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川博的南朝造像主要包括南朝齐永明元年释玄嵩造像与万佛寺出土的41件南朝造像。下面3件均为释玄嵩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齐永明元年岁次癸亥七月十五日,西凉曹比丘释玄嵩为帝主臣王累世师长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及一切众生,敬造无量寿、当来弥勒成佛二世尊像,愿一切众生发宏愿心,明信三宝,瞿修十善,遭遇慈氏龙华三会,矗豫其昌,永去尘结,法身满足,广度一切,共成佛道。</p> <p class="ql-block">南朝梁时期背屏式造像,由于形体较小,便于携带和家庭供养,成为当时益州造像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发愿文看,造像的供养人身份多数是佛弟子式比丘、僧尼等,他们将对亡者的祈愿和对生者的美好祝愿寄托于造像上。这是康胜造释迦立像,正面一佛四菩萨四弟子二天王,背面是佛传故事、说法图、铭文,两侧四护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比丘法爱造观世音立像。正面一观音四胁侍菩萨四弟子二力士,背面是礼佛图、铭文,两侧二护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官法光造释迦立像。正面一佛四菩萨四弟子二力士,背面是说法图、供养人和铭文,两侧六护法。</p> <p class="ql-block">四川宋瓷博物馆是中国专题宋瓷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0032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瓷贯耳大瓷瓶。</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釉竹节形瓷瓶。</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白釉鬲鼎式瓷炉</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釉荷叶盖罐。</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白釉卷草纹瓷梅瓶。</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釉莲瓣纹带盖瓷碗。</p> <p class="ql-block">卧佛院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城以北25公里卧佛镇景点。唐代在此建有规模壮观的卧佛院。在长约1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余米的崖壁上保留着盛唐摩崖造像1613躯,石刻经文15窟,碑刻、题记、经幢、异兽图像数十处。</p> <p class="ql-block">卧佛院石刻造像以构图奇特、立意新颖、雕工精绝的“释迦牟尼涅槃图”闻名于世,为中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卧佛造像,是中国唯一一处左胁卧的“涅槃图”,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释迦牟尼似一巨人向左侧身横卧在崖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两手平放,闭目似睡。头蓄螺髻,双耳垂上各戴一圆形绽花耳环,头垫扁形荷花枕,身着袈裟,曲眉丰颐,慈祥端庄。</p> <p class="ql-block">卧佛腰间禅坐一弟子,面壁背弓,作侍候状;足踝前挺立一力士,威武雄壮,作护卫状。</p> <p class="ql-block">卧佛上方有一组释迦牟尼“涅槃”前说法的造像。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九弟子、两菩萨、天龙八部,表情各异 既烘托出他们恭聆佛法的肃穆情景,又展现出护卫佛法的威严场面。</p> <p class="ql-block">在长约1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经。这是其中的一个石刻造像龛。</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洞窟里的石刻佛经。</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正壁坐高5.2米的华严三圣像,中坐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是文殊、普贤。毗卢遮那佛头戴宝冠,身着袈裟,面颊丰润,两耳下垂,双目半睁,神态严肃,趺坐在莲台上,手作法指,似在讲经说法;两侧文殊、普贤头着饰有化佛的宝冠,身穿通肩袈裟,胸前缀饰璎珞,面目慈祥端庄,分别盘腿安坐于青狮、白象的背上。</p> <p class="ql-block">正壁两角还有2尊高3米,表情十分虔诚、两耳恭听佛法的木犍莲、舍利佛二弟子站像。</p> <p class="ql-block">佛的左右两壁排列着10尊通高4.1米的菩萨(又称十大弟子),在右壁第五和左壁第十菩萨座侧一只下山猛虎,,一只金毛吼狮,怒目圆瞪地守在洞口。</p> <p class="ql-block">两壁顶部浮雕《善财童子求法变经图》,共有10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飘渺云彩以及各类人物,洞中有一仿木石刻的大供桌。</p> <p class="ql-block">位于华严洞右侧的是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为三教合一的大型石窟造像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般若洞的洞额刻有洞名。</p> <p class="ql-block">大般若洞中正壁刻一佛两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像,属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p> <p class="ql-block">洞顶部刻有一个直径为2.2米的“人丫”字,现该字尚无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释义,“两个人字颠倒颠,认到了你就是活神仙”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茗山寺又名虎头寺,位于四川省安岳县虎头山巅,佛像缀于绝壁之上。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气势宏伟,石像高大,其造像,或佛祖、或菩萨、金刚、力士。</p> <p class="ql-block">佛祖、菩萨多为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金刚、力士多呲牙咧嘴,杀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后岩壁上的护法神龛内造像呈半圆形,集中雕塑均高1.8米的12尊护法神,虔诚拱卫佛土。</p> <p class="ql-block">孔雀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孔雀寺岩壁间,与茗山寺相邻。孔雀洞石窟主尊——佛母孔雀明王头戴十连云花宝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画眉修长,双耳垂肩,显得格外雍容尊贵。四臂,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p> <p class="ql-block">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大战阿修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毗卢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石羊镇塔子山上,它是毗卢洞、幽居洞、孔雀堂和千佛洞的总称。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凿于五代后蜀,这里曾经是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观音堂内雕刻的一尊“水月观音”,群众称她“紫竹观音”。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把她誉为“东方的维纳斯”,是全国少有的北宋石刻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这尊水月观音高3米,悬坐于那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她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蛾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上身穿短袖薄裟,璎珞象随身的金色瀑布,下身长裙薄如蝉翼,衣裙飘逸,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3米长的荷叶上。</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正中刻有西方三圣像。</p> <p class="ql-block">三壁下方小圆龛内刻有317尊坐佛,左右两侧上方有清代的十八罗汉圆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千佛洞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柳本尊,四川嘉州(今乐山市)人,以居士身份精务瑜伽密法,专持《大轮》五部咒,以自残肢体的方式供佛,因屡有神异,被民间奉为毗卢佛化身。《柳本尊十炼图》再现了柳本尊的修行方式:割耳、剜眼等等,骇人听闻,触目惊心。 “柳本尊十炼图”分上中下及顶壁四层。主像为毗卢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在岩壁的中下层的正中,结跏趺坐在高1.5米的莲台上,莲台由两个现半身的力士托住。毗卢佛左右的上中层岩壁上各刻五幅图,上三下二,左边的题刻编号为双数,右边为单数,合为“十炼”。这尊“柳本尊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等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左边“五炼”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上右起:炼雪、剜眼、炼心;</p><p class="ql-block">下右起:舍臂、炼阴。</p> <p class="ql-block">毗卢佛右边“五炼”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上左起:炼指、炼踝、割耳;</p><p class="ql-block">下左起:炼顶、炼膝。</p> <p class="ql-block">旭水河石佛现为文物保护点,佛像分别刻在巨石的东北、东南、西北面。</p> <p class="ql-block">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乐山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麻浩崖墓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墓门毗邻,密如蜂房;崖壁内雕饰精美,石刻画像技法简洁、奔放,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麻浩崖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号墓墓门和前室刻出仿木建构的斗、柱枋、瓦当、椽头、连檐等。墓门刻瑞兽、乐伎、舞伎等画像。</p> <p class="ql-block">中后室甬道口外门枋上,刻高浮雕坐佛一尊,通高37厘米,是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之一“结跏趺坐”造像。头部绕有圆形光环,右手作降魔印,左手持衣襟,画像结构严谨,技法简洁,既注重形似又追求神似。是中国汉代艺术中难道的精品,也是研究我国佛教艺术起源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1号墓前室刻有荆轲刺秦王、门卒、垂钓等画像。这是“荆轲刺秦王”画像。从左到右为侍臣、秦王政、荆轲、卫士。图中荆轲怒发高耸,张手前扑,被卫士拦腰抱住。秦王右手举剑惊慌奔逃。此图刀法简洁明快,以夸张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个性,作风粗犷浑厚,达到了精神统一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开。</p> <p class="ql-block">乌尤寺位于乐山市,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乌尤寺寺门正中书写“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对联为: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山门上还有“青衣别岛”、“慈云”、“法雨”等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静穆。</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是乌尤寺内最主要的殿宇,重修于1930年。门楣正中高悬“大雄殿”金匾,字径1米,是清末书法家黄云鹄所书,笔势雄健庄重,骨韵兼胜,为近代书法所鲜见。</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开。</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佛”、“嘉定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建造从唐开元初年(713年)修建,到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历经三代建造者,四位皇帝,历时90年才完工。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开。</p> <p class="ql-block">丹棱石刻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群之一。丹棱的雕凿于山崖上的观音造像,在国内比较少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郑山千佛寺的观音摩崖造像。佛龛中赤足站立在莲座上的观音高约1.42米,头戴花鬓宝冠,宝冠正中镶有佛像,束发微露,面庞丰腴,头部微扬,上着半臂天衣,璎珞在胸腹部呈X形交叉。她左手(已毁)上举,似执有柳枝,右手下垂,握着莲花蕾。整个形象是神仙,更是典型的东方美女。</p> <p class="ql-block">这是郑山千佛寺石窟中的双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刘嘴摩崖石窟和郑山千佛寺石窟统称为丹棱石刻造像群。在大石包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当地人称之为大石包造像。这是其中的几个石龛。</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山樱桃树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牛角寨大佛位于四川省仁寿县高家镇。</p> <p class="ql-block">这座弥勒佛半身像高15.85米,宽11米,是公元707年唐中宗景龙年间建造的,它是全国最大的大佛胸像,比乐山大佛还要早建100年。牛角寨大佛的工程布局,人物形态,与乐山大佛极为相似。</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经变龛的龛口呈长方形,龛长1.4米,宽1.52米,高0.5米,属于平顶龛。有深浮雕造像117尊。该龛是根据《观无量寿经》雕刻的西方净土变龛。</p> <p class="ql-block">在大佛周围还散布着2480尊雕刻精致,姿态各异的摩崖造像群,每一尊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这是其中的2座。</p> <p class="ql-block">坛神岩石刻位于四川省仁寿县,这是一座古老的石窟,开凿于唐代,在石窟中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那是一群真人群像和三清龛的护法神者。这是三清龛,是相当完整的道教窟。窟正中居三清,即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此外还有护法武生和胁侍真人多尊。窟口两边各为金童玉女及力士。有题记,明确为唐天宝八年的重要石窟。</p> <p class="ql-block">这是坛神岩并列真人群像龛。此龛是坛神岩最大的一龛造像。该龛有半圆雕造像35尊,前排造像18身,男女像各半,后排造像17身,脚着鞋立于仰莲台上,一女十六男。神态高雅,并列成群,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这是坛神岩的一个石窟。</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永商镇,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毗卢殿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为单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三身像,左右两壁及后壁共有彩绘壁画七铺,绘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以观音大士及罗汉塑像群而著名。</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毗卢殿的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绘成。沥粉贴金是传统壁画、彩绘及建筑装饰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即用装有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以求图案有立体感。这种古老的民间制作工艺在盛唐时期就已广泛被采用。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 、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p><p class="ql-block">这是从网络上截图下载的几幅图片。</p> <p class="ql-block">灯会(自贡灯会)是四川省自贡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从唐宋时期便开始逐渐兴起。到20世纪初,又逐渐形成了节日的提灯会、闹花灯等活动,逐渐发展成集西南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灯会。</p> <p class="ql-block">在灯会现场还有文艺演出,这是演员在表演喷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