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游33:五台山之黛螺顶

开心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部,是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五台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故名五台山。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与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并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五大佛教圣地的寺院,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p><p class="ql-block">“人这一生总是要来一次五台山”成为五台山最吸引人的宣传推介语,引来无数的到访者。随缘随心到净土,所求所愿皆如愿,有人为了绝美的风景,有人为了心中的信仰,有人为了遇见菩萨,有人为了了却心愿,有人为了虔诚的许愿......而我却是随缘而来,随心而至,只为做一个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正月初六)晚6点半,我们从恒山游客中心启程,踏上了前往五台山台怀镇的旅程。导航显示全程140公里,预计耗时两个半小时。由于五台山对自驾车辆实行严格的预约制度,每日仅限2000台车进入,我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当晚抢到了进山的预约票。尽管一天之内游览了大同云冈石窟、悬空寺并登顶恒山天峰岭,身体已感疲惫,但为了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决定连夜驱车前往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半段的高速公路行驶极为顺畅,然而后半段却需穿越盘山公路砂石线,这是导航自动选择的北线路线,相较于南线路线节省了100公里的路程。尽管前几日五台山北线因积雪封闭,但幸运的是,当日刚刚宣布开放,我们因此得以抢到进山名额。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部分路面开始出现积雪和结冰现象。在一处上坡转弯路段,前方多辆车因积雪结冰而停滞不前,有的正在安装防滑链,有的则选择掉头返回。此时,车外温度已降至零下十度,下车寒冷难耐,返回又不甘心。经过沟通,得知四驱车辆仍可通行,我们便决定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路况的恶化,我们不得不减速慢行,车轮偶尔打滑。原本计划在途经的村庄停车安装防滑链,但前方始终未见村庄,也没有其他车辆引导。车外气温已降至零下十五度左右,我们尝试在路面稍宽处停车研究防滑链的安装,但因缺乏经验且寒冷难耐,最终决定继续以极低速度谨慎行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在一处大拐弯上坡路段,我们看到了多辆车停靠,有人在车外安装防滑链。受到鼓舞,我们远远停车,开始自行安装防滑链。此时,一辆车靠近我们,推销其简易防滑片,要价600元。我们对防滑片的效果心存疑虑,也不愿被宰,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安装自备的防滑链。车外气温已降至零下二十度,两位女汉子在严密的包裹下,热情高涨地开始了安装工作。每五分钟,她们便回到车内取暖,经过二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两条防滑链的安装。一旁未能成交的当地人也为她们的勇气和毅力竖起了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装好防滑链后,我们以三四十公里的时速安全通过了结冰路面。这次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翻越五台山北台与东台之间海拔3000米的“华北屋脊”,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经过一段长长的下坡路,我们抵达了五台山北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刺骨的狂风中,我们顺利卸下了防滑链,相比安装时的艰辛,卸下过程显得轻松许多。在北门检票站,我们顺利通过了门票(已提前购票135元/张)和自驾车预约票的查验,随后轻装驶向五台山怀台镇,最终于晚上十点抵达预定的灵峰山庄,比原计划多花费了一个小时。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特殊经历的描述,不单是为两位女汉子点赞,更为记录我们对五台山的虔诚与幸运,让这段经历永存于心,愿好运永伴我们。</p> <p class="ql-block">入住灵峰山庄后,就近来到山庄旁的好运来特色土菜馆,点上几份地方菜加满一杯原浆汾酒,为五台山之旅的好运干杯。</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七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原以为在假期尾巴能避开拥挤,但五台山各处仍是车堵人挤。我们于早上9点钟从灵峰山庄出发准备往黛螺顶寺,刚行驶不足一公里,就被交警引导到附近停车场换乘免费公交车前往。原来当日车流已经将各景点的停车场挤满,镇区已启动交通管制限流。还好停车场边就有免费公交车可直达镇区各景点,也挺方便的,还可以避免到各景点时找车位的艰辛。如此一想倒是觉得原本就没有必要费劲去抢那稀缺的预约车辆进山名额,也更没有必要历经周折连夜行驶在结冰的盘山山路翻越华北屋脊了。因为从南门进山的南线道路宽敞且无结冰顾虑,在南门换乘点也有免费的公交车往返接送,对此还是要对五台山的管理及周全考虑点赞。如果到五台山是为了大朝台(前往东西南北中五峰寺院朝拜文殊菩萨五尊法身),那自驾进入镇区当然是更为方便。这些就当写给尚未自驾到访五台山的后来者,作为一个善意提醒吧。</p> <p class="ql-block">因为五台山是本次秦晋自驾游的最后一天景点游玩,未能提前做好功略。抵达五台山当晚搜索一些资料,明了五台山有“大朝台”与“小朝台”之分。</p><p class="ql-block">所谓“大朝台”就是朝拜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的望海寺主供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明;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的法雷寺,主供狮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南台锦绣峰(海拔2489米)的普济寺,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慧;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的灵应寺,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使人纯净;中台翠岩峰(海拔2893米)的演教寺,主供孺童文殊,拜之可使人敏锐。</p><p class="ql-block">而“小朝台”就是朝拜黛螺顶寺内的五方文殊菩萨。相传乾隆皇帝曾四次来五台山,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完成大朝台的心愿,和尚们就想了个方法,把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菩萨的法身供奉在黛螺顶的五方文珠殿中。乾隆皇帝第五次到五台山朝拜,顺利地在黛螺顶寺五方文殊殿实现了朝拜五方文殊的夙愿,以《登黛螺顶》为题在殿内题诗一首。此后信众来到黛螺顶寺朝拜了五方文殊菩萨,等于转遍五台山朝拜菩萨,相对“大朝台”此即为“小朝台”。到五台山如无法大朝台,当然就必须到黛螺顶寺小朝台了。为此我们将五台山参观的首站选择在黛螺顶寺。</p> <p class="ql-block">乘坐免费公交车抵达黛螺顶山脚,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400米。但站在山脚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人流往金界寺方向开始爬坡往黛螺顶寺。都说到黛螺顶需要攀登“大智路”的1080级台阶,但我们并没有找到台阶路的入口,我们走的是一条陡坡步行登山路,坡度比较平缓,但比起台阶路要多绕些远路。事后才知道1080级台阶路是1991年新修建的,入口处要经过山脚的善财洞寺,我们所走的是古道修建的步行与车行混合道。另外登顶黛螺顶寺还可以乘索道缆车,但缆车因近期下雪及风力较大而检修停运。</p> <p class="ql-block">寒冬风大天冷走在黛螺顶车马道,气踹嘘嘘,体内冒汗,风卷着沙粒子迎面而来,露在外头的鼻子耳朵像被冰刀刮着。对面山头的积雪被风卷起,那红墙碧瓦在雪雾里时隐时现,活脱脱一幅被泼了水彩的山水画。结了一层薄冰,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停运的缆车吊厢上挂着冰凌,在风中摇曳并叮当作响。走走停停,半小时抵达黛螺顶。</p> <p class="ql-block">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忘记了疲惫——黛螺顶寺的山门前,一面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墙巍然矗立,五方文殊菩萨的法相庄严慈悲,在晨光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站在寺院观景台前,整个台怀镇尽收眼底,红墙黄瓦的寺庙错落有致,在白雪的映衬下特别好看。对面的雪山被风吹得扬起一片雪雾,跟天上的云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雪,菩萨顶的红墙在雪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寺的木牌坊虽然沧桑依然很雄壮,是三楼四柱,前后用戗木支撑,上三重檐,中间凸起,硬山顶,上铺灰瓦。檐下四跳斗栱,中间匾额上题楷书大字:大螺顶。以牌坊为背景打卡,是登临寺院的游客信众必选项。</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两侧楹联“半山葱笼半山云云遮黛螺擎梵宇,五方文殊五方灵灵蕴青峰渡群生”。但山门并不开门迎客,所有游客信众都必须在侧门购买10元入门券才进寺朝拜或参观。</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背后是护法殿,门上有一块牌匾“三洲感应”,门柱两侧有一副楹联“证如来地合掌度生演大乘,现将军身持杵降魔护正法”,既体现了四大天王的职责,也表达了佛法护持众生、众生诚心感应的双向关系。</p> <p class="ql-block">进入寺院,一座六角台基上的六角重檐攒尖顶建筑映入眼帘,匾额上写着“旃檀殿”,殿内的释迦牟尼佛站立于佛坛之上,这也跟一般寺庙的佛陀有所不同,故此殿也叫站坛殿,但因塑像为旃檀木雕刻而成,名为旃檀殿。</p> <p class="ql-block">第二重大殿是五方文殊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出廊。屋檐下悬挂三块金色牌匾,居中上书“五方文殊殿”,左右两侧分别为“云封青螺”和“清凉法界”。廊柱上也挂满了金色的楹联,其中“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慈灯悬彼岸千年般若常明”为正门柱上所书。</p> <p class="ql-block">殿上方供奉着五尊文殊菩萨,分别为五座台顶的文殊法相: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佛像都是铜铸贴金,头戴宝冠,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神情慈爱,法相庄严。与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的大朝台不同,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称为“小朝台”。</p> <p class="ql-block">在五方文殊殿的旁边有两座偏殿,其一为祖师殿,其匾额为“祖印高擎”,里面供奉着五台山特有的宗派摩法宗的祖师清凉国师、妙峰祖师和立禅和尚的造像。另一座偏殿是伽蓝殿,关公成了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共同成为佛教两大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黛螺顶寺最后一座殿宇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两颗高大挺拔的千年松柏,俏拔挺立,直入蓝天,如同护法树神,它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经沧桑,</span>见证了黛螺顶的风风雨雨。乾隆皇帝御碑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就是指这两棵古松。</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左侧立有石碑,为乾隆御碑,是一道最吸引游客的亮丽风景。御碑正面是乾隆十五年冬写的黛螺顶碑记,背面是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乾隆登黛螺顶御笔题诗。</p> 大雄宝殿旁边也有两个偏殿,其一为观音殿,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唇上有髭,是一尊很少见的男身观世音菩萨造像。另一侧为地藏殿,地藏一直是男性菩萨的模样,脚下露出坐骑谛听圆睁的双眼。他们的身后整面墙都画满了佛教故事的壁画。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如今我们到五台山就首访黛螺顶,敬畏之情由然而生,这就是五台山黛螺顶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一小时的游览转瞬即逝,下山时选择了原路,经过“上师塔院”牌坊前看到“由此下山比马道安全”,即转由下坡台阶下山。往前有一座跨在清水河上的金界桥,金界寺也便是因桥而得名,而“上师塔院”却是金界寺的原名。</p> <p class="ql-block">过金界桥的钟亭是挂着一座巨钟,拍一拍这座大钟就能听到低沉而悠远的声音,相当震撼。</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后院进入金界寺,阁楼上匾额为“能海上师纪念馆”,馆前汉白玉塔为能海上师舍利塔,塔前石碑上刻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撰铭文。</p> <p class="ql-block">往下就是大雄宝殿、文殊殿、天王殿,每一座大殿建筑都采用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重檐庑殿顶、单檐硬山顶结构的屋顶,各种精美的石雕石刻艺术。</p> <p class="ql-block">金界寺的照壁是百福百寿墙,墙的两面各自刻有一百个福和一百个寿的各种字样,另有特色。最后我们从背面匾额“上师塔院”的金界寺山门走出,回望山门“金界寺”正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匾额正迎着阳光发出灿灿</span>金光,我们在黛螺顶下山途中,又全程顺游了金界寺,为五台山之行增添了一个寺院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从金界寺出来,穿过镇区主干道,稍前行200米就来到了广化寺。广化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章嘉活佛五处之一,也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寺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为清朝光绪年间所建。</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往里走,穿过二进院、三进院,殿宇内无不是金碧辉煌、璀璨夺目,殿宇楼阁间错落有致,石刻造像华美精致。</p> <p class="ql-block">穿过悬山顶的文殊殿,再往后是殿前有藏传佛教转经筒的大雄宝殿,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信仰中重要的祈福工具,它不仅体现了信徒对佛的虔诚,也被认为是脱离轮回之苦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檐下的红底花边金字横匾“得大自在”非常亮眼。“得大自在”,在佛教中意味着消除一切违缘障碍、疾病、灾难,能够令他人敬爱,具有大威势,获得财富和福报,所求如愿,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便是三层木结构的藏经楼,楼前九龙浴佛,到处可见的唐卡壁画精美绝伦,藏经楼内万千佛像璀璨夺目,令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被称为五台山上最美的藏传佛教寺院,从藏经楼殿廊下向东侧眺望,可以远远望见在阳光映照下金光闪闪的黛螺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