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我和老伴来福建旅游,走在永定的青山绿水间时,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赫然映入眼帘:方圆相倚,黄墙黛瓦,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客家土楼。</p> <p class="ql-block"> 永定土楼主要由客家人建造。客家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今河南,山西一带),因躲避战乱或寻求生计而多次南迁,最终在南方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了抵御自然灾害、野兽和盗匪的侵扰,他们选择聚族而居,传承中原的生土夯筑技术,结合南方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建造出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承启楼】被誉为福建土楼王,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环形结构著称。“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就是承启楼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 承启楼始建于1628年,由江姓第18世祖江集成,带领四个儿子、二十个孙子和七十二个曾孙等上百人,前后用了81年时间,于1709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它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外环}四层,每层72间;{二环}两层,每层40间;{三环}单层32间,{中环}为祖堂,全楼共402个房间。这种结构不仅在建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全楼共四圈,{1}外圈四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各层均有内向挑出的环形通廊,对称分布四道楼梯;{2}第二圈两层,每层设房间40个,为会客场所;{3}第三圈为单层,设房间32个,为私塾;{4}第四圈是全楼的中心,为祖堂。</p> <p class="ql-block"> “一个门两个柱,垂直向上算一户。”承启楼的外环由四道楼梯平均分成四个区域给弟兄四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span>户拥有从一楼到四楼的垂直单元,房间大小相等,展现出客家人世代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p> <p class="ql-block"> 全楼占地面积5376平方米,外墙周长1915米,墙体厚度1.8米。一、二层不开窗,大门一关,土楼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 人们追慕承启楼,不仅在于它的建筑魅力,还有其蕴含的土楼文化。承启楼大门上的楹联写到: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充分彰显了客家人勤俭持家和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世泽楼】是一座长方形土楼,始建于1565年,1929年毁于战火,1931年按原状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世泽楼坐北朝南,宽40.8 米,长41.2米,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四层,一、二层不开窗;主墙厚1.6米。</p> <p class="ql-block"> 世泽楼大门口的地面,由鹅卵石铺成的古代钱币模型,象征着招财进宝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世泽楼一座大门,院内东西各有一口水井,全楼四层围成院落,每层38间房,设有4道楼梯;中厅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的单层厢房;后厅为祖堂。“一门、二井、三堂、四梯”的布局体现了家族生活的便利和实用性。 </p> <p class="ql-block"> 【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是旅居海外的江氏三兄弟集资兴建,由留在国内的江真麟负责建造。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p> <p class="ql-block"> 侨福楼是一座典型的单环式圆形土楼,建筑直径为45米,共有三层,每层30个房间。</p> <p class="ql-block"> 侨福楼坐北朝南,高三层,中为天井, 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怀远楼】是福建土楼中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建于1905~1909年,由简氏家族的简德润建造。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 直径38米,高4层,每层34间,均设有敞开回廊,光线充足,空气流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永定地区有2万多座土楼,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其中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永定客家土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历史悠久。 清代以前的土楼约占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两座圆楼与方楼之间,仅隔着一条羊肠小道,楼顶屋檐一圆一方,形成一线天式的景观。两大族群历经数百年和谐共处,这一圆一方完美释然了方圆之间,自有天地,足可见古人的处世哲学。</p> <p class="ql-block"> 一座土楼,一段历史,一部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每当夜幕降临,古老的土楼与夜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它们仿佛在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勤俭持家和耕读传家的土楼文化,团结互助,拓荒奋斗的优良传统,正引领现代人朝着构筑美好生活的梦想不断前行,飞向更高、更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