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治知识

蒲城县永丰镇卫生院

什么是布病? <p class="ql-block">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p> 布病是怎么传播的?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羊、牛、猪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马、骆驼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我县传染源主要以羊和牛为主,其他动物传染源比较少见。布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三种途径进行传播。(一)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 常见于与牲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 (二)消化道传播 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或手不洁拿吃食物感染。 (三)呼吸道传播 患病母畜产仔时,羊水、胎儿、胎盘携带的布鲁氏菌会污染周围的空气,形成气溶胶,人群可以通过呼吸感染。</p> 谁更容易感染布病呢? <p class="ql-block">  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牲畜屠宰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饲养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以及疫苗生产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等是布鲁氏菌易感的高危人群。</p> 感染布病后会有什么症状呢? <p class="ql-block">  布鲁氏菌可以侵犯人体多个系统。感染布病后最典型的症状为发热、乏力、多汗和浑身肌肉骨关节疼痛。</p><p class="ql-block"> (一)发热 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常伴有寒战。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感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 </p><p class="ql-block"> (二)多汗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布病患者出汗相当严重,晚上增多,体温下降时更加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p><p class="ql-block"> (三)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能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关节痛多见于脊柱、骶髂、膝、肩等大关节,急性期呈游走性、痉挛性疼痛。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者气候变化加重。 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 </p><p class="ql-block"> (四)乏力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因此该病也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p> 平时应该怎样预防呢? (一)个人防护 <p class="ql-block">  1.在接产过程中应戴帽子、口罩和胶鞋,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 </p><p class="ql-block"> 2.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不得用死羔(犊)投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利用,要及时清理收集消毒,并按要求交付医疗垃圾清运实施无害化处理。 </p><p class="ql-block"> 3.在给羊、牛免疫、采样监测、处置等重点环节,要规范技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穿防护服、戴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手套、防护靴等,避免造成人员感染,有外伤的人员应暂缓参与此类工作。</p><p class="ql-block"> 4.上述工作中严禁喝水、抽烟、吃东西。完成工作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双手,注意手部卫生。 </p> (二)人畜分离 <p class="ql-block">  1.饲养家畜要圈养,做好人畜分居,设立独立的接产室并避开水源。 </p><p class="ql-block"> 2.不要用人用的盆或碗去喂养家畜。尽量避免和羊羔等玩耍。 </p> (三)生熟分开 <p class="ql-block">  1.在日常生活中不食用生肉、生奶,一定要烤熟煮透后再食用。生鲜奶一定要高温煮沸后方可饮用。</p><p class="ql-block"> 2.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肉、奶及其制品,厨房用具也要做到生熟分开。 </p> (四)定期筛查 <p class="ql-block">  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保管、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从事布病防治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临时或者长期接触家畜、畜产品的人员等重点人群要定期进行布病筛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