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的美境与诗景

玲珑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首个新建的公园。其前身是清代盐商李家的私家园林——荣园。后改造为一座集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开放性公园。</p><p class="ql-block"> 195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人民公园”的园名,赋予了这座公园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的第一任主任是张作霖的次子、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18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在召开。</p><p class="ql-block"> 天津人民公园前门楼正在修建。当时,张学铭想请毛主席题字,但又想到毛主席日理万机,未必抽得出时间。恰好章士钊准备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听说这事儿后接受请托,请毛主席为公园题字。没想到毛主席第二天就亲笔题字并手写了复函。</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3月17日,我走进人民公园,参加了“西岸文化讲坛——人民公园的美境与美景研学旅行活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在河西区图书馆北方创客体验中心西岸图书漂流基地举行</span>,现场环境优雅,座无虚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津门八大家”之一——盐商李春城的后人、文史学者李学泓老先生。(图中间)</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魏暑临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从荣园到人民公园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通过图文资料,生动解析了荣园的建设格局、设计特点及主要景点,并结合历代诗人对荣园的诗咏,深入剖析了其文化内涵,进一步凸显了人民公园在天津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正在讲解人民公园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随后 魏老师带领我们漫步于人民公园内参观,并详细讲解了藏经阁、中和塔、显密圆通殿等人民公园代表性景点的建设背景、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使大家对人民公园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中和塔,是仿照杭州西湖宝石山上的保俶塔而建的。</p><p class="ql-block">公园的中心曾经还有一座别致的“咏诗亭”,相传也是文人墨客雅集之所。</p><p class="ql-block">建诗社,开诗会……吟咏之声与亭台水榭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名园三百亩,处处见桃花。</p><p class="ql-block">流水疏枝映,微风嫩柳斜。</p><p class="ql-block">依松含晓日,绕径看朝霞。</p><p class="ql-block">艳说仙源好,而今在李家。</p><p class="ql-block">——晚清重臣荣庆吟咏荣园</p><p class="ql-block">清廷内务府大臣郑孝胥、末代皇帝溥仪……近代驻足天津的诸多名人都曾在荣园留下足迹。</p><p class="ql-block"> 中和塔是人民公园标志性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显密圆通殿原为李家的咏诗亭。始建于1866年,最早是李氏家族的祠堂,后更名为枫亭,成为昔日文人雅集酬唱的场所,是人民公园唯一保存下来的百年以上原形木构架建筑。</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与李氏后人李学泓正在分享荣园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藏经阁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我们领略了人民公园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