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台山下写生忙</p><p class="ql-block"> 李永弟</p><p class="ql-block"> 天台山下,金龙河旁,河水奔流而下,消失在远方。</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菜花儿黄,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又开始了一年两度的春季写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作为成都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的传统节目,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要组织两场大型的外出写生活动。一般参加外出写生活动的人员多达四五十人,有时甚至更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的这家是位于金龙河畔和东关房山(因山上有座东关房庙得名)下的兰军农家乐,据农家乐老板王兰军介绍,这里之前的地名叫马坪村,后来农村机构改革便和其他两个村庄合并后改名为“天台山镇三角社区”。</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刚下车,只见 “欢迎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再次光临兰军农家乐”的一条大红横幅横挂在农家乐入口之处,大家心头一振顿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村庄大多都是沿河而建,绵延数公里,时而分散时而聚拢,皆根据山地地形而设。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有山有水,因而对于写生爱好者来说,也是比较理想的写生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天中午,画友陆续到达兰军农家乐。中午饭后,大家不顾旅途劳累,纷纷拿起画具,开始了写生之旅的第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此时,只见沿河两岸,大家分散各自寻找自己理想的景点,金龙河廊桥的跌水瀑布,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只见金龙河水从山上蜿蜒而下,冲破重重巨石的围追堵截,带着胜利者的欢呼,从跌水瀑布奔流而下,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夹河两岸,那一陇一陇的茶园、那一畦一畦的油菜花,也是画友挥毫的好地方。记得临来之前,在成都的时候,唐桂林老师就吩咐大家说,画油菜花要多准备点黄色油画颜料,不要到时颜料不够大家心里遗憾哦!你看,青黛的远山,墨绿的丛林,金黄的油菜花,以及那些有着红墙、白墙,顶着灰色瓦块的农舍,不正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写生场景吗?</p><p class="ql-block"> 这些还不够,还有那些蜿蜒的公路,以及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树丛,以及掩映在树丛之中偶尔露出一点房屋的村庄,都成了画友们的猎取对象。</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这支数十人的写生队伍,分散在田间院落树丛石桥之中,画笔的刷刷声,打破了大山的宁静,给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数美妙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在几天的写生活动中,这支写生队伍产生了好几个“之最”:</p><p class="ql-block"> 速度最快,画得最多的,当属唐桂林和谢运生两位老师。一般写生的画友,最常见的是上午画一张,下午画一张,一天也就画两张。但唐、谢两位老师一天至少3张或者4张,还不包含晚上画人像的作业。他们不仅画得快,而且画得好,成为大家“羡慕、不嫉妒和爱”的对象。 </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自然,色彩厚重。他画的画,仿佛让人能走进画面似的,真实感特别强。谢老师的画用色十分准确,而且速度非常快,有天下午,他仅用了四十分钟就完成了一幅油菜花写生作业,堪称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第一快手”!</p><p class="ql-block"> 画幅最大的,当属刘兴志老师。在几天的写生活动中,每天下午,刘老师都要画一幅100×80厘米的大画,而且幅幅精彩。有人问及刘老师为什么大画画得这么好时,刘老师说,大画放得开手脚,画时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有“快哉此景”的感觉,所以感觉特别好,下笔自然有如神助!</p><p class="ql-block"> 画得最轻松的应该是卢万井老师。每当面对复杂的写生对象,卢老师开始并不着急画,先是这边走走那边走走,这边看看那边看看。等别人大色都铺完了的时候他才开始动笔。别看他好像很悠闲,其实他的心里在谋划着怎样构图,怎样用色的大道理呢!在画的过程中,他也时常离开画面去“活动活动”,看样子非常随意。当大家的画还没有画完的时候,卢老师的画已经完成了。他的画灰色调十分耐看,笔触细腻,形总是抓得特别准。</p><p class="ql-block"> 当然,师友们的画风各异大显神通这里无法一一赘述,但大家共同的一点就是收获满满,他们说,不仅饱览了春色、呼吸了山间清新空气,而且都还画出了心中理想的画。</p><p class="ql-block"> 山村的夜晚是静寂的,除了偶尔能听到的犬吠声外,四周一片宁静。但是,庞大的写生队伍在唐老师的带领下,夜晚的活动也安排得足够充实。</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山村的第二天晚上,唐老师就组织我们进行了油画写生交流座谈会,大家拿出一天半来的写生作品,在农家乐三楼的平台上,沿着平台摆放了整整一圈,初步估算有百十来幅画,这些画从不同角度绘出了山村的美丽。座谈会上,唐老师首先发言,他说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成立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就是不定期举办油画作品交流活动,大家从这些交流中吸取营养,相互学习,油画技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今天晚上大家的作品看,大家的水平都不低,各自都发挥了较好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卢万井老师也说,平时大家在百花潭写生,看到的都是小景,由于经常在那里作画,所以感觉都迟钝了,有时甚至感觉都没有了。但这次不同了,这个地方山高路远,河深沟长,大家感觉都很新鲜,因此作画的冲动感很强烈,当然画出来的画就与往日不同了。</p><p class="ql-block"> 卢老讲话结束后,画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交流。有的说,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一年两次的外出写生活动感觉还不够,建议每年再增加几次;有的说,每次跟随大家出来写生,感觉自己的进步都非常大,因为有许多老师的指点和画友的帮助;有的说,油画写生是把三维的真实空间变成画板上的二维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对自然景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有的说,我们写生不能被眼前的景色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要根据自己想要的样子把它画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大家晚上的业余生活,研究会领导还组织大家进行了联欢活动。那天夜晚,三楼平台灯火通明,大家早早围坐一起,开始了晚会的开场戏。</p><p class="ql-block"> 开场戏由一群女同胞的女生小合唱开始,她们声音甜美,音韵柔长,歌声伴着金龙河的汩汩流水,飞向寂静的山林,穿过湍急的石滩,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一份温馨。</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儿时的游戏传到今天,算算也有许多年头了。刘兴志老师在厨房拿了一个和面的盆子,鼓槌用的是一柄饭勺,在急促的“鼓声”中,花落一家又一家,欢呼一浪盖一浪,接二连三,大家纷纷中招,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笑话的,不一而足。其中最精彩的要算是唐桂林老师夫妻二人表演的器乐合奏《猪八戒背媳妇》了,唐老师的夫人刘老师弹钢琴,唐老师本人拉二胡,上演了一场由西洋乐器和中式二胡“中西合璧”的器乐大餐,赢得众人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肖席簪、李本素和快乐宝宝几位老师的舞蹈,在小小的平台的空间上,各自展示着优美的舞姿和漂亮的身段,她们的一招一式、一投足一耸肩,无不显示着功力的深厚和对舞蹈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谢运生老师表演的方言诗“水调歌头”。平时大家听惯了用普通话朗诵的诗歌,这时听谢老师用地方方言朗诵起来格外好笑。诗歌未停却数次被笑声打断。</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个小插曲:在晚会开始的前一天夜晚,大家在闲谈中谈到击鼓传花的游戏时说,这次要“整整”我们敬爱的卢老,非要卢老表演个节目给大家看看,当时卢老听罢吓得连连倒退说,如果大家要让他表演节目,他只好“连夜逃回成都了”。</p><p class="ql-block"> 果然,在今天的游戏中,当“咣咣咣”的“鼓声”刚一停下,那朵人见人躲的“花”便稳稳当当地落在卢万井老师的手中。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卢老只好站起身来,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说只好学学张文艺做个滑稽动作也算交差。话未说完,只见他拿起当“鼓”的面盆往头上一扣,身子一弯,作了个谢幕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也就作罢!</p> <p class="ql-block"> 由刘兴志老师电吹管伴奏的女生小合唱,在众人的掌声中逶迤入场,女声的清越柔美,电吹管的激情浩荡,合成一首难忘的歌,把大伙的心思带向神秘的夜空。</p><p class="ql-block"> 晚会最终的保留节目“难忘今宵”集体大合唱,在刘家玫先生陈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结束,大家依依不舍,各自回家。这里特别提一句:陈老师在晚会中,至始至终,在合适的节目中担任钢琴伴奏师,默默无闻,特别辛苦。由此,又不禁想起张文艺的先生何老师,他每次出来都担任我们的“御用摄影师”,拍出来的大合影效果特别好,大家都珍惜收藏。如果说,要评“最佳家属奖”则非二位家属莫属!</p><p class="ql-block"> 写生活动结束了,这里要特别感谢兰军农家乐的老板王兰军。在这里的几天时间里,不仅住宿条件好,伙食也特别好,大家都十分满意。王老板还十分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很多面巾纸,在大家必经的楼梯口旁,供大家画油画写生搽笔用。在我们离开的前一天晚上,王老板还主动提出给我们当模特,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愉快的写生活动结束了,大伙都收获满满,各自返回成都。回来后,只见大家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写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似乎还在延续着这次难忘的写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2025-3-16</p> <p class="ql-block">唐桂林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卢万井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永弟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肖席簪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敖 了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 蓉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谢运生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 林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秀珍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宗达 水彩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钟荣兰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文艺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 樱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家玫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 艳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子华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秀全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增明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晓娅 丙烯画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楊永春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徐成基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丹秀 丙烯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 刚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本素 丙烯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倪祖捷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周 筠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朱继川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徐 蓓 水彩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柳 野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方吉先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晓燕 油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兴志 丙烯画写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百花潭油画写生研究会”的宗旨:</p><p class="ql-block">快乐写生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采用理事会集体负责制,理事会成员名单:</p><p class="ql-block"> 唐桂林</p><p class="ql-block"> 卢万井</p><p class="ql-block"> 张济凯</p><p class="ql-block"> 晏 钢</p><p class="ql-block"> 刘兴志(兼秘书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