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游昆明》1.大覌公园与大观楼、红嘴鸥

一涛

<p class="ql-block">  以前曾因出差、旅游几次到过云南,在昆明停留期间游览了一些有名景区,并有幸观赏了被称为“昆明最红旅居人”的红嘴鸥。今年2月下旬,我又随团到云南临沧、普洱地区旅游,2025年是红嘴鸥旅居昆明四十周年,此时正值红嘴鸥居留昆明季节,除观赏昆明春色外,我将再次遇見可爱的红嘴鸥。</p> <p class="ql-block">  2月23日,游览大观公园。大观公园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位于昆明市以西约2公里滇池湖畔。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建大观楼,公园也因此而得名,面积达700余亩,为市区最大的公园。乾隆年间,寒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挥笔撰书一百八十字长联。长联一出即惊动四方,名扬天下,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从此被人们所认识,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四大名楼,而大观公园则成为有名的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虽然元霄节已过,大覌公园里仍然可看到2025年贺春节及元霄节的大红灯笼和色彩绚丽的花灯,处处透出庆蛇年的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进公园后,先去游览大观楼、湧月楼等古建筑群,我沿湖边向大观楼走去。现在是红嘴鸥在昆明驻留旺季,尤其是滇池一带,是它们最喜欢的地方。湖畔处处是观鸥的人们,红嘴鸥在湖面上游弋,在天空中翱翔,万鸥蓝天竞自由,鸥群发出欢快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  “近华浦”,四方八角穿心重檐门楼。大观公园地处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与苍秀端岩的太华山隔水相望,故又称“近华浦”。明初,黔宁王沐英在这里建“西园”,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观音寺。</p><p class="ql-block">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大兴土木,相继在近华浦建催耕馆、观稼堂、牧梦亭、涌月亭、澄碧堂和大观楼等,沿堤岸先后开辟浴兰渚、唤渡矶、合舟亭、聚渔村等景点,使近华浦成为一个古典园林建筑群及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临湖而建的大观楼,2013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灾。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p><p class="ql-block">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攒尖顶云南传统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边面水,建筑西面与长廊相接。大观楼既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其昆明“五墨”彩绘及挑檐檩枋头木雕均为象头或花卉图形等特色,又具有地方民族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  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询问兵部待郎、云南人何彤云滇池湖势,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遂题赐“拔浪千层”匾,悬挂于二层楼。一楼南门匾额为李漱泉书“大观楼”。郭沫若题书《登楼即事》在三楼室内。</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南门两侧的长联为昆明寒士孙髯翁于乾隆年间(1736~1796年)所撰,长联共180字,状景怀古,情景交融,文采斐然。大观长联上联写滇池风光,似风光游记,下联记云南千年历史,似读史随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毛泽东称其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均题诗赞誉大观楼和长联。</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长联上联:</p><p class="ql-block">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髙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长联下联:</p><p class="ql-block">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南临滇池,遙望西山,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正如长联中所描述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之景,壮美而气势恢宏(以下两张照片拍摄于2024年4月)。</p> <p class="ql-block">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摘自大观楼长联。</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内侧。</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内侧的北门匾额为李维述题书“真大观也”,联为清宋湘撰书:</p><p class="ql-block">“千秋怀抱三杯酒,</p><p class="ql-block"> 万里云山一水楼”。</p> <p class="ql-block">  彩云崖,紧临大观楼东侧。民国十九年,昆明市长庾恩赐将大观楼辟为公园,聘请书法家、造园大師赵鹤清对大观楼进行規划建设。赵鹤清工于垒石为山,在大观楼东面精心构筑一座大型山石,西面沿石级而上,逶迤达山顶,中间、东面也有曲折的石径穿洞越磴,通往顶部。这座假山,因“彩云南現”为云南得名的由来,故命名为“彩云崖”。赵鹤清撰《彩云崖歌》,镌刻嵌诸崖间。</p> <p class="ql-block">  彩云崖下的崖洞可通向湖边,沿桥信步可观赏滇池。</p> <p class="ql-block">  牧梦亭,紧临大观楼西侧,怀古廊南面的连接配景即是牧梦亭。为绿瓦硬山两坡顶,方形平面三开间,单面檐廊,其形体小巧玲珑。“道光中仪征阮文达公督滇,构亭于滇海之滨”。牧梦亭咸丰时毁于战火,民国六年修葺,牧梦亭上悬有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亲题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大观楼东面是一座方形平面三开间,黄琉璃歇山卷棚顶小斋,称观稼堂。与大观楼、湧月享呈“品”字布局,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观稼堂坐南朝北,庭园迎面便是“彩云崖”空腹假山,观稼堂在近华浦园中如同“花厅”,是游园的小憇暂留之地,与“彩云崖”形成障景作用,同时又隐约可見远处的“四围香稻”,故名观稼堂。</p> <p class="ql-block">  湧月亭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为康熙年间抚军王公继文、石公文晟方伯,佟公国襄所建。湧月亭构造精巧典雅,为木结构两重檐四角攒尖方亭,平面为方形。亭的梁、柱、额、枋为油漆彩绘,尤以樘板“梅兰竹菊”、“渔樵耕读〞出彩。</p> <p class="ql-block">  湧月亭掩映在绿树之中,前后穿堂可信步观赏园中多姿多彩的景色,并与大观楼北侧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催耕馆。催耕馆的建筑形制与观稼堂相仿,歇山卷棚顶,方形平面三开间,略有变化之处是其盖绿色琉璃瓦,仅三面回廊,一面临水,借来远处滇池湖面上的点点渔帆和周边的万顷香稻,提醒百姓勤耕不辍。</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中心矗立着春节期间的大型花灯。</p> <p class="ql-block">  揽胜阁。</p> <p class="ql-block">  髯翁亭。</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建观音寺。道光八年(1828年),观音寺住持净乐和尚在寺后新建三层五间的华严阁。咸丰七年(1857年),观音寺连同大观楼一起在战火中毁为焦土。同治年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未顾及修复观音寺。</p><p class="ql-block"> 2002年,疏挖大观公园湖墙,打捞出华严阁佛号经幢,设于观音寺华严阁遗址。佛号经幢的发现,是近华浦悠久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沿湖长廊,在这里游客可静静地享受廊外的滇池风光。</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大观楼建筑群,便可沿湖观赏红嘴鸥。红嘴鸥是鸥科、彩头鸥属鸟类,体形与毛色与鸽子相似,俗称“水鸽子”。红嘴鸥的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上大部分的羽毛为白色,但爪和羽毛均会随季节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  红嘴鸥数量大,喜欢集群,一般生活在湖泊、江河、水庫、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繁殖期在每年4~6月,常成群营巢于湖泊、水塘岸边苇丛中。</p> <p class="ql-block">  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我国新疆的博斯腾湖。红嘴鸥通常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到昆明越冬,大约要飞越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翌年3月底至4月初,又开始成群结队迁返繁殖地繁殖后代,越冬期持续5个月左右。</p> <p class="ql-block">  1985年,首批红嘴鸥从境外飞到昆明。它们的故乡在遥远的极寒之地,而在昆明不仅有温暖的气候、水域和丰富的食物,更有热情好客善意的昆明人。40年来,昆明人呵护、投喂、宠爱这些白色小精灵,使得红嘴鸥每年不远千万里而来,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人鸥和谐之歌,红嘴鸥成了昆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今年10月是红嘴鸥旅居昆明四十周年,届时昆明市将举办“红嘴鸥旅居昆明四十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p> <p class="ql-block">  红嘴鸥在这里慢慢长大,头部的羽毛会由白色渐渐变黑,像是披上一层“黑头纱”。</p> <p class="ql-block">  当红嘴鸥头部的羽毛完全变黑时,意味着已“长大成人”,故乡的气候也开始变暖,它们要准备飞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人们在用面包或鸥食投喂红嘴鸥,红嘴鸥一点不害怕,抢着飞过来啄人们手中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小一些的红嘴鸥在抢食中常常处于劣势,急得张嘴使劲叫唤。</p> <p class="ql-block">  我也买了些鸥食,加入到喂鸥的人群中,与红嘴鸥亲密接触,体验喂鸥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游客渐渐少了,红嘴鸥也基本上吃饱,戏闹了一天的鸥飘浮在湖面上,或散步于湖滨。</p> <p class="ql-block">  蓝天下的滇池,春风吹拂,波光粼粼,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