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县城漫游

王岳雷

<h1>  如皋城区以水为主体,以内、外护城河围绕一周,造就了如皋别样的风味文化。</h1> <h1>  2025年3月8日至10日,我们原虹口市政及虹运公司等亲朋好友54人退休人员在如皋休闲游。</h1> <h1>  我们在早晨七点,自上海虹口公园出发,经沙溪服务区,约九点半左右,来到万寿路如皋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接导游,后去观风南路参观 “华夏胶片电影”展示馆。</h1> <h1>沙溪服务区</h1> <h1>如皋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h1> <h1>  “华夏胶片电影”展示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门面用胶片形式布置,让人们一眼就望见此处为电影片陈列馆。</h1> <h1>“华夏胶片电影”展示馆</h1> <h1>“华夏胶片电影”展示馆</h1> <h1>  进入馆内,各种电影放映机映入眼里,有大有小,旁边展示各个时期的电影海报,馆内收集了从1905年以来的世界各地的电影胶片、电影剧照、海报、剧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摄像机、电影放映机、音响等,满目琳琅。</h1> <h1>  我们在此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电影放映机,从1891年爱迪生利用“视觉暂停原理”在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到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馆内电影机近千部,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电影机,形状各异,给大家增添了有关电影放映的知识。</h1> <h1>  之后,来到观风北路,去观看如皋千年古刹定慧寺。如皋寺庙一律免费,在全国也是罕见的。</h1> <h1>  定慧寺我们一大半人来过,大家来到大雄宝殿,正值和尚在做道场,张望了一下,我们就往各处去看看。</h1> <h1>  由于今天天气晴朗,我一个人到“观音塔”里面,它是七层塔。我从底层爬到七层,每层塔内有佛像,墙上画有佛事,天花板绘有彩画,木楼梯陡峭狭窄,仅一人能过。</h1> <h1>塔内底层</h1> <h1>塔内二层</h1> <h1>塔内二层</h1> <h1>塔内三层</h1> <h1>塔内四层</h1> <h1>塔内四层</h1> <h1>塔内五层</h1> <h1>塔内六层</h1> <h1>塔内七层</h1> <h1>  到了顶层,打开木门插销,来到塔外廊道,往外张望,阳光普照,往四周市区,小河围绕,高楼林立,景色优美,别有一番风味。望着近处塔边八只角,每个栏杆转角着落一个狮子,每只角上挂铃铛,风吹金铃汪汪响,雨打金铃唧唧响不停。</h1> <h1>顶层看景</h1> <h1>定慧寺内城河边</h1> <h1>定慧寺内城河边</h1> <h1>  “观音塔”是一座仿明清风格的古塔,建于2004年,高度为43.88米,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h1> <h1>法宝阁</h1> <h1>  定慧寺,始建于隋代公元591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定慧禅寺占地16亩,是如皋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历史上多次重建和修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殿和金刚殿被重建,山门改为朝北。清代和民国时期也有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多为明代晚期风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h1> <h1>定慧寺内一棵千年银杏树</h1> <h1>五百罗汉堂</h1> <h1>五百罗汉堂内</h1> <h1>五百罗汉堂内</h1> <h1>文昌殿</h1> <h1>财神殿</h1> <h1>定慧寺文殊菩萨与文昌殿</h1> <h1>定慧寺文殊菩萨</h1> <h1>定慧寺观音菩萨</h1> <h1>定慧寺山门</h1> <h1>定慧寺外长寿桥</h1> <h1>  中午,入住海阳路中山路口新华视点旁边的凯莱酒店。</h1> <h1>凯莱酒店</h1> <h1>凯莱酒店上看如皋中心的中山路海阳路口</h1> <h1>  由于我们是休闲游,大多数人员就在酒店里打牌或麻将。我是一窍不通,就到如皋街上兜兜,看看市景,逛逛商店,领领行情,熟悉地情。</h1> <h1>中山路海阳路口</h1> <h1>海阳路外城河边的龙游水利风景区和如皋市抗战胜利墙</h1> <h1>外城河</h1> <h1>影梅路(海阳路口)</h1> <h1>福寿路</h1> <h1>海阳路(福寿路北)</h1> <h1>宁海路(海阳路口)</h1> <h1>  海阳路外城河桥边的范公苑,曾纪念他在如皋留下筑堤捍海的伟绩而修建的,有范仲淹的石像。“范公苑”三字是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范敬宜(1931~2010年)题写的。</h1> <h1>范公苑</h1> <h1>范仲淹雕像</h1> <h1>范公苑</h1> <h1>范公苑亭子与廊道</h1> <h1>秀水路(海阳路口)</h1> <h1>海阳路(秀水路南)</h1> <h1>安定街内城河桥</h1> <h1>安定街</h1> <h1>安定街</h1> <h1>中山路(安定街西)</h1> <h1>中山路丰乐桥,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建,初为木桥,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改为石拱桥;1925年再改为平石桥。1959年西大街拓宽改为跃进路,2001年拆除重建,改为中山路桥,2022年改造时修建桥的两侧人行道和石栏杆。</h1> <h1>中山路丰乐桥南面雁桥西河边路的百岁步行街</h1> <h1>中山路(安定街东)商场前街面摊位</h1> <h1>中山路海阳路口</h1> <h1>中山路海阳路口</h1> <h1>中山路(海阳路东侧)的如皋初级中学</h1> <h1>中山路(海阳路东侧)的如皋邮政局,原是如皋县人民政府旧址。</h1> <h1>如皋邮政局,原是如皋县人民政府旧址。</h1> <h1>中山路(海阳路西侧)的新华书店</h1> <h1>新华书店内</h1> <h1>  在如皋街上逛,这个小城还是很有人气的,商场地铺前人流来往,内、外城河景观区,当地老年人锻炼和走象棋,或聊天发呆,养养精神。</h1> <h1>  中山路海阳路口如皋旧县衙,是市中心一座醒目的建筑,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钟楼的前身是谯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初位于如皋知县衙门上方,用于了望敌情,防止倭寇入侵。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建钟楼,民国廿年(1931年)钟楼落成后,铸铜钟一口,悬挂楼顶,后战乱遗失。1956年再铸铜钟,为二铸铜钟,七十年代破裂。2021年7月,中山路改造,重修中山钟楼,高19.41米,2022年建成。2022年三铸铜钟,安放在楼顶。二铸铜钟展示与地面。</h1> <h1>  钟楼广场的正前方,摆放着一台有着“如皋县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六年重铸”铭文的铜挂钟。</h1> <h1>玻璃罩内展示的二铸铜钟</h1> <h1>  钟楼底层内墙面两侧镌刻有1931年的《如皋中山钟楼记》和2022年新撰的《重修中山钟楼记》。</h1> <h1>  钟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底层为镂空的正方形基座,南北方向的券洞门高大宽敞,东西方向设有一人多高的拱形圆门,游人可以畅行东西南北。</h1> <h1>  走入钟楼,脚下是一长条玻璃步道。下面分布着如皋县城南唐宋代县衙甬道,还有明代县衙路面,明代县衙城砖,清代民国的墙基。让人一下子看到古时各个时期县衙里的青砖路面。</h1> <h1>南唐宋代县衙甬道(公元952年建),明代县衙路面(1368-1644年)。</h1> <h1>  明代县衙城砖,长40公分、宽22公分、厚12公分,砖上还有扬州府提调官同知竹祥、司吏陶旭,泰州提调官吏周孟忠、司吏罗士荣,如皋县提调官主薄王柄原、司吏姚俗,砖上还刻有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姓名。可见当年对工程的建筑质量多么重要,真真的千年大计。</h1> <h1>明代县衙城砖</h1> <h1>宋元时期垫土层和墙基(公元1127-1368年)</h1> <h1>南唐宋代县衙甬道(公元952-1127年)</h1> <h1>清代民国的墙基</h1> <h1>如皋县衙介绍与原县衙位置地图</h1> <h1>原县衙位置地图</h1> <h1>  钟楼每天早上八点钟和中午12点钟,铜钟放响“东方红”,接着敲响钟点声,宏亮声音震遍城区,听后,让人感觉振奋。</h1> <h1>王岳雷、李玉海</h1> <h1>李东飞、李玉海</h1> <h1>薛囡英、周正德</h1> <h1>赵毓秀</h1> <h1>赵毓秀、薛囡英</h1> <h1>中山钟楼</h1> <h1>  之后,我来到中山路碧霞路口,如皋县东门的“靖海门”,巍峨屹立在外护城河边,城楼上建有二层斗拱飞檐,由于城楼毁于文革,2006年初重建仿明清城楼,2007年春节期间向游客免费开放。城墙高约5米多,宽度约15米左右,总高约16米左右。</h1> <h1>  城门内墙下的原“藏兵洞”,现为如皋非遗展示馆,馆内目前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丝毯,看着一幅幅丝织品,巧夺天工,制作精美,用根根丝线织成国画、油画、书画、水彩画等优美画品,颜色由浅入深,绣得活灵活现。我凑近了看,那丝线细密得几乎看不见针脚,感叹于工匠的精湛技艺。</h1> <h1>城楼</h1> <h1>碧霞路</h1> <h1>外城河</h1> <h1>外城河边景观园</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天下午五点后开始的大治街夜市,看,闹猛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