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化风帆开人生新程(二)

王志安 五湖散翁

作者 五湖散翁王志安 <b>【按语】1996——2016,作者的人生扁舟驶入文化瀚海,与马家窑结缘,倾心于中国史前彩陶文化的深入研究,挖掘探寻中华文明源头,以更大的视野洞察人类文明的演进,关注社会发展与文明变迁。作者沿着马家窑彩陶的神秘纹饰,走进远古天地,走向世界彩陶文化髙地,这时候真正发现马家窑文化是<br>中华文明最原始最重要的远古根系,我的情感和命运融入到人类文明变迁的丰富和深沉厚的体验之中。这些在文化中跌宕起伏的生命之旅,记录了一个人怎样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命价值,也看到了令五湖散翁痴迷和狂热的马家窑文化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发出的史前璀璨之光和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神奇艺术根系。</b><div><br></div> 正在筹备成立研究会期间,和我一块搞筹备工作的陈星先生收到河南驻马店地区新蔡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函,请他参加《李丁陇书画研究院》的成立大会。李丁陇先生是陈星的老师,上世纪50年代,他曾在李丁陇先生创办的西安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他的同学中还有黄胄先生。40年后,李丁陇先生仍然惦记着陈星,在李丁陇先生的老家新蔡县为先生建立《李丁陇书画研究院》的时候,李老特意地通知陈星来参加研究院的开幕式。陈星先生接到老师的邀请,很高兴,立即答应去河南参会。但他的一肢假腿不太好,需有人同行照顾,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河南参加成立大会。于是我们相伴而行到了河南,受到热情接待。当时接待我们的领导是后来调任甘肃当省长和委书记的宋照肃先生,当时他正在任河南省委副书记,分管文化。这也可以看到河南省对文化人的重视。<br><br> 开幕式举行前,安排了一场笔会活动。这场笔会活动也 比较有规格,当时还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的张海先生也到会,他在我旁边看我写字画画,但并没有安排他上场写字,作为省书协的秘书长,他组织书协活动的能力很出色,但当时他的字并不出名。在笔会上,84岁的李丁陇先生看到我在现场创作的书画作品,大为赞赏,他非常喜欢我。而李老亲切的形象,使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他们长得非常相似,于是不知什么原因,就莫名其妙的喜欢上这位老人了,而他也很喜欢我,这<br>便使我成了他的关门弟子,行了拜师礼。我们之间有了师生这一层关系,在我心中他就成了我的爷爷,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从此我和李丁陇先生书信传情,接受了他的很多人生教导。在他九十三岁病危时,我和我的夫人李俊兰同赴上海看望他,去世后我又赴上海为他深情悼唁,这些活动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段深具文化意义的回忆。<br><br> 李丁陇先生对中国书画是有贡献的,陈师曾、刘海粟在解放前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创办美术专科学校,为中国培养美术人才的时候,李丁陇先生就在西安创办了美术专科学校,开始为中国培养美术人才,著名画家黄胄就是他的学生。在张大千去敦煌之前,李丁陇先生就已经首先发现了敦煌无比辉煌的石窟艺术,在哪里他艰苦生活八个月,临摹了大量壁画。当他把壁画带到重庆装裱时,才被张大千看到。张大千大受启发,就在于右任的支持下去了敦煌,才有了张大千与敦煌的故事。所以说,发现敦煌有李老的一份巨大功劳,这些情节都被河南作家王忠民记载到他的著作中,保存在敦煌艺术文化档案中。 <br> <br> 在五七年之前,李老在上海的名气大于程十髪,他的画被国家主席当作国礼送给斯大林。如果没有意外,他便是中国非常出名的大画家。可惜他在五七年被错误的划为右派,才使他的辉煌发展戛然而止。正因为这样,新蔡县才念于他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决定为本县英才人物建立“李丁陇书画研究院<br>”。<br><br> 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举办的非常隆重,到会的群众超过了万人之多,整个广场上人山人海。大会上安排了一项活动,由新学生向老师敬赠马家窑彩陶艺术品。当我向李丁陇先生赠送彩陶时,他亲切地拉住我的手,向大会介绍说:“我的学生王志安,是甘肃研究马家窑文化的专家,他不仅人品好,而且书画水平也很高。” 我知道这是老师的即兴讲话,意在鼓励我。但这话在河南驻马店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天在新蔡县开幕式大会会场上,慕名争着来叫我签名的人太多了,层层叠叠围住我,围得水泄不通,这使我真正见识到了一亿人口的大省的人气之旺。人们抢着把笔记本递过来让我签名,一个笔记本压在另一个笔记本上,我签名签得手也发麻了,半个小时走不出会场。好在会务组人员挤了过来,硬是把我接出了团团围住的人群中。这种从未经历过的场面使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想不到这里的群众对文化人竟然这样的推崇和追捧。此后在新蔡县的政府大楼,县委招待所,法院,广播电台等多处地方举行笔会,使我大开眼界。要我写字的人太多了,根本写不过来,只得多次转移场所。但无论转移到哪里,都会立即被前来求字的人团团包围起来。我们不得不再次转移。想不到转移途中又被企业家团体截住,硬把我“抢劫”到他们的企业总部去写字,这场面太震撼人心,也太鼓舞人心。这样大家也就理解我为什么后来会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书法艺术研究中去。<br><br> 对书画艺术的狂热,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没有这样高的热度,反映出了一种盛世之风。河南人民对书画收藏的热情之高,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当时我去一家文具店,想买几支顺手一些的毛笔,以方便给不同求字者写大小不同的各种字体。但我刚走进文具店,就被店主人认出来了。买了几支质量好的毛笔,店主人竟然连一分钱也不要,他说:“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你了,你是大名人,不能收你的钱!” 没想到河南人民对文化艺术家这样尊重,河南的文化氛围太好了,这才是中原文化。虽然当时写字不收一分钱,但在当地留下的文化影响比钱还值钱。十年后,河南郑州和驻马店等多地还先后多次专门邀请我去为他们写字,成了我传播文化交流艺术的舞台。<br><br> 2003年,我受到郑州文化企业家热情邀请,我约了甘肃著名的书法家何裕先生,我们两人一起前往。何裕先生是中国书协的理事,当时他写字我主要画画,也写一些字。十天时间中,驻新乡的部队邀请我们去写字,我们专门为驻军指战员挥毫泼墨,送上书画艺术作品的慰问墨宝。<br><br> 2006年,驻马店地区的文化人再一次邀请我去写字,一家很有名的大企业隆重地接待了我。写字期间,当地人大和政协领导到场支持这次活动,驻马店电视台现场进行了采访和直播报道。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为当地留下了一批书画艺术作品,更有意义的是,这些文化艺术活动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和发展方向,我开始觉得,中国的文化春天已经到来,是时候从商业领域中脱离出来,进入我曾经梦寐以求的文化和艺术领域,重新张开少年时期梦想的翅膀,尽情飞翔尽情在中华文化天地中。 年近九十高龄的李丁陇先生接受了我赠送的马家窑彩陶。 李老在万人参加的大会上向观众作介绍。 在笔会上为李老赠字 在河南受到的热情接待和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追捧,激发了我神往的文化回归激情。从此,我的人生道路又一次转折,一个选择下海自主创业,在商海中搏击风浪的商人,实现财务自由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情怀。再一次从商人回归到文人。这次对文化的回归和命运的转化,居然使马家窑文化渗透在我的血液中,融化在我的灵魂中,成为我生命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动力。 癸未年是2003年,这是那个时间我的书法面貌。 用变化一些的笔意写字。 这样写比较规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众评声:</b><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美文拜读学习,受益匪浅,王兄生活精彩,活得通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大家的敬佩敬仰! ——临洮貂蝉诗词学会会长 吳萍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王老是一位知识、修养全面的学者型艺术家。不仅在马家窑文化专业领域深入研究,还在文学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年过八旬仍笔耕不辍,坚持文化研究与书法创作,淡泊名利,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孙英评扬开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经常拜读先生的作品,山西一别亦十年有余,闲暇之间经常有拜访冲动,无奈事务缠身屡屡无法前行,愿有生之年终能前行,观古陶之博大,领略先生之气势。 ——玉泉评扬开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明两天,认真反复学习了会长的新作《扬文化风帆开人生新程一》,又返回重读学习了《驾商海扁舟涉时代洪流》1至63篇,更是对会长苦心文旅的一生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会长对临洮的文化,尤其是对马家窑文化的研学,掀开了一个时代的开端。让一家县级文化学术机构,成长为省、国家级的文化研究大院!其功勋已与日月长恒,载史鉴册!会长你年事已高,仍然心系黄河文化源头的研究与弘扬,权威之高却平易近人,提携后生和传播文化的一颗痴迷诚恒之心,这使你成为一代代马家窑文化研究者的灯塔!向会长学习,向会长致敬。 ——韩军评扬开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讨会创始人王志安老会长,不但是古文化研究专家,更是高产作家,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敬佩敬仰之! ——吴萍兰评结束语</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美友点评</b></span></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br></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眼前若有一方净土待我去耕种,则愿意用爱与知识编织成最美丽华章留存时间长河里。 ——来自江苏罗静评扬开1<br><br> 静观马家窑遗址所述万年文明变迁沧桑,请将这份渗透魂灵深处的情感烙印于心底。❤️❤️❤️ ——来自河南Muxi评扬开1<br><br> 探索古代彩陶工艺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智慧和技术?让时间为我们揭开这段历史绚丽篇章吧! ——来自广东风雨彩虹评扬开1<br><br> 文明发展永不止步,在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创新中我们引领未来! ——来自河南德评扬开1<br><br> 深入研究中国史前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奇迹与力量,让心灵得以超越时空漫游。 ——来自广东迎客松评扬开1<br><br> 古老神秘的马家窑彩陶文化,仿佛是连接人类与天地间智慧和情感之桥梁。 ——来自宁夏长路漫漫评扬开1<br><br> 发现历史的印记,就像在无垠的海洋中寻找珍珠一样珍贵而幸运。 ——来自陕西秋菊评扬开1<br><br> 壮哉中华文明,深邃源头如泉涌般清澈。探寻古老的彩陶文化,重焕生命之美! ——来自河南好大一棵树评扬开1<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有温度的语言</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没钱时不能没有骨气,有钱时不能没有良心。</b></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br></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这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藏在心中的善良,溶在血液中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b></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b><br></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钱不再感兴趣,是一个人生命的真正开始,也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马斯克亦是如此。</b></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