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的风己经不冷了,红梅、粉梅、绿梅染红了园西一角,迎上去,寻着粉红色的一片去,仿佛与意中人约会一样,轻欢,按住要狂跳的春心……果然,绕着梅树,就沉醉于绽放的新梅了。</p> <p class="ql-block">不多见高大的老梅枝,一见钟情。那是经了多年风霜雨雪,依然傲立的雄姿。古来文人,歌颂凌寒而开的梅花,不与春花并艳,显示出不与人同、不畏风寒的贞心坚节。这种以花比徳,向树学习的精神,当今仍在。其实,在清冷的初春时节绽放的不仅有梅,还有迎春,连翘,玉兰等等,只是输了梅花一段香而已。</p> <p class="ql-block">枝杆穿插是个有趣的事。我们看树看花,移步换景,前一步枝杆还显松散,后一步就显紧密些,前后关系层叠,再走几步,也许密的看不出枝条生发的由来,这正是横看成嶺侧成峰的转变。枝疏枝密,全在安排。知道发枝在主枝侧,即知纵横的开张关系,知道开合关系,就可以引导枝条聚集力量,壮枝之势,也可以伸展开去,让枝杆横出纵进,讲述跌宕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庭园之中的梅树,也有人工斧斫的痕迹。也常有不寻常的美感。当年陈老莲画树时,夸张树疤,也是可据画面任意设计。包括树瘤以及伤残过重的树身深沟甚至空心树,都是可表现的。</p> <p class="ql-block">创作之先,先立大势,率筆而行,不必关注细节,只经营大的转折变化即可。左冲右突,预留活眼、断枝,为下一步丰富画面,添花增枝留下空间。</p> <p class="ql-block">点花也有奇巧,即知花时密时疏,可显姿取露梢俏枝;也可使花密叠于一处,枝子隐在花后不露出头,全由花现。在花与枝的相依相辅中,显枝或显花,由我安排。体量要有差别,花团的外轮廓也要有变化,分出大小团块,且形态可别,如几何基本形态__方、圆、三角、椎形、梯形以及任意形。这样,点花即有一枝一朵的生动鲜活,还要注重块、面、体的对比意识,表现出疏疏密密的节奏来。</p> <p class="ql-block">点完花后,画蒂接梗。再根据画面补枝,可将短加长,可在密处再加枝,增强繁密节奏关系。还可在主杆及小枝上加点,表现枝杆上的苔点、芽点、短枝等。</p> <p class="ql-block">最后题款钤印。一张画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画画本来是意趣抒发,解情抒怀的事。要想渐入佳境,不但练笔,还需养心,终会心手双畅,逍遥自在,如饮琼浆,如沐春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