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四大名楼多在南方,只有一座鹳雀楼坐落在黄河之畔,也算给我们北方人争了几分荣光。</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和陕西隔河相望,鹳雀楼是四大名楼中唯一有争议的,它的名气不及江南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三大名楼,有的文史学家和古建筑学家甚至认为蓬莱阁更有资格登上四大名楼之列。但是,唐代一位诗人却用一首震烁古今的诗,挽救和巩固了鹳雀楼的历史地位,他就是——王之涣。</p><p class="ql-block"> SUN 2024年7月8日</p> <p class="ql-block"> 鹤雀楼,又名鹤鹊楼,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原为一座军事戎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p><p class="ql-block"> 鹤雀楼因时有鹤雀栖其上而得名。新修的鹤雀楼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况高73.9米,座南朝北。以鹤雀楼为中心,四周以古典园林分布。面积极大。</p> <p class="ql-block"> 古时的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胜,据柳林之秀,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由此可见它当年高大壮观。</p> <p class="ql-block"> 高楼名胜必有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诗篇墨迹。北宋沈括曾评价说:”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其中王之焕《登鹳雀楼》诗堪称千古绝唱,朗朗上口几乎人人皆知,流传于海内外。</p><p class="ql-block">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登鹳雀楼》唐.李益</p><p class="ql-block"> 鹳雀楼西百尺樯,</p><p class="ql-block"> 汀洲云树共茫茫,</p><p class="ql-block"> 汉家箫鼓空流水,</p><p class="ql-block"> 魏国山河半夕阳。</p><p class="ql-block"> 事去千年犹恨速,</p><p class="ql-block"> 愁来一日即为长。</p><p class="ql-block"> 风烟并起思归望,</p><p class="ql-block"> 远目非春亦自伤。</p> <p class="ql-block"> 《题鹳雀楼》唐.畅当</p><p class="ql-block">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p><p class="ql-block">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p> <p class="ql-block"> 登上鹳雀楼、眼前是不远的黄河玉带逶迤流淌,身后是蒲州古城古朴端庄。沃野千里,一览无余。鹳雀楼和黄河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成为这个暑期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了一场视觉盛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普救寺,位于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佛教寺庙。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使得这座寺庙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就从这里走进了中国戏剧史,走进中国文学史,走进千万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跨进山门,沿着一百零八石阶而上,便是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的大钟楼。此楼全高17米,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这里也是《西厢记》“白马解围”一折中的“观阵台”。</p> <p class="ql-block">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创建自隋唐,明嘉靖年间毁于地震后重建,塔身通高40米,底层边长8.3米,内为方室,室内后壁有一佛衾。莺莺塔设计奇特的是第一层塔室不设楼梯,塔身内部皆为方形空筒,二至九层,塔壁内设有转角通道,设台阶,可攀登盘旋而上。</p><p class="ql-block"> 更为奇特的是,此塔还是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以下相击,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这一奇异效应更是使游客留恋往返,惊愕赞叹!</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一旁的梨花深院就是《西厢记》中崔莺莺及家人居住的院落。此院之中,最引人入胜的有两处:一处是东厢南侧一段墙。墙外有一株杏树,枝繁叶茂,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墙巧相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p><p class="ql-block">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p><p class="ql-block"> 一首郎才女貌的爱情诗怎不叫人如醉如痴。</p> <p class="ql-block"> 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为清理地基时所得,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写,是迄今寺内保留年代最久,直接记述崔张故事的实物佐证。</p><p class="ql-block"> “金代诗碣”。</p><p class="ql-block"> 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p><p class="ql-block"> 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p><p class="ql-block"> 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p><p class="ql-block"> 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p> <p class="ql-block"> 全世界有不同的信仰,你要说人们心中的神祇谁的庙宇最多?神像最多?大家都会指向同一个神~关公。</p><p class="ql-block">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名将。忠义的象征,死后逐渐封神。日渐形成壮大的关公文化信仰慢慢被佛,道,儒三教接纳,最高与孔子齐名。并称:文圣,武圣。</p> <p class="ql-block"> 关公,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所以民间流传:天下关庙千千万,最大还是属解(音hai)州。 </p><p class="ql-block"> 解州关帝祖庙,创建于陈末隋初,后随着历代帝王加封关羽,庙宇亦随之扩建,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然而解州关帝祖庙,因地处关羽故乡,规模宏伟,结构特殊,装饰富丽,布局完整而冠于全国。目前的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p> <p class="ql-block"> 结义亭,建于乾隆二十三年。山墙面对着中轴线,好像这里也不用那么太讲“规矩”。结义亭 亭内有结义图石碑,为乾隆年间州守言如泗所刻。上面还有他的题诗</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中描述结义地点在河北涿州张飞老家的后桃园,这里的结义园是明朝万历年间仿建,距今400余年的历史。园林主体建筑:结义亭、砖影壁、君子亭等。石刻的结义图中,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画面,左上方有作者的一首题词:</p><p class="ql-block"> 此地忠神武,遗踪想象间,</p><p class="ql-block"> 一盟存汉鼎,片石永条山!</p> <p class="ql-block"> 毫不起眼的三根铁柱相互交叉,类似拒马,在其他庙宇尚未见过。经查询才知道,其学名“梐[bì]枑[hù]",俗称“挡众”。据说古时此处为车马大路东西通行,由于关帝庙的尊严和威仪,凡过此地的官吏,需下马下轿并施礼后,才能绕过“挡众”而行。</p> <p class="ql-block">琉璃影壁又称四龙壁。</p> <p class="ql-block"> 端门,主庙的第一道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后重建。上方明间当心横匾阴刻“关帝庙”,两次间东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四周各种雕花环绕,关帝庙的砖雕,主要就集中在这座端门上了。</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又称八卦楼,是解州关帝庙中轴线上第一座大型楼阁式建筑,也是庙中的主体建筑。公元1698年5月,清康熙皇帝在此御书“义炳乾坤”匾额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解州州守言如泗将“八卦楼”改为“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文武神圣”匾,边饰金色龙纹,内心漆成黑色,匾文金光炫目,字体运笔有力,甚是奔放自如。此匾为一对飞龙承托,颇为霸气。</p> <p class="ql-block"> 崇宁殿关帝庙中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名。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p> <p class="ql-block"> 关老爷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82斤。大殿两侧分别有两把青龙偃月刀,一把是铁铸,一把是青铜铸的,重量为32.38斤。</p><p class="ql-block"> 殿前月台置有石质供桌,桌面覆盖青铜供案,供案铸造于清康熙年间。供案上有一指宽槽缝,传说农历五月十三关公在此显圣磨刀,试刀锋时,留下的印记,当地百姓将供</p> <p class="ql-block"> 春秋楼,因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对北斗七星,谓之三绝。</p> <p class="ql-block"> 刀楼和印楼,乾隆年间修建,均采用三檐两层十字歇山式屋顶,造型秀美。分别供有青龙偃月刀和汉寿亭侯印,文官掌印武官掌刀权利的象征,证明关公是文武兼备的全才。</p> <p class="ql-block"> 关羽因其忠义和信义的高尚品格又被民间供奉为武财神。尤其是在南方,几乎家家商铺都供奉他的神像。</p><p class="ql-block"> 现录下来几句关羽的名言,至今都会给我们极大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p><p class="ql-block"> 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 御园总占地一百三十多亩。整个园区由称天下一绝的干米彩绘长廊环绕成瑞兽状,园内有泉瀑蜿蜒的山石水系、有四时常绿的上百种植物有古香古色的亭、台,楼、阁,全园构成一幅美丽的北方园林风格的画卷。其中的 月台上置高2.2米,重约4余吨的大铜鼎。正背面铸兽面饕餮纹,图案疏朗,纹理简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