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沃土待春华:基层发展要甘做"种树人"

聆海🍒 倾诺

<p class="ql-block">  在川西某乡镇的山坳里,年过六旬的老支书王德顺每天都要巡视新栽的油茶树苗。当年轻人质疑这些树苗何时才能挂果时,他总是笑着指向山腰那片郁郁葱葱的茶园:"二十年前种的茶树,现在每年能给村里增收百万。"这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真谛:唯有深耕沃土,方能静待春华。</p><p class="ql-block"> 一、基层治理需要"种树思维"</p><p class="ql-block"> "种树"与"摘果"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绩观。在海拔2800米的云岭乡,干部们十年如一日推广高山药材种植,最初五年颗粒无收却坚持改良品种,如今建成西南最大的秦艽种植基地。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正是破解"任期焦虑"的良方。数据显示,坚持五年以上产业培育的乡镇,集体经济稳定性比"短平快"项目高出3倍。</p><p class="ql-block"> 二、培土育苗的基层实践</p><p class="ql-block"> 江洲镇用三年时间建立返乡人才数据库,定期举办"乡贤恳谈会",看似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为后续产业发展储备了50余名专业人才。生态修复更是需要久久为功,清河乡连续八年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从32%提升至68%,催生出绿色康养产业链。这些"隐形政绩"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终将撑起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三、守望成长的治理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产业培育中践行"陪伴式服务",东沟村驻村工作队与农户签订五年帮扶协议,建立"技术管家"制度。民生工程更要注重"生长周期",平山镇改造供水系统时同步建设智慧管网,预留未来二十年扩容空间。这种既考虑当下更着眼长远的规划思维,让基础设施真正成为百年工程。</p><p class="ql-block"> 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基层干部要甘当"种树人"。当我们把汗水浇灌在夯基垒土的当下,就播撒下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来年的山花烂漫,今秋的硕果满枝,都将在时光的酝酿中如约而至。这既是对历史的担当,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携手耕耘这片希望的田野,共同守望属于乡村的金色未来。</p><p class="ql-block">(长汀县濯田镇人民政府 戴海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