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庆来过多次,市中心几个区网红打卡地,基本都去过了,2025.03.18周二又搜到离中心区远一点的北碚区—金刚碑古镇。</p><p class="ql-block">导航了一下,路程两个小时左右,轻轨六号线从起点茶园到终点北碚,然后再换一次公交车几站地就到了金刚碑,沿着指示牌进金刚村,还是挺方便和顺利的,古镇上上下下台阶很多,我也只是走了相对平坦的一段路,朋友们有时间有体力的可以深入整个古镇,还有下到嘉陵江边走一走,一定收获多多,还可以住在古镇享受“世外桃源”的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看看景区指示牌,自驾游应该更方便。</p> <p class="ql-block">北碚金刚碑古村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境内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景点,离北碚城区5公里。</p><p class="ql-block">北碚金刚碑古村古镇,这里山峦拱翠,古树参天,水流潺潺。因缙云山中有一块高6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相传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又因此地有一石深入嘉陵江中,人称“金刚碚”,故得名“金刚碑”,从清康熙年间兴街,已有300多年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金刚村往右手边,就看到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拿着自拍杆先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爱美爱生活爱拍照,自拍杆在手,快乐嗨起来疯起来,哈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得瑟完,手机电量快耗了一半了,每次出门都是充满电的。</p> <p class="ql-block">沿着盘山路一直往下走,原来的民房旧址,改造后都是民宿啦。</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古渝州最偏远的山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形成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古镇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境内的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离北碚城区大约有5公里,这里山峦层叠,鲜绿欲滴,溪流潺潺。彰显了“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鲜明的历史和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之所以得名“金刚碑”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到缙云山建寺之时,有金刚力士前来助力,曾遗漏了块巨石在此,当地人俗称为“立石子”。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状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题刻“金刚”二字,故而当地人改名为“金刚碑”。</p> <p class="ql-block">金刚村温泉住宿宣传。</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不仅因有这样的传说而变得神秘莫测。而且古镇的风水也很讲究。风水两字的结合妙可不言,早在上古就有《易经.说卦》记载“扰万物者,莫急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从字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着大地而走,它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就适合人类生活。金刚碑之所以在民国时期能够汇聚如此多的名人贤士和日益兴旺的煤炭业与它的风水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古镇金刚碑院落坐落在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左右两侧都是护山环绕,重重护卫,中间部分地势宽敞,且被嘉陵江流水环抱,形成了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按传统风水的观点来看,金刚碑是严格遵循“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原则发展起来的。处于缙云山与嘉陵江的汇聚之处,从北逶迤的缙云山脉为金刚碑风水的“来龙”。护送龙脉的嘉陵江从三秦大地滚滚南下,穿云破雾,从北面连绵的巍巍群山中奔腾而出。众山众水汇聚,若众星捧月,似万邦纳贡,烘托出金刚碑风水的奇妙讲究。嘉陵江偎城抱镇、经镇三面,在缙云山的山脚下,镶成一个“u”行的环带,亦如坊间所称的“椅子型”风水造型。金刚碑迎山接水,有远处的温塘峡相映成彰,山水拥街,街含山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成就了风水家称颂的“形胜之地”。</p> <p class="ql-block">一些为了生存的农民,到缙云山运煤,在金刚碑建房而居,到清同治年间,金刚碑日渐繁华,米行、油行、酒坊、茶馆、客栈、铁匠铺,遍布金刚碑,多达几百家。运煤队伍也形成了骡子帮、船帮、马帮、人力帮。船主、帮主、煤炭商、力夫就在金刚碑溪河两岸半山腰,建起一座座穿斗青瓦房,简朴适用,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独具巴渝特色。用青石板铺成宽2米、长500余米的青石板街道,两旁的青瓦房随蜿蜒曲折的山势延伸。到民国时期,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几家较大的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作陪都,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仿如集镇,把金刚碑的繁荣推向了顶峰。书法家谢无量,大学者孙伏园、陈子展、吴宓等众多文化名人炒热了金刚碑。教育家梁漱冥还在金刚碑兴办了“勉仁书院”。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统计局迁往金刚碑。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也曾寓居金刚碑,当时的中国石油大王孙越崎,还在金刚碑创建了“中福公司”,现存有几幢二楼一底的住宅楼,是其见证。民国时期的金刚碑,酒幡招展,人气兴旺,注入了大量人文元素,成为嘉陵江边的“小北碚”。</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金刚碑村修缮前后对比。</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年轻人玩的越野赛车。</p> <p class="ql-block">这有缙云山风景区和北温泉景区,还没有去过。</p> <p class="ql-block">自拍抖音记录留存。</p> <p class="ql-block">春风吻上我的脸—我和春天有个约会。</p> <p class="ql-block">北碚区当天天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