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重逢沈阳北陵公园打卡

不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3月18日,我与同一个战壕的戈壁军旅八航校的战友们在沈阳迎宾酒店小酌相聚畅聊,并游览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胜地沈阳北陵公园,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漫步于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公园,感受着岁月沉淀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沈阳皇姑区新地标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沈阳北陵(昭陵)公园东门</p> <p class="ql-block">沈阳的北陵公园是清朝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及其皇后海兰珠的陵墓。始建于清文宗崇德八年(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建立了皇帝、皇后、妃嫔、皇子和公主等人的陵寝,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墓。它坐落在沈阳市区北部的蒲河南岸,占地面积约100公顷。</p><p class="ql-block">沈阳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游览地,主要由陵寝部分和行宫部分两部分组成。陵寝部分建有皇太极及其皇后海兰珠的崇陵、福陵和裕陵三座陵墓;行宫部分包括后花园和神宫区。</p><p class="ql-block">沈阳北陵公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沈阳旅游的热点。2003年被评为首批国家4A级景区。这里地势起伏,松柏葱郁,环境优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看北陵甬道保留下来一段近四百年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方城</p><p class="ql-block">清昭陵的建筑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原则,分为前导和陵墓两大部分,主体建筑均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陵墓内还安葬了其他后妃佳丽,如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p><p class="ql-block">1982年,清昭陵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它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沈阳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北陵公园作为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昭陵无疑是公园内的核心景点。清昭陵,又称北陵,是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墓。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步入陵园,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神道,两旁矗立着栩栩如生的石象、石马等石雕,它们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家的威严庄重。神道尽头,便是清昭陵的主体建筑——宝城宝顶。</p><p class="ql-block">宝城为圆形,周围环绕着红墙绿瓦的宫殿式建筑,显得庄严而神秘。宝顶之上,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明楼,楼内供奉着皇太极及其后妃的牌位。整个陵园建筑布局严谨,对称和谐,既体现了清朝皇陵的威严气势,又融合了明朝皇陵和满族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北陵公园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公园加强了对陵墓建筑和石雕艺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公园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墓地里是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同葬在一起。这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占地最多的陵墓。‌</p><p class="ql-block">孝端文皇后是蒙古科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之女,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皇太极,并在天聪元年被封为大福晋,主持家政。</p><p class="ql-block">孝端文皇后于顺治六年(1649年)病逝,享年51岁。她的梓棺在第二年移至清昭陵,与皇太极合葬。</p><p class="ql-block">清昭陵不仅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爱情的见证,也是他们共同统治的象征。陵墓的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皇太极共有15位妃子,但只有孝端文皇后与他合葬于清昭陵。其他妃子如庄妃(孝庄太后)则葬于昭西陵。</p><p class="ql-block">清昭陵的合葬方式反映了当时满族的丧葬习俗,即火葬后合葬骨灰坛。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合葬于清昭陵,这一陵墓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也是清朝历史的重要遗产。</p> <p class="ql-block">观看方城简介</p><p class="ql-block">昭陵建成后清一代作为皇家陵园,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4帝在158年间曾经10次东巡祭祖。昭陵由清朝内务府直接管辖,特设总管衙门和关防衙门严加管理,后改设三陵守护大臣,统管三陵(昭陵、福陵、永陵)事宜。清朝的顺治、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各朝都对昭陵持续进行过维护和修缮。</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25年),民国政府撤销三陵总管衙门,昭陵由奉天省政府接收,交省警务处看管。</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8日,奉天市长李德新因扩展奉天市区,请求将北陵(昭陵)官地划归市区,并将北陵辟为公园。昭陵划归市区后,移交给奉天市政公所管辖。5月22日,经省政府批准,将昭陵辟为“北陵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成立北陵公园管理处,膳房、果房为公园管理处办公地。</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奉天市北陵公园管理处改称沈阳市北陵公园管理处。</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扶植下,成立了伪满洲国,昭陵又被列为“禁地”。</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1日,北陵公园移交给伪奉天市公署,直属陵庙办事处管辖。</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北陵公园改归伪奉天市公署工务处管辖。</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由国民党沈阳市政府工务局接管。在此期间,公园古松林木遭到了破坏,尤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国民党军队进驻昭陵,强占陵寝隆恩殿、东、西配殿、配房等处,使古建筑及各种设施受到了损坏。</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以维护陵寝古建筑群的完整、保持陵后古松林貌为原则,对北陵公园进行了规划建设,使北陵公园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文化、休闲公园。</p> <p class="ql-block">文起昭陵地,明镜照心灵</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广场</p><p class="ql-block">皇太极雕像是北陵公园内的重要纪念碑,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雕像位于公园内最热闹的地方——皇太极广场,远道而来武汉的谢新华战友拍照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满洲正白旗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生于1592年,去世于1643年。他在位期间,成功统一了满洲部落,建立了后金国,后改名为清朝‌。</p><p class="ql-block">雕像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皇太极的形象特点和历史背景,通过精细的雕刻工艺,展现了皇太极的强健肌肉线条和领袖风范‌。</p> <p class="ql-block">戈壁战友在北陵公园打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微信一起徒步走2025/03/18记录</p> <p class="ql-block">㊗️武汉籍战友沈阳旅游打卡开心快乐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