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龙岭之光”数学组复赛活动侧记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龙岭学校数学组以“教学评一体化之情景和跨学科教学”为核心理念,于3月18日晚上18:30,举办了第七届龙岭之光复赛。这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实践。参赛教师们通过模拟上课、教学设计评比和专业答辩三个环节,展示了如何将教学、评价与反馈有机结合,并通过情景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启发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本次大赛的评审团队由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共同组成。专业评委包括教务处王平主任、数学教研组长田德珍组长、谢婷组长及备课组长等,他们从教学设计、课堂表现和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大众评委则由备课组各派一名优秀老师担任,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为比赛注入更多贴近实际教学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审机制既保证了比赛的专业性,也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实践的高度重视。</p> <p class="ql-block"> 从备课组中脱颖而出,参加本次数学组复赛的老师有:一年级徐飞燕老师,二年级彭春金老师,三年级陈杨会老师,四年级廖瑶老师,五年级付雨老师,六年级庞宗华老师。</p> 模拟上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1号参赛老师是彭春金老师。彭老师以“长度王国闯关游戏”为情境主线,将厘米、分米、米的测量与单位换算知识融入闯关游戏环节,充分践行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导向”理念。教师通过分层闯关任务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中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与进率关系,既发展了“量感”和探究能力,又增强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2号参赛老师是廖瑶老师。廖老师以“两个长方体争论体积大小”的拟人化情境导入,将抽象的体积概念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矛盾冲突,迅速聚焦学生注意力。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既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又培养了空间观念与数学建模能力。</p> <p class="ql-block"> 3号参赛老师是徐飞燕老师,徐老师以“辣条乐园大冒险”为核心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探险活动巧妙融合,展现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师通过让学生测量辣条的互动环节,将抽象的长度单位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p> <p class="ql-block"> 4号参赛老师是庞宗华老师。庞老师以复习旧知为切入点,层层递进,通过三个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并让学生进入1立方米的盒空间,让学生实际体验1立方米有多大,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对“体积单位”的直观认知,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促理解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5号参赛老师是付雨老师,付老师以“西瓜与西红柿大小比较”的生活情境导入,自然引出体积单位的概念,设计了“观察—操作—归纳”的探究式教学流程。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拼搭模型、练习巩固等多样化活动,教师语言亲切、指导精准,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体现了“以生为本、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6号参赛老师是陈杨会老师。陈老师以“测量比赛”为导入,通过小组测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长度单位;“开火车”问答巩固单位概念,结合寻找生活中1毫米的物品,强化抽象概念的具象感知;最后的巩固练习以游戏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体现了“玩中学”的实效性。</p> 教学设计评比环节 <p class="ql-block"> 模拟上课结束后,评委们利用中途休息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评比,参赛教师们的方案精彩纷呈,巧妙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评价紧密嵌入教学各环节,及时反馈学情。情景教学引人入胜,跨学科设计独具匠心,让数学教学不再孤立,展现出教师们的创新智慧与深厚功底。</p> 专业答辩环节 <p class="ql-block"> 休息结束后,紧接着是紧张激烈的专业答辩环节。六名参赛老师通过抽题方式进行答辩,他们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比赛结束后,通过统分,最终,陈杨会老师和庞宗华老师凭借扎实的设计与精彩的呈现胜出,将参加下周的“龙岭之光”决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务处王平主任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与指导。王主任首先感谢了两位数学教研组长、复赛主持人、评委、记时员、记分员等工作人员及所有数学老师的辛勤付出,肯定了数学组复赛活动很圆满,肯定了六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特别肯定选手采用了“引导—探究—应用”的梯度教学策略,重视“”情景化教学与生活化素材”,重视“直观操作,将抽象单位转化为具象体验”,同时也提出“教学设计要紧扣大赛主题,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专业答辩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建设性意见。王主任还鼓励入围决赛的两位选手再接再厉,争创佳绩。激励全体数学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教学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集团的发展助力。</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学相长”,更在于“师师共进”。这场比赛如同一簇星火,点燃了教师们探索教学新境界的热情,也架起了经验共享的桥梁。期待决赛再展风采,让教育智慧继续燎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