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30泉州清源山之旅

叶子

<p class="ql-block">清源山:5A级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p><p class="ql-block">此为老子岩山门。</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素有“北有武夷,南有清源”之誉。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宋,鼎盛于元、明、清。经过历代的开发,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余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李叔同)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三圣宝殿</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p> <p class="ql-block">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p> <p class="ql-block">老子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振衣亭</p> <p class="ql-block">南台岩</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卧佛</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p> <p class="ql-block">清源天湖: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10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p> <p class="ql-block">石室右侧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记载:平章三旦八御史贴木尔不花宪法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如捐财首倡化合众缘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涂金。在此方193个汉字的元代石雕碑文中,出现了13个简化汉字,这在元代碑刻中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布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老派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之塔:舍利塔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石像</p> <p class="ql-block">由于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因此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传在泉州的墨宝甚多,舍利塔前的“悲欣交集”系其生前最后遗墨。</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的遗墨:“悲欣交集”。</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清气亭</p> <p class="ql-block">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欧阳书院:欧阳詹少有大志,刚毅过人,在洞中潜心苦读,终于在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五试于礼部”,以优异的成绩与著名青年文士韩愈同中进士,时称“龙虎榜”。</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释、道”三家竞相并存,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藏传佛教等宗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名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景区内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名人古迹,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室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构成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