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乘风西北阳光途</p><p class="ql-block"> 时隔十二年再次飞越亚欧大陆,前往西欧腹地——这个界定更多是政治经济原因,此行目的是英格兰加爱尔兰和冰岛。</p><p class="ql-block"> 挂靴之后能够和大学同窗好友陈君、陆君及其家人朋友一道旅游,真是难得的幸事。为此,去年就开始策划报批手续,时间虽早,尤其是自由行,要分别去上海、杭州、成都签。花了三个来月时间办好签证时已接近出行,这时才获悉拿着英国签证,可转抵爱尔兰。于是调整伦敦中转航班时间,陈君等人先从希斯罗机场入关,然后再出来与我一起登机飞爱尔兰,这样就解决了他们没有爱尔兰签证问题。操作中发现被开了个小小玩笑——原来希斯罗机场设有爱尔兰委托验关通道,直接通关后再次安检,便登上了前往爱岛的飞机。如此,我和陆君所办爱尔兰签证属于百忙活了。不过若无经历,又岂敢走此险途。</p><p class="ql-block"> 飞行时间很漫长,上海飞伦敦十二小时,中转四小时后飞都柏林又将近二小时。虽然乘坐的是英航大飞机,但跟着太阳往西撵——登机时中午,在明晃晃的太阳下降落希特罗机场,仍在午后四时,但已时差来袭。</p> <p class="ql-block"> 飞行时看书看影视算是比较好的消遣,偏偏飞机上没有什么好看的影视片。许多人都是提前下载影视到手机或电脑里,以便在漫长飞行途中享受追剧快乐。我的准备是带了一本书、美国上世纪著名学者威尔逊杜兰特夫妇的经典名著《历史的教训》。不到200页却页页都字字珠玑,有许多精彩独到的见解,一问世便影响深远!为此,不顾疲劳竟读了一半左右,对地理、生物、种族、宗教与历史等篇感受颇深,用书中观点来观察当今社会,会有茅塞顿开之感。比如英国和爱尔兰的历史,为什么爱尔兰原属英国,后又独立出来?英现在脱欧,爱却仍坚守在欧盟内,直接的原因仿佛是英国系新教势力范围,而爱尔兰主体信奉天主教,但有没有地理乃至种族的因素呢?接下来旅行中应结合考察。看书时间长了太累,尤其是这样严谨、思想性强的书。于是我被播音忽悠购买了机上WiFi,全程花了18美元,结果只能看点微信和搜索查点文字信息,一涉及到视频图片,基本上用不了,也算上了一个小当。</p> <p class="ql-block"> 途中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对中国夫妇,乘务员发矿泉水时,一人上洗手间没有得到。待用餐时,他便用不流利的英语要水,乘务员用玻璃杯倒了一杯水过来,他说不是这水,顾不得语言障碍两人在那里扯了好一阵皮,双方都有故意为难对方的感觉,像英航这样的大公司是不应该发生这种事的,但个别中国游客如此刁蛮,何必名声在外呀。 </p><p class="ql-block"> 深夜总算入住都柏林酒店,四外清新安静,气温摄氏15°,城里下着稀疏小雨,灯光照在积水的路上泛起一串串长长影调,让人产生诸多异国联想,此时北京时间该早上起床了,我们得赶紧睡觉,倒时差以助次日游览。</p> <p class="ql-block">二、跨海移山爱尔蓝</p><p class="ql-block"> 爱尔兰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记忆中与英格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如今才明白那里也曾是英国殖民地,为独立挣扎奋斗几十代。昨晚倒时差,早晨醒来都柏林下了一场大雨,感觉绚丽霞光铺洒,反正睡不着,于是借晨曦出门遛弯去了。雨后街道格外清新静谧,弱弱的霞光映射着青石板路,泛起串串晶莹波光,不时有双乘巴士驶过,街道两边五颜六色的传统建筑在晨光下骄傲醒目,三三两两行人更衬托了城市与街道之静谧,似乎无争无劫。独自溜达近一个小时,一边体会这遥远海滨城市的纯净宛然,一边臆想着古往今来之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上午参观三一学院,耳朵里充塞导游喋喋不休的讲述,说当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为了征服这块土地及人民,曾何等不惜资本,在虔诚天主教传统地域修建这么一个学府,对上帝进行改造,以图不再被远在地中海边的教皇束缚,转而服从眼下为俗世百姓着想的君主。如今几百年过去了,三一学院最抢眼的却是人们排着长长的队,参观凯尔特人(爱尔兰最早的居民,也是欧洲大陆最早的耕耘族群)最热爱的拉丁文凯尔经。哪怕是一纸文书,也是普通人膜拜的对象,可见民族主义是根植于人心深处的基因——即使是个迷信,也被成堆故事包裹得真实可信,至少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其存在。不过在那里最让人动心的是移民博物馆,初认为无非表达外来移民开发爱尔兰,入馆才知道反而是爱尔兰民族移民世界各国各地的光辉历史。的确非常让人震撼,一个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国,竟然对世界文明做过那么大的贡献!博物馆非常有特色,现代科技、声像技术、配上富有美感的图文,精彩展现了爱尔兰移民闯荡世界,为全球创新发展竖立的丰碑,不仅让人瞠目结舌。那些科技、医疗、制造界的泰斗记不清名字,但肯尼迪、戴高乐之类爱裔精英也让人浮想联翩。特别是博物馆设计之生动新颖,非常触动人心,高效把商业、旅游融为一体,又不失博物馆应有的高雅深刻,的确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后,携带着兴奋游览了占地1760英亩,号称欧洲最大城市之凤凰公园与村鹿园。这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公园高贵美丽大气,仅中轴线公路就有八公里长,绿树点缀着青草地,在阳光和雨水的不断爱抚下,那么郁郁葱葱,清新妩媚,一群梅花鹿悠闲走过,并时不时用美丽瞳孔斜视过来,煞是迷人。爱尔兰总统府和美国大使馆都座落在公园内,据说当年爱尔兰闹独立的时,美国曾给予了最先最大的支持,故能得到如此回报。不过后来美国想在爱尔兰建立军事基地,爱尔兰人民却坚决反对,最终未能得逞。爱尔兰也由此保住了永久中立国地位,这可是爱尔兰繁荣兴旺的政治和法律保障啊。</p> <p class="ql-block">三、执着坚韧有为安</p><p class="ql-block"> 爱尔兰作为英格兰西南海外的大岛,近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有五分之一为北爱尔兰,仍被英国统辖。感觉这里的风土人情更接近欧洲大陆,实际上也的确是欧盟的成员国。不久后,英国将脱欧,但爱尔兰仍留欧盟,不知现今爱尔兰许多进出口依靠英国的状况,会面临怎样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横贯爱尔兰岛,从东到西行程二百多公里,恰遇下着大雨有时还暴雨,这些天网传浙江强烈台风利奇马登陆,已造成沿海大面积受灾,蝴蝶效应会不会让远隔了一万多公里的大西洋也咆哮起来?头頂着导游说很多年没有见过的铺天盖地台风雨,然雨中行驶在绿茵茵牧场上,目睹朦胧的景色会更加新奇曼妙,也算另一种感受。尤其濒临大西洋时,海涛扑向礁石和岸渚之欣然浪漫,更让人感慨大自然诡异神奇。</p> <p class="ql-block"> 途中参观一个海滩古城堡,顺道在附近美丽渔村吃饭。只见不少人在那里搭台,说要举办什么艺术节,若和我国相比,总觉得欧洲人办活动的那份热情让人费解,简简单单的一个游戏,竟会激动得大动干戈。当晚到达该国著名旅游城市高威后,视角与感觉更加新颖,满城都是衣着时髦鲜丽之男女,而且一群群挤进灯光黯淡的酒吧,很多人只端一杯啤酒,便足以混几个小时,无非是海阔天空聊天,或者默默注视其他人的欢快。正巧遇到周六,年富力强的蓝领纷纷享受度周末,许多西方国家都实行周薪制,周五领到薪水的工薪阶层,照例周六要狂欢,那车水马龙的状况恐怕能躲在家里的人很少了。所有人都尽情地出门宣泄,却也玩不出什么名堂,无非一杯咖啡一杯酒,几支香烟一块牛排,算是奢侈的消费,不过这只是蓝领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四、别样生活别样景</p><p class="ql-block"> 高威的夜晚再次感受白种人的夜生活。忙碌了一周的市民们终于迎来了狂欢的周末。一是几乎全家出动(除了小孩子,不知道交给谁带),无论年龄性别,几乎都集中到酒吧里。多数人都靠一杯啤酒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聊几个小时,那样神情专注和认真,真不知道都钟情什么话题。在中国,仕宦途上会聚聊官场升迁和奇闻轶事;老同学在一起会聊青春往事和现实变迁;朋友在一起爱谈论他人尺长寸短;亲戚在一起则是家长里短;否则便越来越趋于无话可说。难道这些老外除了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还会谈论宗教哲学,艺术文学?在中国,这样的圈子已经很少了,大家都很现实,缺乏理性追求风花雪月冲动。感觉不只是为了回避敏感话题,至少有一种奇怪的躺平现象。 </p><p class="ql-block"> 驱车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欧洲最高的英赫悬崖。路上听导游讲悬崖有200多米高,当时颇不以为然地说贵州400到500米高峡云桥比比皆是,当不足为奇!到了才惊诧英赫悬崖作为大西洋岸长达8000多米的滨海山体,站在峭崖顶上,俯瞰峭壁如削的花岗岩直插海中,汹涌的海涛一阵强似一阵地拍打着岸麓巨型礁石,撞起巨浪飞沫,传来震耳欲聋的涛声,那真是难得的震撼雄观啊!海鸥和海燕在断崖上下翻飞,一会儿俯冲掠过惊涛,一会儿停歇峭壁上,一会儿飞越崖顶,把自由自在表达得不可思议,让人感动敬佩不已。于是一种望尘莫及的情绪爆发,充满羡慕嫉妒恨。</p><p class="ql-block"> 沿着崖顶,一边欣赏着绝世美景,一边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多时候则是遏制不住冲动,成堆汇聚风狂日艳的高峡平台上拍照,恨不得融入美丽得让人惊恐的崖畔浪滔。不时有一些西方人勇敢地走到壁立千仞的崖边,甚至于坐到悬崖边缘拍照。我们尝试着去拍了几张,但总是躲到安全距离之内,为什么中国人会缺乏他们那种冒险精神呢?看来,文化差异带来的基因差异,会让彼此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赶到大西洋怀里清爽秀丽的丁格尔小镇,一个久负盛名的旅游港口城市,她座落在一溜山坡脚,亦如把美丽双脚伸进大西洋港湾,夕阳下那么优雅,那么娇俏,那么静怡,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时间短暂,我们匆匆游览错落有致的小镇和静若处子的码头,然后开始品尝号称世界第一网红的冰激凌,口感很好,清新回甘,鲜嫩润心。小街有若干家卖冰激凌的,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边吸吮着芳香可口的冰激凌,一边观赏美景,好事的海鸥也一群群飞临街头巷尾,争着参与热闹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小镇。</p><p class="ql-block"> 沿着绿草如茵的牧场和缓坡草原,踩着夕阳再开一个多小时,天擦黑入住基拉尼镇。昨天猜度这里应比起高威简陋逊色,一进风情独到的湖滨酒店便破防,遑论占地之宽广,环境之优异,设施之精美,那形象气质之高雅独特一下就征服了我们,况且这里还比高威酒店费用低。许多年老的游客成群结队前来,西方老人的生活态度让人钦佩,有力气活一天就快乐一天,无精力就献身宗教,视死为归途,由此怎不活得神圣并死得了然。</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爱尔兰属于发达国家,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但苛刻的税收制度使得贫富差距较小。这虽有利于平衡社会矛盾,但也易于养懒汉,很多人不愿意工作,宁肯依靠社会救济,能简单过上小康生活,自然滋生懒散因子。可以游手好闲地晒着太阳喝咖啡,又何必去日夜辛苦劳作呢?于是,勤奋的亚裔便有了谋生挣钱的机会。爱尔兰政府对此眀目洞察,早就限制移民了。所以国家500万人中华裔只有区区七八万,听说最近有所放开,也许是觉得依靠习惯养尊处优的人缺乏创造力,长此下去将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这些好像是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通病,尤其在欧洲,好像除了美国日本德国,其他都属于慢节奏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国家究竟应当怎样既不失活力,又充分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真是值得研究的重大社会政策。大多数西方人会觉得中国人活得太累,一天拼命挣钱,又不图享受。这难道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如何平衡好这个关系,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中华文明自古就是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这本也没什么不好,但如果为了所谓多数人利益,消灭了少数人的幸福,也是不道德的。还特别容易让一些阴谋家打着为多数人牟利的幌子行个人之私,从而导致专制和独裁。当然,盛行个人主义也十分有害,因而应当用法律和制度去遏制,利益追求不准越过侵害他人利益的红线,以此规范文明进步与社会秩序。</p> <p class="ql-block">五、绿色永让人牵挂</p><p class="ql-block"> 旅游的愉快除了见到熟悉的人和新鲜景物外,还有就是什么都放下了,不再关心那些杂什零碎,一门心思享受眼前一切。爱尔兰不愧为翡翠岛,全国80%以上绿化率,加之北地海岛特有的风云坡岭,尤其亚热带温暖气候酿就出碧绿的生命活力。由此,爱尔兰民族传统便以绿色为本,从岛内到世界各地,只要看到为绿色环境集会游行,一定与爱尔兰有关。这点感受非常深刻,行车一下高速口,即便阴阳交替,但蓝天白云依旧铺盖原野,碧青翠森林豪情绵延,村寨星罗棋布散落河岸,牛羊成群结队悠闲点缀,富足的人们则安逸从容,有命如此。夫复何求? </p><p class="ql-block"> 从基拉尔途经布拉尼古堡返回都柏林,沐浴着晨曦洁净的空气,来到了希拉明国家公园——据说是爱尔兰最早最大的国家公园。西方国家的确不一样,美丽富饶之处大多属于私人所有,国家拥有的几乎都是贫穷、需要救助的地方,谁叫你政府有调动资源的能力,故但凡国家公园都名副其实。希拉明和其它国家公园一样,环境格外优美,古树名树花岗石城堡,搭配着美丽清澈的湖泊与如茵草坪。但引人注意的是爱尔兰的水,无论是湖泊还是河流,都是黑赤或褐酱色的,初看似乎不洁净,细观又很清澈。问导游说不清楚,只说可能含有某种矿物质,由此联想到该岛竟然常年无雪!地处大西洋怀抱,喜得大西洋暖流滋润,无怪乎酿就这么一个奇特美丽大花园。再说说草坪,我就不清楚为何国内鲜有美丽广袤的草坪,为此与同行诸君探讨,有人说国内体制决定了管理者喜欢花钱种树栽花,否则岂能有利可图。细想一下,该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也许养草坪成本高,种树栽花初次多投入一点,养护成本低于草坪,但愿前面理由不能成立。到底为什么呢?莫非与中国人不大气的审美观有关?</p><p class="ql-block"> 基拉明国家公园名为国家公园,实则是一个由基金会管理的私家园林。公园内有一座巍峨的城堡,初看像庄严教堂,细看是精美的庄园建筑。据说这座城堡的历史与公园一样久远,是上世纪30年代莫克罗斯捐献给国家的别墅和花园,经扩建达103平方公里。美丽湖畔花园,散布着欧洲重要的橡树与红豆沙林。但最感人的捐献过程其实是一个凄婉故事:莫克罗斯加独有的漂亮女儿,继承美丽的庄园后,这位小姐不知什么原因一生未婚,恐怕是守着这山明水秀的园林怡然自得,失去了各种幻想。反正去世前弄了个基金,将偌大家产交基金会打理,并把祖传的园林捐献给了国家。如今,该国家公园可算是最幽静最令人遐想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同行者都经常出国,故而见多识广,为人处事经验周到,把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张弛有度,但依然还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尤其是评价发达国家的观念,以前出国看重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体,如今更在乎优美环境和人文关怀,相比先进城市理念显现出的软实力,我们还差得很远,第三世界的帽子不是一下就能摘掉的。</p><p class="ql-block"> 即将离开爱尔兰时,突然有些留恋和不舍,总觉得对这个神秘而充满活力的国家还不够了解,不够亲近。于是嫌时间太短,比如爱尔兰地理特色怎么产生的?那里的人民什么情感和期望?英国脱欧后爱尔兰会衰落吗?还是自信寻已找到新的发展契机?爱尔兰的音乐和舞蹈为何能风靡全球?爱尔兰民族的基因到底来自哪里等等等等。带的一本《英国简史》,文字叙述包括爱尔兰,但每天行程匆匆,没有多少时间去翻阅,随缘吧,这种状态也许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爱尔兰人真是苦难深重的民族,以前不知道这块土地还和远古苏美尔、埃及文明有联系,后来又卷入罗马征服与北欧海盗掠夺中,尤其近一个世纪与英格兰的联合与冲突——既是土地和财富争夺,也是资源和权利的斗争。爱尔兰民族是伟大的。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维护民族的尊严,最终赢得了独立,并且把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生态环境之美堪称世界之最。此外,爱尔兰人还为世界贡献了很多科技、艺术甚至政治豪门,其本身和后裔影响了世界的昨天、今天与未来,都非常值得尊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