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丈夫不信任,缺爱背后的原生家庭创伤

李秀珍~慧心全息疗愈空间&国学教育

<p class="ql-block">在本次疗愈个案中,我们聚焦于案主对丈夫不信任且缺乏安全感的议题,通过深入探索案主的原生家庭经历。</p><p class="ql-block"><b>运用无分别的爱和原生家庭疗愈原理,成功挖掘出问题的根源,并助力案主开启自我疗愈与成长之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个案背景与困扰呈现</b></p><p class="ql-block">案主是一位年近六十而耳顺的女性,丈夫的年龄也不相上下,身处优渥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非常好。儿女们在各自的领域也颇有成就,按常理来说,这样的家庭应该充满着幸福与和谐,但案主却长期被一个问题深深困扰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看到丈夫和别的女性说话,哪怕是和一位70岁的老太太正常交流,案主都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吃醋”。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是怀疑丈夫与对方有着暧昧的关系,认为丈夫不爱自己,甚至觉得自己随时可能会被丈夫抛弃。这种无端的猜疑和不安,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已经在她的心头萦绕了几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摆脱这个困扰,案主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她积极地学习各种心理学课程,期望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她也四处寻找专业的咨询师为自己做过多次个案咨询。然而,尽管她付出了诸多努力,这个问题却依然如同一块顽固的石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身体反应揭示潜意识中的情绪</b></p><p class="ql-block">当引导案主聚焦在对“丈夫的不信任,没有安全感的场景时”案主出现了肚子不舒服和手指发麻的生理反应。根据原生家庭疗愈理论,身体反应是潜意识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提示着我们,案主内心深处压抑着许多未被处理的情感。这些情感可能源于她早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不断地在当下类似的情境中涌现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疗愈入口:追溯到婴幼儿期</b></p><p class="ql-block">在疗愈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引导和探索,帮助案主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婴幼儿期。当案主尝试与婴幼儿时期的自己建立链接时,身体再次出现了强烈的反应,手指发麻的现象再次显现,同时我也作为代表感受到了案主内心深处压抑的诸多复杂情绪,随后案主出现了干呕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引导案主深入探究这些情绪的过程中,她逐渐清晰地察觉到,在自己婴幼儿时期,因为是女孩,而父母当时非常期望有一个男孩,这种家庭环境下,她感受到了父母的嫌弃。在那段幼小的时光里,她滋生了深深的羞愧感,内心觉得自己作为女孩是不被期待的,只有拼命地证明自己有用,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新发现:妈妈的压力与女儿的误解</b></p><p class="ql-block"><b> (一)妈妈的压力状态</b></p><p class="ql-block">在这次疗愈过程中,案主邀请了自己的妈妈参与。当妈妈以代表的身份进入疗愈场景时,我们清晰地看到妈妈展现出当时自己压力特别大且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原来,案主的哥哥在她出生前夭折了,这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妈妈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让她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使得她在面对女儿(案主)时,表现出了一些让案主误解的紧张和焦虑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女儿的婴儿误解</b></p><p class="ql-block">妈妈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极度害怕自己再次失去孩子,所以当时的她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而案主在婴幼儿时期,由于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有限,对于哥哥夭折以及自己是女孩的这些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婴儿误解。她无法理解妈妈当时的压力和恐惧,只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误以为是因为自己是女孩,爸爸妈妈才不喜欢她。这种误解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被嫌弃的种子,进一步加深了她内心深处的羞愧感和被嫌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五、对先生事件的投射真相</b></p><p class="ql-block">随着疗愈的深入,我们逐渐看清了案主对丈夫与老太太说话就产生各种猜疑这一情况背后的本质——这是一种投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主在婴幼儿时期所经历的被家庭(可能因为哥哥夭折后的家庭环境、自己对性别误解等带来的被嫌弃感)不稳定的家庭氛围、可能被忽视、不被爱的创伤,虽然没有在当时被很好地处理和疗愈,但一直深深地植根在她的潜意识当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她看到丈夫和老太太讲话这个场景时<b>,这个潜意识里被抛弃的感觉就被无意识地激活了,她把自己的这种深层次的恐惧、不被爱的感觉不自觉地投射</b>到<b>了丈夫的行为上,从而坚信丈夫不爱自己,想要抛弃自己,而并没有真正客观地去审视丈夫和老太太之间的正常交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原生家庭疗愈原理中,生命早期的经历(如家庭对待孩子方式中的潜在被嫌弃感、家庭中的重大事件对孩子潜意识的影响等)会深深植入潜意识,左右个体的人格塑造和人际关系模式,使得个体在类似情境下容易产生这种不合理的投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六、运用无分别的爱引导觉察与改变</b></p><p class="ql-block"> 无分别的爱,是一种深层次的接纳和不评判(不区分当下行为与过去根源的好坏对错,只是单纯地看到当事人的情绪和经历)。在疗愈个案中,我们运用这一理念,帮助案主体察自己婴幼儿时期的创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案主认识到自己是曾经在特殊情境下的一个受害者,当时自己只是在有限的能力下努力地想要生存、渴望得到爱。并且能让案主看到母亲行为背后其实是有很复杂的情绪和压力,不是简单的嫌弃自己的性别等问题,这有助于案主转换看待原生家庭苦难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运用无分别的爱引导案主理解这种投射现象背后的真相时,案主开始将自己原本只聚焦在丈夫行为上的注意力,转向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隐藏的创伤和情结。这种觉察为案主从根本上打破潜意识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七、疗愈成果与未来展望</b></p><p class="ql-block">经过一系列深入的疗愈工作,案主逐步看清了对先生不信任、总感觉丈夫不爱自己会被抛弃的这个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一种投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这种清晰的自我觉察,成为了案主打破潜意识自动化反应模式的关键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疗愈过程中,案主解开了多年以来情结对自己的束缚,学会了用“无分别的爱”的态度去包容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接纳自己最真实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案主能够以更加稳固的安全感为基础,以无分别的爱为滋养,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b>她在原生家庭疗愈道路上所收获的对自己的接纳、包容以及无条件的爱,将成为她人生宝贵的财富,帮助她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全面提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本次疗愈个案借助无分别的爱和原生家庭疗愈原理,成功触及并化解了案主内心深处的创伤,为案主铺就了一条通往更健康、幸福生活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b>如果您现在在健康、家庭、事业、婚姻、金钱、教育子女等方面有困惑或者有很大情绪没办法释放,可以扫一扫私信加我,加我微信,可以随喜做一个小时的疗愈个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