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镇·撮街

梅子

<p class="ql-block">昵称:梅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77185081</p> <p class="ql-block">撮镇,一座位于合肥东城的千年古镇。南濒巢湖,北临店埠镇,西接大兴镇,是合肥的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店埠河绕街而过,两岸稻花飘香,鱼肥水美。自古行商辐辏,人口聚集。镇内有曹公桥、凤凰井等遗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经济总量在全省乡镇中名列前茅。享有全国重点镇,第一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等“国字号”荣誉。</p> <p class="ql-block">撮街位于合肥市合裕路高架的东起点。是撮镇的一个文化街区。撮街以其恍若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古香古色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而然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青砖黛瓦,青石街面,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的魁星楼,巍峨壮观的城门楼,藏着古风徽韵的凤凰湖、栖凤阁、九曲桥,以及散落在街头巷尾、转角墙边极具年代感的老物件。无一不充满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怀着好奇和探趣,我踏上去 撮街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撮街文化广场复古之风扑面而来,一组铜制雕塑映入眼帘。孔夫子捊须发问,项橐沉着应答。重现了孔子的一句“地多一撮,书重百城”而得名的撮镇典故。真是妙趣横生,令人叫绝。在四周还有孔子游学、孔子拜师、凿壁借光、甘罗拜相、闻鸡起舞、司马光砸缸等雕塑,简直就是一个雕塑的王国。</p> <p class="ql-block">在文化广场的正前方,一座气度不凡的城门楼矗立在眼前。正中央悬有“天龠长明”匾额。相传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天龠长明”意为黄道吉日长开。龠又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村出土了龠,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到9000年前。2021年撮街的建设者们请来龠研究和演奏家,在撮城广场用龠演奏了《诸神的踪迹》,空灵的声乐让人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凤凰地传说。明朝时期,刘伯温奉令征讨张士诚。途径撮镇,发现撮镇是一块凤凰宝地。便向朱元璋进言,朱元璋发昭书命马皇后前往撮镇察看。为了迎接马皇后,地方官员纷纷赶赴撮镇。看到镇北一条河是马皇后凤辇的必经之路,而河上只有一座用竹木编制成的浮桥和渡船。不利于銮驾行走,于是新建了石桥,明曰马桥。并将马桥东边的河面扩大。在河面上建一水上亭阁。靠北岸用九曲桥相连,取名栖凤阁。马皇后亲临撮镇后,考察地形地貌 ,河流水系。她发现撮镇老街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确是一块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郑大章,1904年生,合肥县东乡撮镇(今属合肥市肥东县)人。郑家为当时名门望族,清朝便有以郑大章祖父郑国魁为首的12位总兵,人称一门十二将!1920年秋,年仅16岁的郑大章从北京高师附中毕业后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主攻化学。郑大章是居里夫人的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参与了里昂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其博士论文被巴黎大学评为“最优等”。1935年春,郑大章回国筹建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镭学研究所。首创“水法”寻找铀矿,并发现了背散射法鉴别不同物质及其厚度的原理,是中国发射化学和镭学的奠基人。1941年8月14日,郑大章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时年37岁。他开创的发射化学和镭学成果已由他的学生杨承宗在新中国发扬光大,成功地推动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p> <p class="ql-block">走进楼前街巍峨高耸的魁星楼,无论身在撮街的任何一隅,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作为撮街的地标建筑,魁星楼也是整条街的视觉焦点。史料记载,魁星乃是中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运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撮街综合同域同源的文化渊薮,重建魁星楼。借以传承尊师重学的读书文化,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守候着人间烟火,静然如斯,风雨不改。</p> <p class="ql-block">撮镇因水而兴,当地人结合凤凰宝地传说,引店埠河水入撮街成河,取名凤凰湖。湖水明彻见底,清冽如镜。倒映出岸上影影绰绰的古老建筑和若梦繁华。夜幕下,绚烂的光影交织在一起,将撮街装扮的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一般。让游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今生簪花,世世漂亮。在撮街总能看到头戴簪花,身穿汉服的青年男女,穿梭在各个街头巷尾,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撮街一个“小而美”,“多样式”的文化街区,不仅有美景,有诗意,更有故事。运用美学与故事相融合打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阵地,这颗极具活力的传统文化种子正在古韵新风的撮街生根发芽,吸引更多的游人纷至沓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