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里的甜香味

朱勇平

<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朱勇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987521</p><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自摄</p> <p class="ql-block">又到了一年一度吃“青团”的最佳季节了。在上海地区青团是一种传统的美食,通常使用糯米粉和麦苗汁或艾草制作。然而,我小时候看到母亲习惯使用一种名为“苦草”的绿色植物来为糯米粉团增色调味。</p><p class="ql-block">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苦草”实际上是一种名为“泥胡菜”的植物,属于菊科类。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p><p class="ql-block">如今,母亲不在了,想要品尝到“苦草”里的甜香味,已经不太容易了。一是“苦草”难觅,二是制作人渐少,三是市场上没有正宗的“苦草”食品。</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临近,思念父母的心情渐浓,念想着自己动手,用以前老法工艺做些父母亲喜欢吃的“苦草塌饼”祭拜亲人。于是,近日我们老夫妻俩驱车到远郊外,在田野树林里寻踪觅迹,寻找那学名叫做“泥胡菜”的植物。欲想亲自体验制作过程,重拾“苦草”里的甜香味。</p><p class="ql-block">年近古稀的我,如今每到这个季节,总是想起小时候母亲用糯米粉加入“苦草”制作的青团、圆子和塌饼,那种青香、软糯和甜甜的味道至今难以忘记。</p> <p class="ql-block">时值三四月,清明前后正是“苦草”采摘的最佳时期,过早采摘,草嫩尚未着味,过晚采摘,则茎叶枯老不易煮烂,只有清明前后的“苦草”逸散独特清香,味道浓郁且清爽。</p><p class="ql-block">我们忙碌了一个上午,走田野,钻树林,寻寻觅觅,终于采摘到了5~6斤“苦草”。</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将“泥胡菜”清洗了几遍,放入锅中加水汆烫,汤汁鲜绿而清澈。但此时的苦草带有苦涩味,想要保存青草香气且去除苦涩味,就得用我小时候看到母亲最常用的本土做法,在即将出锅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粉。</p> <p class="ql-block">煮熟烂的苦草出锅后,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去除苦草中的石灰水并且挤干水份后待用。</p> <p class="ql-block">将煮烂的苦草揉入糯米粉中,其间可掺入适量的,温度约40℃白米粥,反反复复揉捏成绿绿的糯米粉团,待用。</p> <p class="ql-block">用“苦草”与糯米粉搭配制作这类食品,通常用红豆沙作馅,才是江南特有的味道。红豆沙我家都是自己加工的,豆沙的细腻度和甜度自己掌握调配。(此法推荐)</p> <p class="ql-block">吾妻手上功夫不错,做汤圆、塌饼、包馄饨、裹粽子得心应手。只见她取下一小块面团搓圆,用大拇指在面团中间按出一个小坑,再包入事先准备好的豆沙馅料,然后捏拢收口,揉搓成球,轻轻压扁,一个个圆圆的、扁扁的“苦草”塌饼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做好的塌饼放入预先加热并倒入少许食用油的平底锅内,用小火慢慢煎成两面略黄即可食用(这一过程上海方言叫做“熯塌饼”)。刚出锅的塌饼即食味道最佳,若放入冰箱储存,食用前再放入平底锅里熯一下则味道如初。</p><p class="ql-block">现在许多人嫌麻烦,而选择向商家购买,可我就喜欢吃自家采摘的苦草掺和水磨粉手工揉搓的,自制的红豆沙馅,加工而成的“苦草塌饼”,吃上去有筋道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当你轻轻咬开,赤豆沙便缓缓流淌,细腻如丝,带着独特的醇香与绿绿的色彩,瞬间在舌尖化开。一口甜香、一味欢喜,层层美味、化入心间。</p> 谢谢你的浏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