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这座雄伟的皇宫及其壮观的园林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我特别喜欢这里广阔的园林,尤其是美泉宫左侧园林,空气清新,游人寥寥,徜徉其中特别赏心悦目、舒心放松。在此还可以慢慢欣赏园中各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的著名雕塑家创作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一座位于维也纳第13区希青(Hietzing)的充满巴洛克艺术的皇家宫殿,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the Habsburg)统治者的主要夏宫。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御用宫殿。美泉宫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在欧洲其华丽程度和大小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超越其它所有的欧式宫殿建筑。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泉宫及其花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认为它们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综合艺术 (synthesis of the arts) 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沿着美泉宫中轴线,从大门进入宫殿庭院开始,依次是雄伟的宫殿、皇家花园、海神喷泉 (Neptunbrunnen)、美泉山、山顶凯旋门纪念碑。东侧有宫殿名称由来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座人造的罗马废墟(Römische Ruine)和一块方尖碑。西侧是美泉动物园(Tierpark)和荷兰式热带植物园。</p><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入口</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Schönbrunn Palace):美泉(Schönbrunn),意为“美丽的泉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4世纪初开始这个地区称为卡特堡(Katterburg),是克洛斯特新堡(Klosterneuburg)的属地,经营一座磨坊和一家葡萄酿酒厂。1548年起成为维也纳市长的办公地,直到1569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span>买下了这块地,包括卡特堡城堡、一座磨坊、一间畜舍和一座休闲果园,从此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马克西米利安二世除了喜好收藏外,还热衷打猎,他建造一座休闲的动物园,不仅养着本地的野生动物和禽类,还有来自国外的鸟类,像孔雀和火鸡等。后来卡特堡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克西米利安二世</span>的继任者马蒂亚斯(Matthias)狩猎时的寝宫。传说1612年马蒂亚斯在一次狩猎中,在此处发现一口涌泉,饮用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Schöner Brunnen)。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该地区被用作狩猎和休闲场所。1743年,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为彰显皇家权威,她把美泉宫从狩猎寝宫改建和扩建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一座奢华而气势磅礴的皇家寝宫,并下令建造巴洛克式花园,此后美泉宫一直被扩建。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亦是第三任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出生在美泉宫,并在此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并于1916年在这里去世,享年 86 岁。</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大庭院及宫殿</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Schönbrunn Palace):</p><p class="ql-block">这座拥有 1,441 个房间的巴洛克式宫殿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文化和历史古迹之一。整个宫殿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基调,但其中有44个房间以洛可可风为主。</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和花园凉亭</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园</p><p class="ql-block">位于美泉宫殿后面,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园林。花园的林荫路设计成星状,各条林荫路在美泉宫中心的中轴交汇,这种巴洛克艺术花园的设计代表了皇家由内向外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园</p><p class="ql-block">正面是一座巨大的花坛,严格对称地种植着美丽的花草,花坛两侧则是精心修剪的树篱。</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园</p><p class="ql-block">大花坛两侧修剪整齐的树篱前排列着 32 尊真人大小的白色大理石雕塑,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自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古罗马历史,</span>由德国艺术家和花园设计师约翰·威廉·贝耶(Johann Wilhelm Beyer)及其工作室十几位大师于1777-1780年创作。</p> <p class="ql-block">帕里斯(Paris)雕像:</p><p class="ql-block">手中拿着“金苹果”</p><p class="ql-block">帕里斯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在希腊神话中,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和赫库芭(Hecuba)的儿子。在他出生之前,他的母亲梦见火炬,先知预言这个孩子会将整个特洛伊烧成一片火海。由于预言,帕里斯出生后被丢弃山中,被一位牧羊人抚养,取名为帕里斯。中间经历了金苹果事件。金苹果事件发生在一次神宴上,未受邀请的象征纠纷的女神厄里斯(Eris)在一怒之下,将一个刻有“给最美女神”字样的金苹果摆在宴席上,从而引起三女神雅典娜、阿佛罗狄忒和赫拉之间的一场纷争。她们要求宙斯评判谁可以获得金苹果。宙斯则让正在特洛伊城附近的艾达山上牧羊的王子帕里斯来仲裁。帕里斯将象征“最美女神”的金苹果给了爱神阿佛罗狄忒,因为她承诺帕里斯将会得到人间最美丽女子海伦的爱情。后来帕里斯在一次入城的机会中,被姐姐卡珊德拉认出,父母见他长相美好而欣喜,将他接回家中。之后帕里斯被父亲派往斯巴达(Sparta)担任大使,他爱上了斯巴达王后、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的妻子海伦并将其带回特洛伊,从而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p> <p class="ql-block">汉尼拔(Hannibal)雕像</p><p class="ql-block">一位北非古国迦太基(Carthage)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被认为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战术家和将军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尼拔</span>以能够判断自己和对手各自的优缺点并据此制定作战计划而闻名。他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汉尼拔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少时随<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米尔卡·巴卡(Hamilcar Barca)</span>进军西班牙。他的父亲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的一位主要将军。他生长的时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罗马共和国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击败迦太基,并崛起为一个大国。此时复仇主义在迦太基盛行,汉尼拔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在第二次布匿战争(the Second Punic War)期间汉尼拔指挥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共和国作战。他以牺牲罗马盟友为代价扩大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土。公元前 209 年,他骑着北非战象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与罗马人交战十六年,使罗马人损失重大。由罗马将军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Scipio Africanus)领导的北非反入侵迫使汉尼拔返回迦太基。公元前203年,汉尼拔在扎马战役(the Battle of Zama)中被击败后,他敦促与罗马立即停战。战后,汉尼拔成功竞选苏菲特(sufet)一职。他实施了政治和财政改革,削弱了迦太基寡头的权力,以便支付罗马征收的战争赔款。公元前190年在西代海战(the Battle of Side)最后一次失败后,他逃往克里特岛(Crete),之后到比提尼亚(Bithynia),他被出卖给罗马人并于公元前183年左右在那里服毒自杀。</p> <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Vestal Virgin)雕像</p><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是古罗马圣炉和圣火的处女神维斯塔的女祭司。维斯塔贞女的祭司职位是由六位女祭司(上古晚期为七位)组成,其年龄介于六至十岁间,她们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守护维斯塔神庙的圣炉,不让圣火熄灭。让圣火熄灭的维斯塔贞女将受到鞭刑。她们必须守贞,失去贞洁的维斯塔贞女犯有乱伦罪,被判处活埋。她们侍奉神祇至少三十年,之后幸存下来的维斯塔贞女将获得丰厚的养老金和结婚许可,但大多数贞女选择不结婚。她们生活富裕,相当独立,直到去世都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 (Hygieia)雕像</p><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Hygieia)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健康、清洁和卫生的女神。她的名字是“卫生”(hygiene)一词的来源。她通常被描绘成一个年轻女子,一条缠绕在她手臂上的蛇正从她随身携带的罐子里喝水。</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Apollo)雕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波罗</span>的左臂放在七弦琴上,另一只手拿着象征胜利和荣誉的月桂花环。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他是众神之王宙斯和女神勒托(Leto)之子。</p> <p class="ql-block">酒神女祭司(The bacchantes)雕像</p><p class="ql-block">酒神女祭司是参加酒神节狂欢的少女,她们狂热地崇拜酒神和醉酒之神巴克斯(Bacchus)。酒神女祭司们受到巴斯克的启发,通过舞蹈和醉酒进入狂喜状态。在这些仪式中,酒神女祭司们会穿着小鹿皮,拿着一根酒神杖(一根用常春藤或葡萄藤叶子包裹的长棍,顶端有一个松果)。她们会在头上编织常春藤花环或戴上公牛头盔来纪念她们的神,且通常她们会触摸或佩戴蛇。</p> <p class="ql-block">克洛里斯(Chloris)雕像</p><p class="ql-block">克洛里斯是一位与春天、花朵和新生长有关的仙女,据信居住在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翁法勒 (Omphalë)雕像</p><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翁法勒是利底亚(Lydia)的女王。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杀死了自己的朋友伊菲托斯,因此被罚给女王翁法勒做三年奴隶。在服役中,他成了女王的情人,他被要求穿上女人的衣服和做女人的工作,同翁法勒的侍女们纺著羊毛线,而女王则披着他的狮皮,手持他的橄榄木棒。一段时间后,翁法勒给予了赫拉克勒斯自由,并嫁给了他。</p> <p class="ql-block">弥涅耳瓦形态的阿斯帕西娅(Aspasia as Minerva)雕像</p><p class="ql-block">阿斯帕西娅(Aspasia):雅典的女性政治家,希腊–罗马世界中最受认可的职业女性之一,也是世界史的5世纪中对政治影响力最强的女性,她的智慧为苏格拉底所赏识。</p><p class="ql-block">弥涅耳瓦(Minerva),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战神和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保护神。公元前2世纪以后,罗马人将她视为希腊神祇雅典娜。是罗马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杰森与金羊毛(Jason with the Golden Fleece)雕像</p><p class="ql-block">在希腊神话中,金羊毛是一只长着金毛的有翼公羊克里索马洛斯的羊毛,<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里索马洛斯</span>救下了弗里克索斯并将他带到了科尔基斯,在那里弗里克索斯将它献给了宙斯。弗里克索斯把羊毛交给了埃厄忒斯国王,国王把它保存在一座圣林中。金羊毛是权威和王权的象征。“杰森与金羊毛”的故事在荷马时代(公元前八世纪)以各种形式流传。在历史记载中,英雄杰森和他的阿尔戈(Argonauts)英雄船员奉国王珀利阿斯之命出发寻找金羊毛,以便让杰森名正言顺地登上色萨利的伊奥尔科斯王位。在埃厄忒斯女儿美狄亚的帮助下,他们获得了金羊毛。</p> <p class="ql-block">安杰罗娜(Angerona)雕像</p><p class="ql-block">安杰罗娜是痛苦和恐惧女神,她既能给人类带来痛苦和恐惧,也能让他们摆脱痛苦和恐惧。根据其他资料,她是沉默女神,被引入罗马是为了防止“罗马的秘密和神圣名称被人知晓”。</p> <p class="ql-block">埃涅阿斯逃离特洛伊(Aeneas Escaping Troy)雕塑</p><p class="ql-block">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埃涅阿斯(Aeneas)是王子安喀塞斯(Anchises)与女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的儿子。他的父亲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的堂兄弟,两人都是特洛伊(Troy)创始人伊洛斯(Ilus)的孙子。他在罗马神话中是古罗马的传奇创始人,他被认为是罗马第一位真正的英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创作的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叙述了埃涅阿斯在特洛伊被希腊攻陷之后从特洛伊逃出,辗转来到意大利,建立罗马城的故事。他也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和莎士比亚的《特洛伊围城记》中被提及。</p> <p class="ql-block">雅努斯与贝罗娜(Janus and Bellona)雕像</p><p class="ql-block">雅努斯(Janus)是罗马神话中时间、门道、开始和结束之神。通常被描绘成两面,因为他既看向未来,又看向过去。</p><p class="ql-block">贝罗娜(Bellona):古罗马的战争女神。其主要特征是头戴军用头盔,乘坐四马战车投入战斗时,经常手持剑、矛或盾牌,挥舞着火炬或鞭子。</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园的尽头是一座“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p> <p class="ql-block">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p><p class="ql-block">由奥地利早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建筑师霍恩约翰·费迪南德·赫岑多夫·冯·霍恩贝格(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设计,1776 年开始建造。来自斯特尔辛(Sterzing)的大理石雕塑群由威廉·贝耶(Wilhelm Beyer)完成。</p><p class="ql-block">一道挡土墙向后弯曲,延伸到山坡上,栏杆顶部饰有花瓶,构成了巨大水池的后墙。墙壁的中央处有一个突出的半椭圆形底座,由一盲板连接挡土墙和底座,底座上的盲板装饰有面具,饰有花环的垂直元素将面具装饰分隔开。而底座上耸立着一片岩石景观,上面雕刻着海神尼普顿和他的随从。在岩石石窟上方的人物群像中央,站着尼普顿,手持三叉戟,乘坐贝壳形战车。他的左边是一位仙女,右边跪着忒提斯(Thetis),她恳求尼普顿帮助她的儿子阿喀琉斯(Achilles)征服特洛伊(Troy)。忒提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洋女神,是色萨利国王珀琉斯(Peleus)的妻子,阿喀琉斯的母亲。忒提斯是一名海仙女但却嫁给一个凡人珀琉斯,而生下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阿喀琉斯。忒提斯做为一名女神是不死的,但他的儿子阿喀琉斯是半神血统,本来难免一死,可是忒提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她一样长生不老所以试着将孩子放到天火中烤以提炼他身体内的神力。正在她握着他的脚踝将他炼在天火中的时候,被丈夫发现而匆忙把孩子从火中拿出来,结果阿喀琉斯真的全身炼到了刀枪不入,惟有脚踝,即忒提斯手握着的地方是例外,以后他脚踝也正成为他的致命弱点。在石窟脚下嬉戏的是半人半鱼的特里同(Tritons),他们是尼普顿的随从。他们手持海螺号角,可以激起人和动物的恐惧。他们控制着拉着尼普顿战车穿越海洋的海马。海神驾驭海洋,统治水元素,是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中常见的主题,被用作君主控制国家命运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p> <p class="ql-block">海神喷泉(Neptune Fountain):</p> <p class="ql-block">从皇家花园仰望美泉宫凯旋门</p><p class="ql-block">美泉宫凯旋门(Schönbrunn Gloriette):规模最大、也可能是最著名的凯旋门。玛丽亚·特蕾莎的王位继承首先引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至1748年),随后又引发了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这场带来和平的正义战争而建的一座纪念碑。它于 1775 年建成,位于海神喷泉后面60米高的美泉山上。</p> <p class="ql-block">从美泉山脚下仰望</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凯旋门(Schönbrunn Gloriette)</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凯旋门(Schönbrunn Gloriette):早期古典主义风格的柱廊式凯旋门是根据奥地利早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建筑师霍恩约翰·费迪南德·赫岑多夫·冯·霍恩贝格(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的设计,建造于1775年。该建筑由一个凯旋门形式的中央部分组成,两侧是带有半圆形拱门的拱廊翼。中央部分在玛丽亚·特蕾莎生命的最后一年装上了玻璃。顶部是一只巨大的威猛的帝国鹰,栖息在地球仪上,周围环绕着奖杯,这些雕塑均由雕塑家本尼迪克特·亨利希 (Benedikt Henrici )完成。其中位于鹰两侧由古罗马盔甲、盾牌、旗帜和狮子组成的雕塑,由雕塑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哈格瑙尔 (Johann Baptist Hagenauer) 完成。屋顶下面的阁楼上刻有 “于1775 年约瑟夫二世皇帝和玛丽亚·特蕾莎皇后统治期间竖立” 的铭文(JOSEPHO II. AVGVSTO ET MARIA THERESIA AVGVSTA IMPERANTIB. ERECT. CI)I)CCLXXV.)。 铭文最后标有的年份 “CI)I)CCLXXV”为罗马数字,即现代的“1775”。其书写方式遵循了书籍印刷早期的惯例:大数字用字母 C、字母 I 和古罗马撇号的组合来表示,类似于现代圆括号。因此,M(=1000)被公式 C-I-撇号取代,D(=500)被公式 I-撇号取代;CCLXXV为275。“CI)” 代表1000 + “I)” 代表500+“CCLXXV”代表275 = 1775。铭文中的“AVGVSTO”和 “AVGVSTA”指的是第一位罗马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他的继承人和继任者哈布斯堡王朝认为自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双侧拱廊翼平屋顶及其挡土栏杆为观景台,可以通过楼梯进入。</p><p class="ql-block"> 凯旋门大部分双柱、柱头、拱廊拱门和檐壁以及装饰中央部分内楣饰的公牛头骨均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由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于1568 年开始建造的新建筑宫 (Neugebäude Palace ) 。该宫殿从未完工,于 1774 年被转交给军队用作火药库。玛丽亚·特蕾莎随后下令拆除这些珍贵的建筑特色,用于改造美泉宫的公园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战利品纪念碑(tropaion):矗立于凯旋门两侧</p><p class="ql-block">战利品纪念碑是古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为纪念战胜敌人而竖立的纪念碑。被击败的敌人的盔甲将悬挂在纪念碑上。原来,纪念碑所在地是纪念胜利的战场。最初,典型的纪念碑是用一棵有侧枝的活树建造的,或者建造成一棵树的形状。建成后,纪念碑被献给神明以感谢胜利。一些战利品纪念碑上举起的盔甲下面堆放着许多武器和盾牌。后来,人们可能会使用横向设置的长矛、旗帜或木桩来代替树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从凯旋门眺望美泉宫和维也纳</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东侧花园</p> <p class="ql-block">花园凉亭(Garden pavilion)</p> <p class="ql-block">罗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废墟</span>(The Roman Ruin):位于皇家花园东侧,最初被称为迦太基<span style="font-size:18px;">废墟</span>(the Ruin of Carthage),壮观的人造罗马废墟由建筑师约翰·费迪南德·赫岑多夫·冯·霍恩伯格(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设计,建于1778年。建筑群完全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可以被视为浪漫的花园背景。</p><p class="ql-block">18世纪中叶,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废墟建筑变得越来越普遍,它既象征着昔日辉煌的衰落,也象征着英雄历史遗迹的保存。 </p><p class="ql-block">背后是一座海格力斯的雕像,罗马废墟被认为象征着罗马共和国的衰落,这源于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亚克兴海战中被屋大维和他的大臣阿格里帕击败,然后自杀身亡,罗马共和国随之灭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罗马废墟(The Roman Ruin):由一个长方形盆地组成,周围是一个带有侧壁的巨大圆拱,给人一种古老建筑正在慢慢崩塌,沉入地下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罗马废墟(The Roman Ruin):盆地里,在看似随意排列的石堆上是一组象征多瑙河(Danube)和恩斯河(Enns)的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罗马废墟(The Roman Ruin)</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喷泉(Obelisk Fountain):距离罗马废墟不远,建于1777年。方尖碑喷泉是花园引人注目的喷泉。由奥地利早期古典建筑师约翰·斐迪南·海岑多夫·冯·霍恩贝格(Johann Ferdinand Hetzendorf von Hohenberg)设计,德奥雕塑家和早期古典建筑师贝尼迪克特·亨里奇(Benedikt Henrici)负责雕塑工作。</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喷泉(Obelisk Fountain):喷泉由一个被一堵墙围住的喷泉池组成,墙上有装饰着花瓶的栏杆。喷泉中心的石窟山中央有三个水池,山上塑造了手持花瓶的河神雕像,水通过中央面具的嘴和花瓶涌入三个水池中,后再流入大喷泉池中。</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喷泉(Obelisk Fountain):</p><p class="ql-block">方尖碑由四只乌龟承载,为稳定和永恒的象征。上面刻有象形文字,旨在讲述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它们是伪造的,因为象形文字直到 1822 年才被破译。在古埃及,方尖碑是与太阳崇拜相关的有趣符号。方尖碑顶部有一个象征太阳的金色球体,象征着太阳光线到达地球的路径,四个边缘则标志着世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美泉(Fair Spring ):美泉宫及其花园因此泉而得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亭阁样的喷泉屋</span>由法裔奥地利建筑师伊西多·坎内瓦尔(Isidor Ganneval)于1771年设计建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面具有钟乳石般的表面</span>,内墙有钟乳石浮雕和植物装饰,<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楣梁则装饰有贝壳。</span>建筑的前后是开放式半圆形拱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美泉屋顶</p> <p class="ql-block">美泉(Fair Spring )</p><p class="ql-block">喷泉屋后拱门上雕刻着守护泉水的仙女埃杰里亚(Egeria)雕像 。这尊雕塑由威廉·拜尔(Wilhelm Beyer)于1780年创作,是这位艺术家最优雅的人物雕像之一,她手持花瓶,泉水从花瓶中流入水盆。</p> <p class="ql-block">美泉(Fair Spring )</p><p class="ql-block">在喷泉屋右侧内墙上有一块石匾,上面有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冕的</span>双 M 字母组合,代表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二世(Emperor Maximilian II)和他的妻子西班牙的玛丽亚(Maria)的姓名首字母。这里就是美泉宫历史起源。</p> <p class="ql-block">瑞亚·库柏勒(Rhea Kybele)雕像: 由雕塑家约翰·威廉·拜尔(Johann Wilhelm Beyer)塑造。位于美泉对面。她是森林茂密的山脉和栖息其中的野生动物的女神。她头上的壁冠(mural crown,一种代表城墙、塔楼或堡垒的王冠)象征她是守护城市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星池(Star Pool):由雕塑家约瑟夫·巴普蒂斯特·哈格瑙尔(Joseph Baptist Hagenauer)设计。星池中的水仙喷泉(Naiad Fountains)由威廉·拜尔(Wilhelm Beyer)创作。描绘水仙与水鸟嬉戏。池子周围摆放着八个大型新古典主义大理石花瓶,花瓶高大,底座由约翰·巴普蒂斯特·哈格瑙尔(Johann Baptist Hagenauer)设计。</p> <p class="ql-block">天使喷泉(Angel Fountain):建于 1773-1780 年之间,位于一片独立的幽静树林中。喷泉最初是半圆形的,周围是凉亭,类似于私人花园中的格子亭。喷泉盆采用粉红色大理石制成,形状像一个巨大的贝壳,雕刻技艺精湛。20 世纪 90 年代出于保护原因,它被替换为复制品。喷泉以两位小天使命名,它们不是基督教肖像画传统中的天使,而是代表天真无邪的爱神。</p> <p class="ql-block">欧律狄克(Eurydice)雕像:位于天使喷泉前,由雕塑家约翰·威廉·拜尔(Johann Wilhelm Beyer),塞巴斯蒂安·普法夫(Sebastian Pfaff)塑造。描绘被追赶的欧律狄克(Eurydice)一边试图杀死脚下的一条毒蛇,一边惊恐地回头看着。</p><p class="ql-block">欧律狄克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欧律狄克是音乐家奥菲斯(Orpheus)的妻子,奥菲斯深爱着她。在他们的婚礼当天,奥菲斯演奏着欢快的歌曲,新娘在草地上翩翩起舞。一天,希腊养蜂之神阿里斯泰俄斯(Aristaeus)看到欧律狄克并追赶她,她踩到了一条毒蛇,被咬伤后死去。心烦意乱的奥菲斯弹奏着悲伤的乐曲,所有的仙女和神都哭了,并告诉他去冥界找回她,他欣然照做了。他的音乐软化了哈迪斯(Hades)和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的心,他被允许带她回到人间。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必须走在她前面,直到两人都到达地上世界才可以回头。很快,他开始怀疑她是否在那里,怀疑哈迪斯欺骗了他。就在他到达冥界之门时,他转身凝视着她的脸,但由于欧律狄克还没有跨过门槛,于是她消失回了冥界。后来酒神女祭司梅那得斯(Maenads)受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之令杀死了奥菲斯,奥菲斯的灵魂最终来到了冥界,在那里他与欧律狄克重聚了。</p> <p class="ql-block">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 雕像:位于天使喷泉前,由雕塑家约翰·威廉·拜尔(Johann Wilhelm Beyer)塑造。</p><p class="ql-block">卢修斯·昆特修斯·辛辛纳图斯(Lucius Quinctius Cincinnatus,前519年—前430年),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罗马贵族、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他在罗马帝国时代成为罗马美德,功成身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典范</span>。公元前458年时任执政官的米努基乌斯所统率的罗马军队遭到意大利埃奎人(Aequi)的包围,退隐务农的他临危受命担任独裁官,以保卫罗马。他以16天获胜,之后放弃权力和特权,功成身退返回他的农场劳作。其事迹在古罗马广为传颂,他立即辞去近乎绝对的权力的做法经常被认为是无私的领导、公民美德和为大众利益服务的典范。这个故事也被视为谦逊、谦虚和勤奋等农业美德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美泉宫西侧的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