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运河巡礼(34)</p><p class="ql-block">2021.5.25 第41天</p><p class="ql-block">晴 30℃ 大太阳</p><p class="ql-block">杨屯镇一一南阳古镇</p><p class="ql-block">徒步:36.11公里</p><p class="ql-block">累计:1081.57公里</p><p class="ql-block"> 杨屯镇有点大,大货车也特别多,主要是这边有煤矿的原因,有煤矿就有相关配套的企业,经济发达,镇子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起得早,5点40分就出发了,要走出镇子前把早饭吃了,过了姚楼河进入山东地界,沿姚楼河走了八公里土路,一路欣赏农村风光,太阳有点大,但也还扛得住。</p><p class="ql-block"> 本来今天计划去鱼台县的,在路上查到鱼台县前面京杭运河的外面有个南阳古镇,心想一定有看头不能错过,于是决定往南阳古镇走。</p><p class="ql-block"> 中午没有地方吃饭,不过我有准备,走到姚楼河水闸,就把昨天晚饭没有吃完打包的蒜苔肉丝和苦瓜炒鸡蛋拿来下面包,还吃得舒舒服服的。有一家人在水闸边钓小龙虾,大人小孩热热闹闹的,我边吃东西边看他们钓小龙虾,还有点惬意。</p><p class="ql-block"> 中午休息了一下,1点20分出发,路好走些了,太阳也小些了,打了水泡的脚趾也没有痛了,走起路也劲头十足了。</p><p class="ql-block"> 迎面来了个骑行的人,我们两个都是全副武装,于是打了招呼。原来是个小年轻,他下了车和我聊天,一老一少,一个徒步一个骑行,在运河边不期而遇,自然是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小伙子叫“雪落西川”,骑行运河,是5月9号从北京出发的,要沿着运河骑到杭州去。我看他装备有点多,自行车前后左右东西都挂满了,还带了帐篷,干劲有点大。</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走到运河边去南阳古镇的西码头,坐上小快艇,在河道里开了大约3公里才上岸。岸上那个南阳古镇的大牌坊有点气派,不过还没有到古镇,沿着梁济运河又走了三公里路才来到古镇的边上。</p><p class="ql-block"> 古镇边有个“康乾别苑”,亦称马家旗杆,是东汉名将马援后裔的住所,因而成为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的地方。乾隆年间,此宅出文武举父子孙四人,皇上赐竖四旗于门侧,故而得誉马家旗杆。别苑里康乾皇帝御赐之物甚多,诗书画卷匾额多副,在里面浏览,仿佛走进了康熙乾隆的小型书法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走进古镇这头住下来,放了包出去转街,感觉南阳古镇有点陈旧,仿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的乡场。不过镇上也有商业街,看上去民风淳朴。街上好多卖鱼干的铺子,这边有运河,湖泊多,鱼干就是当地的特产了吧。古镇有点冷清,人气不够,估计是地处偏僻的原因吧。我在想,时过境迁,古时曾经热闹过的古镇,保持原汁原味,没有过度开发也好,免得花了大把银子搞政绩工程没有多少人来玩事与愿违。还有,一个古镇,即使你再有文化底蕴,交通不方便,配套设施不齐全,也火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南阳古镇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了,明清间,随着京杭运河的开通而兴旺,南阳作为运河商埠,逐步形成水乡市镇,成为古运河畔四大名镇之一。镇上除了康熙乾隆下江南的遗址外,还有河神庙遗址,南阳闸遗址、关帝庙遗址和关公过河处遗址等。</p><p class="ql-block"> 古镇三面环水,水系发达,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朝任命兵部尚书李奥鲁赤主持开挖从济宁到徐城的济州河,主体工程完成后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南阳闸,便以该闸命名南阳镇。明嘉庆四十四年至隆庆元年,(1565一1567),工部尚书朱衡主持开凿了一段运河,北从南阳,南至留城,全长70.5公里,称之为漕运新渠,明清时期,南阳镇布满了南北的商埠,云集了各地的商贾名门,造就了空前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河边杨柳青青,小桥流水,颇有江南园林的风貌。到了晚上,街上的红灯笼亮起来,河上的石拱桥也亮了灯光,那灯光映在梁济运河里流光溢彩,仿佛在诉说古镇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上午沛县的朋友禅音伴梦说中午到南阳古镇来看我,我劝他就别过来了,免得来回奔波。禅音伴梦一直关注我关心我,让我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 旅店老板娘听我说在走运河,明天要往济宁方向走,于是建议我明天出岛时就不要原路返回去运河的西码头了,在岛上去坐到丁楼码头的船,那样的话去济宁要少走8公里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