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旧,是岁月留给我们每一个人最动情的礼物,她教会我们懂得珍惜,心怀感恩,让心灵得到慰籍,让时光不在孤独。</p><p class="ql-block"> 人到暮年,繁华落尽,内心总会留下一些无法释怀的情愫,触碰着我们的怀旧情结,岁月里的那些陈年旧事总能勾起我们对已逝的亲人们的怀念,对亲情的渴望,对生命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 ……。</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亲人们的相继离世,我深深的理解了家的意义是什么——无论你身处何境有家人的陪伴你就是人世间最最幸福的人,从而十分怀念那个曾经给予了我温暖和厚爱的家,怀念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父母与我姐妹俩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开始,我们这个家的家庭成员除了父母和我们姐弟三人外,还有与我们朝息与共的婆婆和小孃孃。</p><p class="ql-block"> 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第五个年间,华夏大地一切都还百废待兴,我的姐姐在专署一区的区公所出生了。由于当时父亲所在的部队在胶东半岛,不能陪伴左右,母亲年幼丧母,家中没有老人相助,母亲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少数民族妇干部工作繁忙,姐姐就象一朵小花,这家摆摆,那家放放,区公所的家属们哪家有空,姐姐就被抱到哪家。于是,在大家的举鉴下,婆婆走进了我们的家。那时婆婆的丈夫在供销社做炊事员,大女儿已经岀嫁,小女儿还在上学。</p><p class="ql-block"> 1956年,成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专暑从独山迁到了州府所在地都匀,婆婆带着小女儿一同随行,于是我们家又多一个新成员——我们的小孃孃。1957年5月,我也来到了人世间,有幸的融入到了这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的婆婆</p> <p class="ql-block">我的小孃孃</p> <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的童年是在婆婆和小孃孃的关爱与呵护中度过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婆婆被下放回了老家,父亲在部队不常回来,母亲长期下乡蹲点,只有小孃孃陪伴在我们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记得一次半夜,姐姐带着我从保育院逃跑回了家,小孃孃抱着我们哭得很伤心,第二天,小孃孃不顾保育院院长和阿姨的劝阻,带着我们姐妹俩走进了她的教室,把我们藏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从那以后跟着小孃孃去上学就成了我的姐妹俩的家常便饭了,以至几十年过去了,小孃孃的同学们在街上看见我们俩姐妹,还能直呼其名呢。</p><p class="ql-block"> 1962年,弟弟出生了,由于天生有腿疾,婆婆把全身心的爱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给弟弟留着,最让父母感动的是,为了给弟弟治病,婆婆主动提出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要了,把钱积攒下来给弟弟治病。为了节约开支,婆婆拿岀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个二手的缝纫机,学做衣褲,我们姐弟三人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婆婆做的,机关大院里的单生汉们谁的衣服破了,都拿来请婆婆帮忙缝补。文革中,母亲受到冲击,被批斗,住牛棚,婆婆和小孃孃把我们三姐弟保护得很好,没有让我们受到一点伤害。</p><p class="ql-block"> 小孃孃初中毕业后,在我母亲的安排下进了邮电局工作,成了一名话务员。她没有辜负我母亲对她的关爱和希望,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年年被评先进工作者,后成了家,三个表弟们的到来,使我们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幸福大家庭。我们姐弟三人参加工作后,每月发工资,谁都不会忘记给婆婆零花钱,给婆婆买好吃的。婆婆是个勤劳聪慧的人,心灵手巧,闲不住,姐姐会给她买一些毛线织毛衣,照片上婆婆穿的毛背心就是她自己织的。每当想起这些陈年旧事,有时心里很甜,有时也会觉得酸楚,我们与婆婆和小孃孃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留给了我很多温馨的的回忆,而内心泛起的酸楚是这样一个充满真爱的大家庭随着亲人们的相继离世已离我们远去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与小孃孃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与小孃孃和小姨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为解决两地分居,小孃孃调到了柳州铁路局工程处工作。1988年将婆婆也接到身边。1991年初,在单位组织的一次义务劳动中不幸因工徇职。噩耗传来,我和母亲第一时间从贵州赶到了柳州,姐姐随后也从西安赶来,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小孃孃的后事,更主要的是要安抚好带我们姐弟三人长大的婆婆的养老以及三个尚还年轻的表弟们的生活、工作、上学的有关事宜。我们的到来,姨父和表弟们有了主心骨。当小孃孃单位的领导和工会主席专车接送我们去殡仪馆看望了小孃孃的遗体时,母亲与我泣不成声,姐姐当场哭昏了过去。在母亲和姐姐的主导下,小孃孃的后事以及一系列抚恤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小孃孃单位的同事们了解到了我们与小孃孃并非原生家庭的姨侄关系后,大家难以置信,从惊讶、诧异到感慨万千,于是就有了现代版的《渴望》一说。处理完小孃孃的后事,母亲与我们商量,准备接婆婆到我们家去给她养老送终,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心愿没有达成。1997年,年过九十三岁的婆婆在大孃孃家去逝,我父亲携我和我的先生去奔丧,父亲作为孝子在婆婆的灵柩前守了三天,岀殡时,75岁的老父亲手持杵丧棒一直把婆婆送上了山,以诚谢她老人家为我们家的倾情负出。</p> <p class="ql-block">姐姐与婆婆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姐姐与小孃孃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姐妹俩与小孃孃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弟弟与小孃孃小姨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姐妹两家人与小孃孃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婆婆亲手做的留给我们姐弟三人以及重孙孙们的纪念物</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无声的诉说着我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亲情,承载着祖孙三代人共同拥有的美好时光,书写着无尽的思念与人间真爱,我想,这份情感的真实存在,始终是我心中永远的眷恋,余生我都会将它好好珍藏,让情有所归,让爱永恒!</p><p class="ql-block">仅以此文祭奠远在天堂的亲人们。</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