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识字与文化传承的课堂之旅——《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扎根树人

<p class="ql-block"><b>一、多元朗读,感悟童谣韵律</b></p><p class="ql-block"> 初读童谣环节,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以及师生配乐朗读。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情境中,充分感受童谣的独特魅力。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韵脚“ao”,使得整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既降低了朗读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学生们在朗读时兴致盎然,很好地沉浸在童谣的节奏与意境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b> 二、创新识字,激发学习兴趣</b></p><p class="ql-block"> 趣味识字是本堂课的趣点之一。我利用领福袋开火车识字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领到福袋的小朋友变身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识字,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参与度极高。</p><p class="ql-block"> 课文中出现了“赏”“堂”两个形近字,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生字,我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比较,发现两个生字的不同,再结合编口诀的方式来记忆生字,加深了他们对字形的理解与记忆。 </p><p class="ql-block"> 而字理识字认识“祭”字时,通过形象地讲解手拿鲜肉放祭台上进行祭祀,再通过图片的展示,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楷体的演变,让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雨榴上台解读了“祭”的含义。学生们轻松记住了这个较为复杂的字,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祭祀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三、巧设情境,传承节日文化</b></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引入哪吒的一封信,巧妙地将学生带入说传统节日的环节。孩子们被哪吒的来信所吸引,阅读信件后,学习热情瞬间高涨。在分享传统节日习俗时,课堂气氛热烈非凡。秋沐同学讲述的“年”的故事绘声绘色,沐妍分享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云桉上台讲故事同样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b>四、反思不足,追求教学提升</b></p><p class="ql-block">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成为一本《百科全书》。唯有如此,才能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时,给予准确、全面的解答,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