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修缮家祠,传承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洪江贺氏家祠四修落成</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洪江市贺氏家祠第四次修缮初步验收,预计在年内竣工。</p><p class="ql-block">洪江贺姓族人,开基祖贺秀山。系江西莲花县良坊镇人。元末明初,身在朝中任官的贺秀山,由官府委派其宦游湖南至靖州府会同县雄溪镇(今洪江),见洪江风景秀丽,水运巷口方便,于是回江西携家人迁徙洪江扎根传代。传载,贺.雷两姓奠基开发洪江,至今已600余年历史,贺氏已24代人,约12000余人。因李自成造反,清朝入关到吴三桂反淸,约38年的兵患匪患,贺氏族人逃难于会同,靖县,黔阳,怀化,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分居。</p><p class="ql-block">该贺氏家祠始建于康熙盛年,八房叔侄共同出资,于1686年修建贺氏家祠,第二次修缮于1780年,第三次修缮于1837年,第四次是横界房为代表的贺氏族人,于2015年3月16日向政府申请修缮还原贺氏祠堂,因贺氏词堂也是抗日救国革命烈士贺琼的工作遗址。2022年3月15日政府有关部门同意贺氏族人自主第四次修缮还原贺氏祠堂,恢复祠堂功能,传承家族文明,祭祀祖宗,缅怀宣传革命烈士贺琼的英雄事迹,教育后人爱国爱家,倡导忠孝仁义,建设美丽家园。</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注册成了“怀化市洪江区贺氏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修缮家祠,意义深远,得到广大贺氏族人的积极响应。贺俊华捐15万,借款垫资20万。贺战勇捐12万。贺远友捐10万,并捐赠高档根雕茶桌1套(价值数万)。贺韶伶捐3万。贺小飞捐3万。贺九发捐2万。贺茂惠捐2万。贺祖有捐1.1万。贺祖德捐1.05万。贺俊美捐1.07万。贺振球捐1.08万。捐1万的有:贺思明,贺远生,贺远胜,贺祖连,贺德金,贺德高,贺俊凡,贺思发,贺文。(贺)梁博前捐1.0018万。</p><p class="ql-block">贺氏族人自愿捐款100元起,全部标榜刻碑立传(碑名附后),有少部分补捐人也将补榜。</p><p class="ql-block">修缮家祠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传承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 家祠是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筑风格、匾额、楹联、壁画等形式,展示家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家规家训、名人轶事等,使家族文化得以直观呈现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 家祠中供奉着祖先牌位,举行的祭祀仪式等活动,能让家族后人了解先辈的事迹和精神,铭记家族的根源和传承,增强家族成员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增强家族凝聚力</p><p class="ql-block"> - 家祠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寄托和聚会场所。在祭祀、庆典等活动中,分散各地的家族成员汇聚于此,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p><p class="ql-block"> - 共同的家族信仰和对祖先的崇敬,能让家族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在面对困难时齐心协力,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声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教育后代</p><p class="ql-block"> - 家祠中的家规家训、家族故事等是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通过长辈的讲述和实地参观学习,年轻一代能从中汲取道德规范、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p><p class="ql-block"> - 家祠所承载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能激发后代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激励他们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努力为家族增光添彩,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维护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 许多家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家族的发展,对于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p><p class="ql-block"> 修建和保护家祠,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地方文化内涵,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家祠事务咨询贺俊华:手机1816945185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