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3日晚8:00伊始,孟连县小学数学自春晓工作室在小学数学工作室召开第三轮成员第十四次集中研修筹备会议。工作室主持人对此次外出学习作了强调和要求,并对下期活动送教下乡工作安排与部署。</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 行以致远</p> 以“四新”为帆,启教学新程 2025年3月14日至16日,孟连县小学数学名师自春晓携工作室团队,赴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参加“四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此次活动聚焦新课标核心理念,旨在深化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优化教学设计策略,以“真学、真教、真评”为锚点,探寻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新动能。 深耕课堂,共赴真学之约 <p class="ql-block"> 活动通过名师示范课、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展开。工作室成员沉浸于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的课堂现场:名师们以趣味情境为引,从多维度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思维碰撞中领悟数学本质;生活化的案例设计,让抽象的公式与符号跃然眼前,化作可触摸的智慧。教师们凝神聆听,提笔记录,深切感受到“真学数学”的课堂魅力——知识不再囿于课本,而是化作解决问题的钥匙,悄然叩响学生的思维之门。</p> 以评促教,点亮核心素养之光 “教学评一致性”是此次研修的核心命题。专家讲座从理论到实践层层剖析,强调评价不仅是课堂的终点,更应贯穿教学全程。工作室成员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一堂好课,需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让评价成为推动学习深化的“隐形引擎”。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领悟到如何将数学思维延伸至生活场景,如用统计知识分析社区数据、以几何视角观察建筑之美,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因热爱而奔赴,以初心致远方 “因为热爱,乐此不疲;因为热爱,伙伴同行。”两天的研修,是思维的洗礼,亦是情怀的共鸣。“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修行,唯有扎根课堂、贴近儿童,才能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此行不仅明晰了教学方向,更坚定了育人初心——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同行者,用智慧点燃他们对数学的热爱,用匠心守护每一颗思维的种子。 步履不停,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活动落幕,但成长永续。工作室团队将带着研修的丰盈收获回归课堂,以“见贤思齐”的谦逊、“知行合一”的笃行,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未来,团队计划通过“一课多研”“跨校联动”等形式,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研之花开遍城乡课堂。 培训感言 参加此次“四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收获颇丰。聆听全国著名师代表的示范课和讲座,让我对新课标落地、教学评一致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像罗鸣亮老师的《除法练习》示范课,巧妙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讲座《新课标如何在课堂落地》让我再次领悟新教学理念的魅力。回到工作岗位后,我会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辜负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div>主持人:自春晓2025.03.18</div> <p class="ql-block"> 参加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专家们的课堂实践与理论指引让我明晰了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方向。更启示我需构建"提问-探究-反思"的教学路径,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未来我将以真实问题为锚点,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深度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与素养共生。</p><p class="ql-block">工作室助理:刘莎2025.03.18</p> <p class="ql-block"> 有幸踏入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参加一场意义非凡的观摩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通过听课我意识到多元教学资源的巧妙融合与运用。不仅要精准把握教材内容,还从生活、文化等多个维度挖掘素材,将其恰到好处地融入教学。将学科知识与地域文化、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正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让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此次成都之行,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充电,更是一场视野的拓展!</p><p class="ql-block">成员:汪俊莲2025.03.18</p>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其中一段话,让我深受触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我们不应抱怨,而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若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学会思考,那就算是成功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div>成员:叶章嫩2025.03.18</div> <p class="ql-block"> 通过两天的学习培训,老师要教好书,就要多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对课标与教材深入研究。听取专家老师的课最大的收获是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课堂从注重教转变学生学。领悟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动起来,看得见,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才是一节真正有效的好课。“借用专家说的两句话“看见学习,才能促进学习的深度发生。看见学生教育才能更加有效的发生。”</p><p class="ql-block">成员:刘玉2025.03.18</p>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不断探寻,只为找到那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每一次聆听名师的课堂,都像是一场甘霖,滋润着我们干涸的教学思维。这次,有幸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罗鸣亮老师的四年级除法练习课,那灵动而深刻的课堂,让我收获颇丰,也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诸多思考。</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的课堂,始终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他没有急于将知识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在讲解除法练习时,罗老师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如137÷17,淘淘的竖式计算,以一场对不对的辩论方式,让学生明白“算法只是知识,选择才是智慧”,在生活中面对新的东西要勇于提出疑问、勇于表达自己。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不同思路,让他们一一展示,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让我意识到,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不能总是牵着学生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p><p class="ql-block">成员:刀凤全2025.03.18</p> <p class="ql-block"> 有幸到成都参加小学数学观摩课,收获颇丰。罗鸣亮老师的教育理念深深打动了我,他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运算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孩子们不仅学到数学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朱国荣老师的讲座也让我对空间观念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他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空间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内容。这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让我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成员:瞿晓洪2025.03.18</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研修之旅虽已结束,但学无止境。罗明亮、朱国荣、陈加仓等教育名家的展示课与专题讲座,为新课标理念的落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他们通过教、学、评一致性学习策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真正“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今后,我将不断探索,继续在数学教学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成员:李凤玉2025.03.18</p> 聆听陈加仓老师关于上好常态课的见解,犹如拨云见日,为教学之路点亮明灯。他指出,常态课应回归教育本真,以学生为中心,从精准把握学情出发开展教学。摒弃繁杂的形式,用简洁清晰的逻辑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这让我反思过往教学,意识到不应过度依赖华丽的教学手段。未来,我会在每堂常态课中,专注学生需求,用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真诚的教育热情,助力学生成长。<div>成员:李智红2025.03.18</div>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5—16日,有幸参加在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举办的四新背景下学教评一致性的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德江老师的“看见学习,促进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摩朱老师课堂示范,再聆听朱老师专题讲座,我明白了显性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如思维可视化、课堂互动记录、学生自评互评等,可以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路径。</p><p class="ql-block"> 要看见“学生学习”,教师善于制作学习单、激发课堂讨论,组织小组发言等。把课堂的主动交给学生,让课堂不仅仅是教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发散思维,感悟数学。</p><p class="ql-block">成员:刘那2025.03.18</p> 行程满满的两天,也是收获满满的两天。活动圆满结束,而教育追梦人的征程才初迈步履。我们将把这次活动中学到的前沿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落实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编辑:工作室助理 一审:工作室团队 终审:工作室主持人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