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记得在上中专的那个年代(八十年代末),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学校食堂里的饭菜虽然品种繁多,但价格2-5角不等,其中最好的菜就算5角一小碗的粉蒸肉了,每周能吃上一碗粉蒸肉,在当时那可是感到非常开心的事了,基本上是省吃俭用好几天,才敢鼓起勇气,站在粉蒸肉的厨窗前排队打饭,因此,粉蒸肉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的确有很大的诱惑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实现自己吃上粉蒸肉想法,于是我和同宿舍的舍友商量,决定开始勤工俭学行动,说干就干,也没有过多的考虑,经过分析,学校周末两天食堂都是2餐制,早九点、下午四点开饭,造成中午、晚上想吃饭的同学,在校园内吃不上饭,于是就打算周六、周天卖大饼,正好学校东门外有一个大饼铺,从大饼铺进大饼,拿到学生宿舍楼下卖,进价2两粮票5分钱,学校卖2两饭票8分钱,每个大饼可以赚到5分钱,从刚开始的一台卖80多个大饼,到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400个大饼,尝到甜头的我们,开始琢磨扩大售卖品种,榨菜、方便面,陆续批发零售,看到周末的意外收益,当时的伙食标准也就毫不吝啬地提升了,就放心大胆地去吃粉蒸肉了,让不少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了初步尝试勤工俭学的经验和收获,想法、眼界也随之得到开阔,于是,就想办法再进点方便面、面包进行售卖,家在三原县的同学,利用周末回家把家里的自行车骑到了学校,方便我们在校外进货,课余时间,立即走街串巷寻找货源批发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面包店,可是人家基本上是晚上加工,早上批发,想要拿到面包,又不影响第二天的上课,就得在晚上下自习后,等待刚出烘箱的面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又一次,我们拿到面包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多了,回到学校大门已经锁上,无奈之下,我和同学,一人拎着面包箱,一人扛着自行车,翻越学校的铁大门返回到学校,看着舍友们熟睡的身影,再瞅瞅疲惫不堪的我俩,带着进货成功的快乐,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梦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我和舍友的带动下,又有很多同学也加入了勤工俭学行动中,也许是我们把卖大饼的经历,排练成一个小品,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登台演出,让观看的同学们得到启发,毕竟,粉蒸肉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在校学生,谁不想让自己吃的更好一些,过的更宽裕一些。但其中的苦乐,只有我俩清楚,有奋斗才能有收获,敢于尝试才能成长进步,伴随着其他同学的加入,我们也是很快就终止了我们的勤工俭学行动,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尝试经历,现在回想起来,的确让我受益颇深,思路决定出路,有目标才能有动力,人的一生不就是若干个粉蒸肉的梦想与诱惑,才让你为此奋斗一生的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9日于兰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