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张新星

<p class="ql-block">  《史记》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读《史记》,像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华夏文明深处的大门,其中的人物与故事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 《史记》的伟大,在于其鸿篇巨制的架构。司马迁以纪传体的方式,为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的三千多年历史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卷。本纪记载帝王事迹,世家讲述诸侯兴衰,列传描绘各类人物的风采,书阐述制度沿革,表梳理历史脉络,这五体相互配合,构建起一个完整而有序的历史体系 ,让后人得以从多个角度审视过去。</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人物个个鲜活生动,跃然纸上。项羽,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他的豪爽、勇猛令人钦佩,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果敢,尽显英雄本色;然而,他的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又让人扼腕叹息,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伏笔,垓下之围的悲歌,道尽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悲凉。刘邦则截然不同,他出身市井,却有着非凡的用人智慧和政治谋略,能屈能伸,广纳贤才,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汉王朝。这两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与历史选择的微妙。</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列传里,我尤为敬佩那些坚守气节的人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他们对道义的执着坚守,在乱世中如一盏明灯;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维护赵国尊严,面对廉颇的挑衅,又能以国家为重,忍辱负重,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胸怀。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穿越千年,依然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正义。</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但他忍辱负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决心,发愤著书。正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理想的执着,让《史记》得以诞生。他用手中的笔,为历史正名,为人物立传,也为后世留下了一座不朽的史学丰碑。</p><p class="ql-block"> 读《史记》,让我明白历史不只是简单的过去,而是与当下紧密相连。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善恶美丑、世间的兴衰荣辱。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我们能汲取经验教训,学会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从王朝的更迭变迁中,能洞察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国家兴衰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 合上《史记》,那些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依然在脑海中回荡。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引领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