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三月初,裹着冬装,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穿越赤道,来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墨尔本,这里正值夏末秋初,穿着短袖开启了澳洲东海岸之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一站 墨尔本---文艺之都的复古与摩登</font></b></h1><div>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文化、艺术与工业的中心,城市环境优雅,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宜居城市”,也是国际闻名的时尚之都,还是一年一度的澳网公开赛、F1赛车澳洲站、赛马等国际著名赛事的举行地。</div><div><br></div><div> 跟着导游来一场墨尔本City walk。</div> <i>圣派翠克大教堂</i> 南半球最大最高的天主教堂,典型的哥德式建筑,细致的彩绘玻璃,巧夺天工的木雕及石匠工艺,突显了天主教堂的宏伟与庄严。 <i>库克船长小屋 </i>很不起眼的小屋,可主人是最早登上澳洲大陆并宣布它为英国领土的英国人,被视为澳大利亚的开国者。这小屋是库克在英国的出生故居,后迁移至墨尔本市中心的菲兹路易公园。 菲兹路易公园充满浓荫绿意,十分清幽雅致。 <i>墨尔本著名的涂鸦街</i>,五颜六色,五花八门,所有爱好涂鸦的人们都可以这里一展身手。 这五彩缤纷的涂鸦中似乎少了点什么,联想起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伯利恒,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隔离墙上的涂鸦,大多为表达人们对和平和自由的诉求与期盼,其艺术性也非常高超。 穿梭于市中心的有轨电车,为墨尔本一景, 35路电车可免费乘坐,乘上一段,游览繁华市容景色。 维多利亚式的老火车站 早年的澳大利亚的首都在墨尔本,当年的国会大厦。 <i>维多利亚国立图书馆</i>{又称墨尔本图书馆},被誉为“世界最美图书馆”{之一}。建馆时,澳大利亚才建国二十年。 最大亮点是宽敞的八角形的阅览室,及在它几十米高的上方的多边形透明穹顶。偌大的空间,舒展、敞亮,阅读者畅游在书的海洋,翱翔于知识的蓝天。 <i>皇家植物园</i>,全世界设计最好的植物园之一。尽管时间关系,只游览了很小一部分,但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精美。 <i>网红打卡点-彩色屋</i> 周杰伦多次来此,因而在中国游客中红起来。在我看来没什么特别亮眼,据移民墨尔本的一位朋友后来介绍,这里是富人区,几十间彩色屋都被富人买下,平均40万元/间,放置沙滩休憩玩水时用的物品,挺奢侈哦。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第二站 大洋路---悬崖与海洋的史诗</b></font></div><div> 大洋路是墨尔本西部的一条沿海公路,景色优美,被定为国家自然公园。</div> <i>十二门徒岩</i> 形态各异的巨型岩石,突兀地穿出水面,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彼此相望。十二门徒指的是耶稣的十二门徒,我不知道他们像在哪,如果处在中国,可能会取名十八罗汉吧。这里的门徒现在也只剩下7个了。 <i>伦敦断桥 </i>原来是从陆地伸向大海的岬角,由于海浪的冲刷形成两个圆洞,正好成双拱桥,起名为“伦敦桥”。上世纪末,其中一个圆洞突然倒塌,成为如今的“伦敦断桥”。 <i>沉船谷 </i>由于地势关系,早年这里经常沉船,故名。这里就是一个狭小的奥米茄形状的港湾,如果要说美的话,也许属于灾难美学吧。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三站:奥尔伯里---小镇的战争与和平</font></b></div><div> 从墨尔本转向内陆,抵达奥尔伯里小镇。坐落在澳大利亚最大内陆河-墨累河上。在这里体验澳大利亚小镇的风土人情。</div> 沿途所见,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原,悠闲的牛羊,仿佛穿越到呼伦贝尔大草原。 <p class="ql-block"> 小镇居民的住房,犹如国内富人别墅,在这里则是普通的民居住宅。</p> 在酒吧餐厅,体验到民风的好客与淳朴。 小小的奥尔伯里,却有多座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我们参观了其中一家艺术馆。 艺术馆内展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包括不少装置艺术作品。 <p class="ql-block"> 与艺术馆相连着的教堂、学校。宁静,祥和。</p> 著名的澳大利亚一战纪念碑,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碑体承载着大量相关信息。 纪念碑俯瞰整个奥尔伯里,涵义深刻。 墨累河旧时经常洪水泛滥,上世纪30年代修建了大型水坝,解决了洪水问题,大坝蓄水{发电}形成了休姆湖,景色秀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四站:堪培拉---政治心脏的冷幽默</font></b></div><div>作为澳大利亚的首都,没有工矿企业,也看不到高楼大厦,几乎清一色的国家级政府机关,及国家级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非常纯粹的“首都”。</div> 国家博物馆 澳大利亚建国才200多年,在这之前的居民是土著人,或从非洲来的黑人。 地质地理也是博物馆的重要部分。 更吸引人的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无论从线条色彩,还是造型设计,可算得上为一件现代艺术珍品。 博物馆三面环湖,格里芬湖碧波荡漾,景色秀丽,与博物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i>皇家纸币厂 </i>对外开放,展示厂史,历年各类产品,包括流通的硬币、各类纪念币、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奖牌。 透过玻璃,全视角看到生产车间的流水线,遗憾的是正巧厂休,错过了观看生产流程。 一位老师正在为小学生上拓展课,现场讲述硬币的相关知识。 <i>国会大厦</i> 位于堪培拉市中心(四周看不到一幢高楼),是世界上著名建筑之一。圆形的花岗岩外墙与首都山的形状配合得天衣无缝。 矗立在大厅顶上的不锈钢旗杆高达81米,只差云霄。 参议院大厅的红色,象征着权力。 众议院的绿色,象征着民众利益。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第五站:悉尼---海港城市的视觉狂欢</font></b></div><div>澳大利亚最大的海港城市,也是最浪漫的最现代化城市。2000悉尼奥运会,悉尼便成为世界知名城市。<br><div><br></div></div> 悉尼大学 南半球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世界最美大学”之一,“南半球的牛津”,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 电影“哈利波特”取景地 悉尼大学徽标 <i>圣玛利亚大教堂</i> 悉尼大主教所在地,哥特式建筑风格,欧洲中世纪大教堂建筑遗风。 <i>海德公园</i> 大片洁净草坪,百年参天大树,雕塑群喷泉,典型的伦敦公园式样。 麦考利总督为建设新成立的澳洲作出重大贡献,澳大利亚许多道路以他的名字命名。在麦考利公园里的这把石头“麦考利夫人椅子”,当年她常坐在这里,面对大海,望夫归来。 公园里两位姑娘正在练习舞蹈,热情与中国游客合影。 <i>悉尼歌剧院</i> 悉尼地标,闻名于世。白色贝壳型外貌,在蓝色海水衬托下,凸现美丽风采。 第一天细雨霏霏,看到的悉尼歌剧院灰蒙蒙,大打折扣。 第二天,天气放晴,蓝天下的歌剧院褪去遮羞面纱,显露迷人风采。 与歌剧院隔海相望的海港大桥,巍峨俊秀,气势磅礴。 <i>悉尼动物园</i> 最可爱的还是考拉,呆萌可掬,煞是可爱。 <i>袋鼠妈妈</i>,特殊的形态,澳大利亚国宝,也是其精神象征,不会后退,勇往直前。可是眼前圈养的的袋鼠,全无它原有的神态和气质。 这是什么动物? 标牌上有介绍,通过翻译APP,知道原来这是树袋鼠。 <i>悉尼鱼市场</i>,南半球最大的海鲜交易市场。 到了这里,当然不可错过机会,选购了鲜活的大澳龙、帝王蟹、巴掌大的鲍鱼……,即时烹调,饕餮盛宴,大饱口福。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终章---雨雾中未完成的交响曲</font></b></div><div>蓝山为澳大利亚著名风景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可惜正赶上下雨,“不识蓝山真面目,只缘身云雾中”。</div> 坐上由矿山缆车改建的旅游观光缆车(前后共乘了三段),透过玻璃外壳,全角度观景。 朦胧中,隐见瀑布踩脚下,飞流直下三千尺, 雨雾模糊了镜头,失焦的仙境,“山色空蒙雨亦奇”。 <p class="ql-block"> 8天行程,走马观花澳大利亚东南海岸三大城市、一个小镇,它虽然只占澳洲国土约二十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将近一半, 是澳大利亚最繁荣的地区。作为上海游客,最深的感受是“熟悉的陌生感”,雷同化的欧美城市面貌,时而还恍如在上海的感觉。尽管第一次到南半球,由于处于初秋,并没感受到与北半球多大的差别。说到差异性,那就是澳大利亚明显的英国血统,随处可见英国痕迹和影子。哦,对了,她目前还是英联邦国家。</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我来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