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桑榆晚风</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223996</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里,下了趟扬州。在事先做好的攻略里,除了游览“京杭大运河上的璀璨明珠”瘦西湖和参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之外,享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美誉的“个园”自然不能错过。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个园之行,在饱览园林奇秀的同时,竟又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算得上半个红色之旅。一举两得,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扬州个园,是由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住宅园林,因主人爱竹且竹叶形似“个”字而得名。清咸丰年间曾经历兵焚,虽无多大损伤,但也逐步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复,重见盛景。2003经全面修复后,更加全面再现了个园的整体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 该园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二十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6年又成为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与</span>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p><p class="ql-block"> 个园坐落在现扬州市明清古城区,比邻东关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三个区,占地24000平方,是扬州市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最具艺术价值的古典盐商私家园林。游客来此,既可饱览盐商儒雅生活场景,又可领略扬州历史文化风采,实为去扬州旅行的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个园主人黄至筠,扬州甘泉人,原籍浙江仁和,出生于河北赵州。正二品顶戴。因屡次捐资朝廷赈灾及军费开支,曾两次获得进京祝寿、入圆明园听戏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黄曾三度起落,期间都凭借他过人的毅力和高超的经商能力坐稳了两淮盐商首总,即使在道光年间盐政改制,两淮盐业趋于没落的背景下,依然能力挽狂澜,将扬州盐业局面维持了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黄至筠作为一名经商奇才,同时也是个有文化修养的儒商,生活精致,治家严谨,并在书画艺术等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p> <p class="ql-block"> 黄至筠酷爱植竹,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年扬州瘟疫流行,连名医都无法可想,百姓深受其害。一天晚上,黄至筠做了个梦,见一老道,自称“竹神”,并告知黄至筠用个园中的竹叶泡茶,饮后可驱瘟疫。黄至筠醒后,立即嘱其家人照做,百姓服后果然见效,一场瘟疫随即消退。</p><p class="ql-block"> 从此后,黄至筠更加酷爱竹子,园内遍植青竹。每到夏季,沿幽静的小道穿行于竹林之间,凉风习习,竹影摇曳,品茶赏竹,其乐悠悠。不仅如此,个园还是爱竹人士常常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汉学堂是黄家的礼仪接待场所,彰显着其显赫的家族地位和文化修养。悬挂的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原是郑板桥的自画像,刻画了书生的生活和精神追求。整个厅堂的布置尽显儒雅之风,与黄家书香门第的治学态度和家族文化传统相互契合。</p> <p class="ql-block"> 清颂堂,是个园中最大的厅堂,也是扬州现存古代民居中最高的厅堂。这里不仅是黄家用于接待贵宾和举行家庭聚会的场所,也是举办家庭祭祀和听戏的地方。黄至筠虽是盐商,但却酷爱读书和听戏,因此清颂堂也体现了主人的文化爱好。堂内抱柱楹联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体现了主人的家风和对读书积善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中部花园的四季假山独步天下。不仅分峰用石、以石斗奇,且堆叠精巧、赏心悦目。巧妙利用“春、夏、秋、冬”四座假山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四季美景结合在一个空间,展现出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在中国众多古典园林设计中,实属独一无二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抱山楼是个园中部花园的核心建筑,共有两层,上下各有七间,是园主人举办各种朋友聚会和家庭宴会的场所。抱山楼在空间连接夏山和秋山,楼前长廊拥抱两山于胸前,故称“抱山楼”。“壶天自春”的匾额体现了主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园林乐趣。</p><p class="ql-block"> 抱山楼不仅景色秀丽、气势恢宏,还是一个流淌着红色血液的旅游景区。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就设在抱山楼。改革开放后,个园虽恢复原貌,但这段红色故事却鲜为人知。后经陈士渠将军回忆并实地寻找确认,这段历史始得众人皆知。从2020年开始,经过三年潜心打造,广泛征集历史资料,直到2023年,第八兵团指挥部旧址终于正式对外开放,个园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红色展馆的古典园林。这“万绿丛中一点红”自开馆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令,以第八、第十兵团8个军加地方部队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进入长江北岸地区。</p><p class="ql-block"> 4月5日,司令员陈士渠、政委袁仲贤率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进驻扬州个园抱山楼,指挥所辖部队自泰兴龙梢港至安徽裕溪口一线实施渡江作战。渡江前,兵团组织部队扫除国民党江北沿线残敌,开展水上练兵,进行渡江侦查,协调地方筹集船只、粮草等物资,修筑公路、桥梁,架设电话线路等,为渡江战役做好各项准备。</p><p class="ql-block"> 4月20日,第八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向所属部队下达渡江作战部署后,离开个园,进入前线指挥位置——江都大桥镇“徐大房”。4月21日,兵团所属部队奉命渡江,强渡长江天堑,迅速占领镇江、常州等地,切断敌人南京与上海的交通和联系。4月23日夜,占领总统府,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p> <p class="ql-block"> 抱山楼二楼是复原的渡江战役第八兵团指挥部旧貌,一楼《渡江战役第八兵团指挥部旧址史料陈列展》,共分“英明决策、渡江准备、渡江作战、全力支前”四个部分,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突破长江的英勇气概,反映扬州地区人民舍生忘死、全力支前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示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豪情壮志以及为解放全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个园里,旅游的人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抱山楼前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人在饱览秀丽景色后都走进红色博物馆内,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向在峥嵘岁月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旅游市场的火爆来自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参观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教育,则能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今天的来之不易,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从而不忘重任在肩,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p><p class="ql-block"> 能在游览风景名胜的同时受到一次红色文化的熏陶,收获满满,此行不虚。</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