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香港月余,少不了吃几次早茶。 而我一个久居黄河之滨的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早茶虽略知一二却知之甚少,只是当做南方味道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公多次出差广东,初次接触到广式早茶,疑惑那几小碟蒸制肉品、几小笼的小面食能否填饱肚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随某省青记协参访团到珠三角地区采风,接待方特意安排大家到广州一大酒店吃早茶。结果北方来的小伙子们落座后,服务员小餐车蜂拥而上,大家点了一大堆而且一扫而空。放眼一望,每个人面前都是一摞摞笼屉和小蝶子,连餐厅里的服务员都惊叹不已,遂送雅号“北方来的狼”!接待方也不得不承认低估了北方人的饭量。我也有了北方人不适合吃早茶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大潮让南北互通,南北方饮食习惯也有了融合,北方也有了经营早茶的饭庄,但客人多是在北方做生意的广东及港澳客商,当地人光顾的不多,究其原因还是饮食习惯之差异。</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公或因私经常来南方,吃早茶已经是常事儿。三两友好相约茶厅,沏一壶清茶,点些咸甜粥、肠粉、烧卖之类,聊天谈事儿两不误。而当地人尤其是老年人则把早茶作为读报、社交的最好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来香港机会多一些,免不了也会去吃早茶。与广州一样,这里的人们也有喝早茶的习惯。港式早茶与广式早茶是一脉相承的,主要由中式点心和茶水构成。</p> <p class="ql-block"> 香港的早茶一般在早上五、六点开档,直到11点多又进入午茶阶段,一直延续到晚间结束。</p><p class="ql-block"> 港式早茶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从头盘到甜品,一应俱全。与之搭配的茶水以红茶为主,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同时也与味道浓郁的茶点形成绝佳组合。</p> <p class="ql-block"> 在港居住多年的女儿告诉我,香港人有个习惯,父母子女一家大小每周几乎要团聚在茶室一次。每次去附近茶室吃早茶,都会见到门口排队等座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在广东和港澳地区,早茶进行几个小时是常事儿,在粤语里就被生动地形容为“直落”。如今,通常上班的人士都没有时间早茶,所以我见到的三三两两老者比较多,甚至有不少是智障或行走不便的年老体弱者,享受这段早茶时光。</p> <p class="ql-block"> 早茶最常见的就是铁观音、普洱、香片、菊花等等。过去和当前茶社有个规矩,要先为客人送上一壶滚烫的开水,用来冲洗餐具,然后才拉开早茶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港式早茶中必备点心之一——猪肠粉,“猪肠粉”银状如猪肠才得名,实际上就是用大米磨浆蒸熟后,卷成长条形的肠粉而已,出笼时拌有些许花生粉和芝麻,蘸上点甜酱,入口薄且滑。蟹皇干蒸烧卖也是受喜欢的传统早点之一,据说最早起源于元代大都,乃是以烫面为皮,带馅上笼蒸熟的面食。港式早茶不得不吃的,还有腊味煎萝卜糕和腊肠卷这两味腊味点心。前者的好处在于吃得出萝卜味——别小看这点,如今能吃出萝卜香的萝卜糕并不多。而后者,相比起热狗卷来说更适合中国人脾胃,港式腊肠本身的甜与鲜,加上恰到好处的润泽口感,一口咬下去幸福感倍增。</p> <p class="ql-block"> 港式茶点还有其它诸如炒粉、糯米饺、瑶柱汤汁小笼包、蒸排骨等名菜点心。我个人特别偏爱的是“四大天王”之首——虾饺。l</p><p class="ql-block"> 虾饺又名水晶虾饺、广东虾饺、广式虾饺,以透明玲珑、滑爽鲜美而著称。虾饺也是广东茶楼、酒家的传统美点。广东人以及香港人饮茶,都少不了来一笼虾饺。</p> <p class="ql-block"> 对于香港人以及广东人来说,早茶不仅仅是一份早餐,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忙里偷闲的生活情趣,也是维系感情的最佳场合,更是一种区域性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早茶已经融入了香港人的生活中,成为香港餐饮文化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写于香港九龙红磡 </p><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资料和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