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岩上凭栏望 隔岸清风过海来--日光岩掠影

邱建中

--退休老汉看大美祖国之六十六 畅游福建-11<br> “不登日光岩就不算到厦门”,2025年2月23日上午,随团来到厦门鼓浪屿游览,登上日光岩,饱览无限凤光。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同时,据地理条件来看,日光岩是鼓浪屿早晨阳光照射的第一处地方。 (引用网络图片) <b>日光岩寺</b> 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修于明万历年间,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因而得名,后来日光寺又改名为“莲花庵”。这是明正德年间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b> 摩崖刻石</b> 日光岩上摩崖刻石众多,是日光岩一景。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左侧为“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铖署名特别大,大家都以为这是同一个人写的,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说是对日光岩的风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b> 与日争光</b>--位于日光岩山顶巨岩的岩壁上,系1935年朱熙楷书直题“与日争光”四个大字,每字高约0.70米,宽约0.65米。左边楷书题款:“民国二十四年三月,汉寿朱熙。” <b>九夏生寒</b>--位于日光岩莲花庵后的巨石上,系黄仲训行书直题“九夏生寒”四个大字。字幅高3.20米,宽0.65米。 左下侧署款“銕(铁)彝书”。古人称夏季九十天为九夏。此地岩高树古,海风阵阵,盛夏至此,顿觉凉爽。”铁彝”是黄仲训的名号,他于1918年在日光岩建成瞰青别墅,题刻当是同年所书。 <b> 古避暑洞</b>--位于日光岩半山腰,有几块巨石叠成的一个自然石洞,洞日之上有施士洁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四个大宇。每个字高约0.60米,宽0.90米。左侧楷书署款:“施士洁题。”这里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后,施士洁愤而举家内渡,先后寄居于泉州、厦门等地。这幅题刻当为此时所书。 <b>日光岩上凭栏望 隔岸清风过海来</b> 登上日光岩观景台,风光无限,不尽鼓浪屿及厦门尽收眼底,还可以看到厦门岛外的大担、二担等诸岛,它们如同点缀在海洋中的明珠,与日光岩相映成趣,日光岩真是美得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b> 龙头山寨</b> 这里是郑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时遗留下来的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