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美一一圆转温润的秦篆

静峰

<p class="ql-block">唐李冰阳作品(李冰阳是诗仙李白的堂叔)</p> <p class="ql-block">秦李斯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秦篆,属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官方使用的标准文字。在秦朝以前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这些文字统称为大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小篆是对秦前面古文字的总结。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小篆是一种意义独特的具有特殊价值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各地“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秦始皇认为这种局面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推行文字改革,下令让丞相李斯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将秦国原来通用的籀文如石鼓文、诅楚文等文字加以简化和保留,制定了后来被称为“小篆”的官方标准文字“秦篆”。从政治意义上看,小篆是秦大一统在文字上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秦篆由于官方推行,很快就成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即“书同文”(当时有“车同轨”“行同伦”“书同文”三大政策),大大推动的社会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秦篆的形成发展中,李斯的地位非常重要。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几乎当时秦始皇及二世的重要文告都由李斯完成,并且刻石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李斯秦篆的经典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斯的《泰山刻石》</p> <p class="ql-block">后人摹刻</p> <p class="ql-block">  《泰山碑》笔画婉转,线条流畅、,结体严谨,体现出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气势和豪迈。由于自然原因,此碑现在仅存29字。</p> <p class="ql-block">《琅琊台刻石》</p> <p class="ql-block">后人摹刻</p> <p class="ql-block">  《琅琊台刻石》内容:为秦始皇颂德和二世的诏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辉煌,也纪录了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此碑庄重肃穆,内敛不失刚健,圆润遒劲,俯仰顾盼,工整严谨。</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碑为李斯仅存于世的两件真品。</p> <p class="ql-block">李斯的《峄山碑》,为后人摹刻</p> <p class="ql-block">后人翻刻</p> <p class="ql-block">后人翻刻</p> <p class="ql-block">  李斯的《峄山碑》在南北朝被毁,诗圣杜甫有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零木传刻肥失真。”现存的是宋代摹刻和元代摹刻,收藏于西安碑林和邹城博物馆。此碑文字均匀端正,坚劲畅达,线条圆润,既有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展现了李斯精湛的书写技艺,成为后人临摹小篆的范本。</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传承秦篆大家有吴昌硕、邓石如等,篆刻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小篆作品</p> <p class="ql-block">吴昌硕篆刻</p> <p class="ql-block">邓石如小篆作品</p> <p class="ql-block">邓石如晚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  秦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继承传扬。温润如玉,俊采飞动的小篆在无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的心里永远不会泯灭,会一直珍藏在人们的精神宝库中。</p> <p class="ql-block">本人书写的小篆千字文</p> <p class="ql-block"> 徐良贵</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三月写于静峰工作室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