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宫”的民族典籍之家一一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游记 2025.3.16

生生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宫坐落在北京长安街西侧,建于1959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 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民族文化宫, 民族饭店, 钓鱼台国宾馆, 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 北京火车站, 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工人体育场。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以来的建设成就,也成为首都的新地标,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宫是由毛泽东主席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设计方案,于1959年10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塔身高耸,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东西翼楼环抱两侧,墙面嵌白色釉砖;正门用彩色晶体玻璃和鎏金串枝莲花装点而成,隔扇上嵌着“团结”“进步”四个大字……民族文化宫整座建筑造型别致大气、宏伟壮观,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p> <p class="ql-block">它的建立,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象征,被称为“民族典籍之宫”。民族文化宫素有“民族文化宫殿”、“民族典籍之宫”、“民族之家”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宫的建设,源于毛泽东主席的一个提议。1950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来到首都北京参观访问,要给少数民族建一个宫,不但可以作为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还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同胞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宫建筑平面布局为“山”字形,主楼建筑面积37000平方米,主楼13层,高68米,东西翼楼环抱两侧,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楼体洁白,塔身高耸。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富丽、宏伟、壮观,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梁世英承接了民族文化七个厅堂的室内装修改建设计任务。</p> <p class="ql-block">1994年被北京市民选为50座“我最喜爱的民族风格建筑”之首;作为新中国“第一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 ;民族文化宫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浩浩五千年,弦歌不辍,赓续向前,中华文明始终不曾中断过。“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走向一体、蓬勃发展的原动力,成为中华各族情感深处的共同追求与价值认同。</p> <p class="ql-block">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这是国家民委首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举办文物古籍主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共收藏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古代、近现代藏品五万余件,藏品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服装服饰、民间乐器、钱币印玺、文书封诰、工艺美术、宗教用品等,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另有图片资料60000余幅,图书文献资料2000余册,音像资料500余盘。</p> <p class="ql-block">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从馆藏的15万余件文物和51万余册古籍中,遴选出能够体现“四个共同”的21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及展品。</p> <p class="ql-block">展览从历史、文化、经济、生活等多个维度,生动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向观众展开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p> <p class="ql-block">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文物古籍中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伟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我和民族团结的英模们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座新中国“第一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并在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上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华自古多弟兄,屹立崔嵬民族宫。团结一心期进步,经营不日庆成功。传奇丰富多文采,创业辛勤冀大同。碧瓦银墙风格美,长安街上万灯红。”民族文化宫即将落成之际,郭沫若先生为民族文化宫的题词,给这一传奇般的建设作了最好的注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