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古老智慧绽新彩

快乐天使

<p class="ql-block">近日,脑海里常常闪现出一句话,一句我信奉了一辈子的格言“君子之交淡如水”,觉得有话要说。又心血来潮,让AI先说,看看人工智能怎么认知的。人家三下五除二瞬间就生成了,还起了个题目:《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际关系》。神奇欣喜之余,又觉不如人意,于是又动笔写了这一篇。</p><p class="ql-block">动笔前,我重温了2000多年前出自战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庄子《庄子·山木》中的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以水与甜酒的对比,揭示真正高尚的交往应如清水般纯净持久,而非像甜酒般浓烈易变。深深体会到,庄子用水来比喻“君子之交”是再贴切不过了,理由源于以下两点:</p> <p class="ql-block">第一点,从水的自然属性看,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虽然当时庄子不可能像今天那样科学地量化地认识水,但是对水于人生命的重要性而言应该还是有感性认识的。</p><p class="ql-block">水是身体必不可少的物质,是身体细胞和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可以调节体温,同时含具有润滑的作用。如果是新生儿,水分占体重的90%。如果是婴幼儿,水分占体重的80%。如果是青春期,水分占体重70~75%。如果是成年人,水分占体重的65~70%。如果是老年人水分占体重的55~60%。</p><p class="ql-block">成年人一天喝水1000-1500mL左右为正常标准。</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仅有饮用水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存活7天左右,但是如果没有了饮用水,只能维持3天。</p> <p class="ql-block">第二点,从水的文化属性看,上善若水,水是有灵性有精神的。这对于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来说,是毋庸置疑的。</p><p class="ql-block">水覆盖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p><p class="ql-block">“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郦道元•《水经注》)。水是灵动的,有灵气、灵性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精神就是水的灵气,既是水的本质体现,亦是水给人们的感悟和启迪,是以水喻人或以人喻水,人水和谐的人文精神,是人们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精华,是水文化的精髓、核心和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九种:善利万物的奉献精神,以柔克刚的坚毅精神,浮天载地的包容精神,流水不腐的自强不息精神,上善若水的尚德精神,智者乐水的求知精神,碗水端平的公平精神,臣心如水的廉洁精神,高山流水的重情精神。</p> <p class="ql-block">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具备上善若水的尚德精神,有高尚的情操,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长久而亲切。</p><p class="ql-block">君子像水一样,具备浮天载地的包容精神和高山流水的重情精神。春秋时期鲍叔牙对管仲的超越利害的理解,正是"淡如水"的实质。管鲍之交,堪称友谊的典范。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稹的"通江唱和",在20年间留下900余首酬唱诗篇。元稹贬谪途中听闻白居易遭诽谤,抱病写下"垂死病中惊坐起"的千古绝句,演绎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精神共鸣。</p> <p class="ql-block">庄子在用水喻“君子之交”的同时,又用醴喻“小人之交”,借以对比反衬,同样贴切恰当。</p><p class="ql-block">“醴”是指古代用谷芽酿造的甜酒,类似于现代的啤酒‌。但是,我到觉得它同我们家乡的米酒很相似。酝酒时,先用大米煮成饭,凉干后再加药即酵母发酵,若干天后即成酒。香喷喷,甜咪咪的,很上口,俗叫老水白酒。儿时家里常做,我也跟着大人喝或者偷偷摸摸地喝。但是,它不易保存,时间不长就会变质发酸。</p><p class="ql-block">小人之交甜得像甜酒一样,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这里的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 表面看起来“甘若醴”,如果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时,很容易断绝,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利益。利益不均就会失衡,心理不平衡,发生矛盾纠纷、内讧争吵。利益链断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朋友之谊难以持久。狐朋狗友,酒肉朋友,大概就属此类。</p> <p class="ql-block">"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交朋友要交君子,不要交小人。但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利益体,无利不起早。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也客观现实。这样说来,人无君子,亦无君子可交了吗?真陷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境地了吗?</p><p class="ql-block">这里,可能有认识误区。“君子之交淡如水”,当然是精神共鸣优先,注重精神层面、情感领域的的来往交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相同,志同道合,秉性相近,志(兴)趣相投者,是交往对象的首先。但是,君子之交并不是说君子之间没有利益来往,是无物质的纯粹精神性交往。只要是交往目的性端正,非功利性、实用主义,不是有用就交、无用就弃,尊贵者交、卑微者弃,不是动辄物质先行,金钱开道的,都同君子之交并不矛盾。</p> <p class="ql-block">精神共鸣优先,物质来往有度,患难显露真情,这是君子之交的三个基本点。职场交往中强调价值认同而非私人亲昵,亲密关系中保持适度空间有助于情感保鲜。</p><p class="ql-block">淡非冷漠,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情,与"无为在歧路"的洒脱并存,证明淡泊中蕴含深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点赞之交"盛行的时代,"淡如水"的交往智慧愈发珍贵。它既非否定人间温情,也非主张绝对疏离,而是倡导建立如清水般澄澈、似活水般流动、若静水深流般持久的人际关系。这种源自古老东方的处世哲学,为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人际关系提供了历久弥新的文化密码。</p><p class="ql-block">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世界那么混沌,社会那么复杂,人心那么叵测。如何让“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现象同权力脱钓,让“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现象同金钱断链;如何让人际交往摆脱利益束缚,“淡如水”不再是凤毛麟角,“甘如醴”不再是多如牛毛;真是可望不可及,可遇不可求,路漫漫,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