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p><p class="ql-block">从书法风格上看,王羲之的“鹅”字笔画纤细,结构严谨,尽显其精湛技艺与深厚底蕴;王献之的“池”字笔画浑厚,气韵生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两字虽风格迥异,但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此碑是清咸丰五年至同治八年重建兰亭时所立,高188厘米,宽68厘米。它不仅是兰亭景区的标志性景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罕见的父子合璧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临沂天主教堂,又名“天主教临沂教区主教府座堂”,位于临沂市区兰山路中段,是山东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教堂于1903年破土动工,1913年竣工,由德国诺广训神父联合比利时和荷兰等国教会筹资建设。它是山东省唯一的罗马式建筑教堂,宽17.5米,长43.2米,钟楼高36米,整体面积854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人。其内部为拱形圆顶、雕花柱头,外部建有高低5个尖塔,正面中间为钟楼,内设有三个铜钟,钟楼上有十字架。教堂正面三门,并附有五块石碑,上书“天主堂”“万有真源”“掌管天地”“真主圣殿”“普照恩光”。</p><p class="ql-block">1913年,教堂修建了配套建筑“仁慈堂”,收养了200余名弃婴。1938年,在临沂大屠杀中,教堂庇护了数千名临沂人民。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教堂附近成立,新四军军部设在教堂后院。2015年7月,临沂天主教堂被列为山东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它不仅是临沂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临沂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临沂天主堂的新四军旧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街道兰山路中段北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由江苏盱眙千棵柳村迁至临沂城兰山路天主教堂后院。在此期间,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办公,指挥了一系列重要军事行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这里不仅是临沂天主教堂修女院,也是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现在此旧址只是保留了建筑,并没有对外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临沂在历史上长期被称为琅琊。东汉建初五年(公元80年),琅琊国国王刘京把国都由莒县迁到开阳城(今临沂城),自此临沂开启了“琅琊模式”。此后,琅琊国或时建时除,琅琊郡或与沂州并称,“琅琊”的治所一直在临沂。</p><p class="ql-block">《琅琊榜》的故事背景虽是虚构的,但其中的“琅琊”很可能受到了历史上临沂琅琊的影响。东晋时期,司马睿为琅琊王,因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他率领包括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等在内的百氏衣冠南渡,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这些南迁的琅琊氏族怀念故土,仍以琅琊人自居,他们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琅琊村、琅琊坊、琅琊巷等。《琅琊榜》中的“琅琊”或许就来源于这段历史,是对古时临沂琅琊的一种文化传承和演绎,剧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也可能借鉴了琅琊地区的历史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汉墓竹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沂蒙路219号,古典宫廷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其地下有规模较大的汉代墓群,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1981年破土动工兴建该馆,1989年竣工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馆内共有三个展厅。银雀山汉墓厅居南侧,中央是复原的一、二号西汉墓穴,随葬品复制后按原状摆放。椭圆状展厅四壁为挖掘现场和出土竹简的照片。这两座汉墓共出土竹简7500余枚。竹简陈列厅设在一层,分为《孙子兵法》展厅和《孙膑兵法》展厅,以图文与实物结合的方式,展示出土兵书竹简、作战实践、春秋战国兵器及研究成果。文物陈列厅在二楼,展出汉墓出土的文物精品,如陶器、漆器、帛画、汉画像石等,还有仿制的古代兵器及战船等,其中西汉帛画是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孙武</p> <p class="ql-block">孙膑</p> <p class="ql-block">这里出土的竹简意义重大,其中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先秦古籍,特别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2021年,银雀山汉墓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银雀山、金雀山墓群入选“山东省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近距离看到1700多年前如此精细的竹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将竹简的字放大展出,字体有独特的魅力,有隶属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的思维结构</p> <p class="ql-block">历代名流论孙子兵法。</p> <p class="ql-block">19日上午又去了华东野战军新四军军部旧址。</p><p class="ql-block">华东野战军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军部街1号。</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东党政军领导中心所在地,是华东野战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机关等驻扎于此,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和生活,先后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制定了莱芜战役的作战计划和策略。1947年1月,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主力等在前河湾村整编为华东野战军。</p><p class="ql-block">旧址总占地面积260亩,包括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等场馆。其中,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华东野战军光辉历史的场馆。该旧址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全面展示华东野战军光辉历史的场馆,布展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展线5500米。</p><p class="ql-block">馆内展现了华东野战军暨第三野战军的光辉历程。通过丰富的史料、实物、图片、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华东野战军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其中包括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34次重要战役的相关展示,生动再现了当年战场上的激烈交锋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p><p class="ql-block">馆内还展示了华东野战军战斗足迹遍布的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浙江、上海等八省市的广大地区的地图,以及在这些地区作战时的具体情况和战略布局。同时,陈列着大量华东野战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如枪支、大炮、坦克等,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此外,纪念馆还设有专门的区域,介绍了华东野战军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后人。通过这些展示,观众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华东野战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沂蒙精神。</p> <p class="ql-block">军部旧址都是现在新建,就看个外观。</p> <p class="ql-block">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市区,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p><p class="ql-block">该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占地19.2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居于一条中轴线上,著名烈士墓和石像亭等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陵园内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革命烈士纪念塔高45米,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革命烈士纪念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镌刻着62576位烈士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沂蒙革命纪念馆正在整修,据出租车司机介绍、这个馆非常值得参观。</p> <p class="ql-block">品尝当地美食是旅行的重要内容,问了酒店前台小妹妹,她推荐这家炒鸡店味道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锅饼炒鸡,炒鸡入味、锅饼劲道。</p> <p class="ql-block">称为武大郎烧饼,香酥可口。</p> <p class="ql-block">18日晚上到大众点评找附近评分高全羊汤,不起眼的小店,羊汤醇鲜,临沂版羊肉泡馍,吃得舒服。</p> <p class="ql-block">羊肉串马马虎虎</p> <p class="ql-block">19日中午到酒店附近一家“老八粮站饭店”,水饺一份就够两人的量,只要15元,味道很地道。</p> <p class="ql-block">煎饼是山东特产,软而有嚼劲,咨询服务员,如果隔几天吃就硬了,只好放弃购买带回家,在此品尝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尖椒炒豆腐,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3月8日出发,3月19日返回,12天行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在国内游吃住行游越来越方便,特别是利用各种平台更是如虎添翼。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力精力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据自身状况、兴趣爱好选择出游方式,享受旅行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