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三秦食韵

自由行走的花

<p class="ql-block">  三秦大地,历史悠久,土野肥沃,南产水稻,北产小麦,他的物产丰富孕育了陕西人的包容与洒脱。晨雾未散,街头巷尾已在一片蒸腾中苏醒过来,汉中城头的青砖被米香浸透,安康河畔的柳枝沾满面香,宝鸡古巷的石板路上回荡着擀面杖的笃笃声。三种不同的面食,在氤氲的晨光里,蒸腾出陕西人骨子里的山河气韵。</p> <p class="ql-block">  汉江之畔的热米皮,将大米浸泡、磨浆、蒸制,一气呵成。刚出锅的热米皮,白亮如绸,浇上红红的辣椒油、翠绿的豆芽,再淋上特制的调料水。人们端碗时总要微微欠身,仿佛捧着的是满满一天的幸福。入口时,米皮的软糯与香辣的调料在舌尖碰撞,让人唇齿留香。这方水土养出的温润,恰似米皮入口的柔韧,既有江南的婉约,又含着北地的劲道。</p> <p class="ql-block">  再往北走,安康城里的蒸面正腾起粗犷的气息。安康蒸面,口感爽滑劲道。它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搅面、过滤、蒸制等工序制成。蒸面的调料十分讲究,芝麻酱的醇厚、醋的酸香、蒜水的辛辣,再加上一小勺的各种调料,独特的味道令人欲罢不能。吃蒸面时,人们细细搅拌,让每一根面条都裹满酱汁,然后慢慢品味,这其中又透着安康人对生活精致与细腻的追求。这蒸面不似米皮含蓄,却自有一份山高水长的爽利,恰如汉江号子,劈开云雾见青天。</p> <p class="ql-block">  八百里秦川最西端,宝鸡古城的朝霞染红了擀面杖。只见做面师傅将面团反复揉搓、洗面,把淀粉一点点分离,擀面皮一定要皮薄而透亮,搭配黄瓜丝、面筋,浇上红彤彤的油泼辣子,色泽诱人。咬上一口,面皮的韧性和香辣的味道完美融合。吃擀面皮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那股子干脆利落劲儿,正是陕西人热情直爽性格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  天还未亮,热腾腾的蒸笼已经冒起白烟,不同类型的蒸面已经准备就绪,这是三秦大地之人的勤奋与追求;每一个蒸面店前总排着长长的队伍,而等待那一群非你不可的人们,正在用行动践行着三秦人的执着与耐心;这份对美食的热爱,对健康的珍视,承载着陕西人骄傲,每条街巷,每个角落,清晨中那份独属自己的腾腾热气,正在书写属于黄土地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