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的一个清晨 ,二宝妈和往常一样生火、淘米 、切菜 ,有序地准备一家人的早饭。</p><p class="ql-block"> 二宝爹走到二宝妈前,一本正经地说"你说去卖梨的事,我不同意 ,咱家梨树今年就收那么几个梨,还是留着自家人吃吧" 。</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没有正面回应,随口说了句,"快去上你的班吧,生产队里的第二遍上班钟都敲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宝爹刚离家门,二宝妈立即做起了卖梨去的准备。她来到西下屋 ,打开存梨的缸盖,把缸里的梨一捧一捧地倒腾到一个手提编织筐里,直至将筐装满,又转身到西邻王婶家借来一杆手提平盘秤。</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 ,二宝妈回到厨房 ,边往饭桌上端菜饭边喊" 二宝吃饭,吃完饭和妈卖梨去"。</p><p class="ql-block"> " 妈,我爹不是说了吗,不让你去卖梨 "。二宝不解地问。</p><p class="ql-block"> "那是你爹怕一个妇道人家出去东走西奔的不方便" 。二宝妈对着二宝解释着 。</p><p class="ql-block"> 停顿了一会,二宝妈又深情地说,"傻孩子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过日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梨可以不吃,钱不可以没有啊,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p><p class="ql-block"> 二宝知道了爹为啥不让妈妈去卖梨,懂得了妈妈讲的道理,明白了妈妈的意图,便积极地配合妈妈的行动 。</p><p class="ql-block"> 一阵忙碌之后 ,母子俩一个挎着梨筐,一个肩膀上搭着一杆秤匆匆赶路卖梨去了。</p> <p class="ql-block"> 母子俩在蜿蜒的乡村土道上行走了五里路 ,来到了邻村富有庄 ,开始了流动叫卖。</p><p class="ql-block"> 卖——梨——啦! 卖——梨——啦!带着浓浓童子味的二宝吆喝声 ,由村东向村西断断续续地飘荡着 。</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对富友庄并不陌生 ,她曾几次来这个村上办事 ,村子有几条街,街有多长,哪的住户多,哪的住户少,都在她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当然选择到"繁华"地段 叫卖。寂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叫卖声,显得非常入耳,不断有人前来看个究竟 。</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搭茬的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看起来有六十多岁 。</p><p class="ql-block"> "什么梨呀?多少钱一斤呢?",老奶奶问。</p><p class="ql-block"> 二宝快嘴快舌地回应:"花盖梨 ,二角五一斤" 。</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走进前来,仔细端详着筐里的梨 。阳光下半面黄半面微红的梨特别诱人 。看得出,老奶奶的馋虫开始暗中蠕动了。</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赶紧拿出一个塞到老奶奶手里 ,并热情地说,大婶您先尝一个 ,好吃就买,不好吃就不买。</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没尝,从內衣兜里掏出钱来 ,买了二斤 。</p><p class="ql-block"> 一个站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媳妇议论说 ,老奶奶是个退休教师,有钱。</p> <p class="ql-block"> 走着卖着 ,卖着走着,当母子俩临近村西头的时候,后面跑过来一个年轻女子 ,边跑边喊: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原来 ,女子的父亲生病吃不下饭,嘴里没味,听到有卖梨人来到家门口了,想买两点开开胃口 。</p><p class="ql-block"> 女子在梨筐里反复挑选,专选软和的买了一斤。</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被女子的孝敬所感动,同时对病人产生了恻隐之心 。当买卖行为钱货两清之后,二宝妈伸手从筐里又拿出来两个 ,放到女子的手里,然后轻轻地说 ,这是搭给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阳已经到了正午的位置,娘俩走走停停地穿遍了富友庄的大街小巷,把一筐梨全卖完了 。</p><p class="ql-block"> 梨没了,筐里却多出了六个鸡蛋 ,那是用梨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来,开始盘点卖梨收入。二宝妈数纸币,二宝数硬币 。一角 、二角 、一元 、两元,加到一起总共四元一角。</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目光对视一下,不约而同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 二宝正要准备打道回府 ,二宝妈告诉二宝,去趟十八家子供销合作社 。</p><p class="ql-block"> 去供销合作社 ,是二宝很开心的事。他知道供销合作社人多 ,商品琳琅满目 。他高兴地表态,好!好!好!</p><p class="ql-block"> 从富友庄到十八家子供销合作社有一里多路。一袋烟工夫母子俩就跨进了供销合作社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直奔布匹摊位,那里各种布料一卷一卷整齐地排列着 ,旁边堆放着一大包棉花。</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岁的男店员问:"买点啥呀?" ,"棉花"二宝妈边回答边让店员把棉花拿出一片让自己摸摸。</p><p class="ql-block"> 棉花绒很细,看着雪白,二宝妈仔细地用拇指和食指捻了捻后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很满意。</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打听了价格 之后,支付三元二角钱,卖了二斤 。</p><p class="ql-block"> 棉花虽轻,体积却很大,店员和二宝妈共同用手压了又压 ,用二宝妈自带的包袱皮,包了一个比那个装梨的筐还大的包袱 。二宝非常主动地接了过来,背在了自己的后背上。</p><p class="ql-block"> 母子俩在供销合作社的柜台前看看这,看看那,几乎把所有的柜台都走了个遍 。</p><p class="ql-block"> 走到文具摊前,二宝妈问二宝想买点什么 。二宝说两个作业本一支铅笔 。二宝妈随即掏钱一一买下,还特意追加一块橡皮。</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 ,母子俩特意走向食品摊,买了两个面包 ,便告别了供销合作社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回家的路上 ,娘俩都已饥肠辘辘。</p><p class="ql-block"> 二宝妈选择一个阴凉处坐了下来 ,拿出刚买的面包,递给二宝一个,自己拿一个,然后对二宝说,午饭时间早就过了,咱俩把面包吃了吧,尝尝这面包怎样。</p><p class="ql-block"> 对常年吃玉米面和高粱米的母子俩来说,吃上松软细腻的面包是一次难得的伙食改善 。</p><p class="ql-block"> 两人吃得香甜 ,脸上充满了笑容。笑容是面包美味的作用 ,更是二者内心的愉悦外在表现 。二宝下次更换作业本时不用再向妈妈要钱了;二宝妈犯愁的没钱买棉花问题解决了,入冬后二宝和二宝爹可以穿上翻新加厚的棉衣棉裤了。</p><p class="ql-block"> 二宝的面包很快就吃完了 ,二宝妈的面包只吃了一半 ,留下的一半是给二宝爹的 。</p><p class="ql-block"> 肚子里不空了,走起路来速度明显的加快了 。一会儿工夫,带着成就感的母子俩 ,兴高釆烈地跨进了家门 。</p><p class="ql-block"> 文:小德子008</p><p class="ql-block"> 图:网络</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