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微观宇宙:惊世微雕技艺

甘肃张掖甘州张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张向宏艺术馆侧记(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刀尖上的微观宇宙:惊世微雕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在张掖二中东侧文庙巷张向宏艺术馆里,我被张大师超凡、细腻及精湛的微雕绝技所震撼。他的微雕绝技突破人们对创造力和工艺极限的认知,一件件微雕作品引领我进行奇妙冒险,让我欣赏那些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震撼之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初见这些微雕作品,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不可思议。当我用显微镜看到一根长不过三毫米的头发丝上,竟然雕刻着“一江春水向东流”七个字时,伸出去的舌头僵在那里久久收不回来。头发丝上刻字,这是怎么刻上去?用什么工具刻上去的?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想象一下,头发丝纤细脆弱,稍一用力便会断裂,而微雕艺术家却能在这微小的空间里,以毫厘不差的精准度,刻下清晰可辨的文字。每一个笔画都细如游丝,却又刚劲有力,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谱写的奇迹。这不仅需要艺术家拥有稳如泰山的手,更需要他们具备超越常人的专注力和耐心,在放大镜下,一针一划,倾注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艺术馆工作人员马杰女士指着一张普通A3大小的陶瓷板上刻下一个“佛”字说,一个大“禅”里其实含着4万多个小“佛”字,这么一个大“禅”字,竟然有四万多个“佛”字组成。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我仔细打量,这个“佛”字远看是一个气势恢宏、笔法流畅的大字书法;近瞧,才发现这个字竟是由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小“佛”字构成。每一个小“佛”字都小巧玲珑,却又不失神韵,它们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致的微观世界。制作这样的作品,艺术家不仅要精通书法,更要掌握高超的雕刻技巧。他们需要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宏观与微观的完美融合,将对佛法的领悟、对艺术的追求,都融入到这一个个微小的字符之中,让人在惊叹之余,不禁感受到一种宁静深远的禅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马女士引领我一一欣赏,并不停讲解。我感觉张向宏先生微雕艺术的魅力还不止于此,当它与陶瓷、瓶瓶罐罐相遇,更是擦出了绚烂的火花。在光滑的陶瓷表面,张大师用刻刀精心雕刻出精美的文字与图案。陶瓷质地坚硬,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但这并没有阻挡张大师创作的脚步。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在陶瓷上创作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有的是古朴典雅的诗词歌赋,有的是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有的是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这些雕刻作品不仅为陶瓷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更让传统的陶瓷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瓶瓶罐罐的有限空间里,微雕艺术家用细腻的笔触,讲述着千年的故事,传承着人类的文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