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要善讲“身边”的故事

牛开豫

<p class="ql-block">  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有效的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呢?</p><p class="ql-block"><b>  我的经验是:主题班会,要善讲我们身边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我担任高一4班主任。3月21日晚上6点多,一位母亲给我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和您顶不顶撞,现在×××(学生)一点都说不得,一说他,就和我急,请您帮帮我---</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短信,我的第一感觉是:但凡有一点方法,这位妈妈就不会给我发这样的短信,也许她真的太无助了!</p><p class="ql-block"> 4月6日又收到了这位妈妈的短信。“今天下午,×××(学生)早早的就出了门,我感觉不对,就打车提前赶到了学校,他并没有来学校。我一直在学校门口等到4点,他才到学校。他无话可说,最后承认在网吧,我很惭愧没常和您联系,竟不知道他这么不争气,现在我把他带回了家,我很难过---”。</p><p class="ql-block"> 晚上10点多,这位妈妈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一直是哭着在向我诉说。</p> <p class="ql-block">  类似的问题,在今天的校园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上网带来的不单单是学习成绩的下滑,更有亲子关系、良好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决定以这个“事件”为线索,开展一次“关于上网”和“亲子关系”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这次主题班会我设计了五部分:</p><p class="ql-block"><b>1.我们身边的故事---一位妈妈的“手机短信”带来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2.和你交流---心理学规律之《蝴蝶效应》、《青蛙现象》</b></p><p class="ql-block"><b>3.励志美文---《谁能读懂母亲心》</b></p><p class="ql-block"><b>4.读片段,悟人生</b></p><p class="ql-block"><b>5.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主题班会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首先,播放了孙楠的《你快回来》这首歌,加上我对这首歌背景的简单介绍,把学生带进浓浓的情感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位妈妈的短信(不署名): </p> <p class="ql-block">  随后是我的一段总结:</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不知道,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上网有多大的副作用,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表格):</p> <p class="ql-block">  表格中的成绩是该学生和我班另一个同学的成绩对比,这组数据很有说服力,为我下面的总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b> 很多时候,让人停下来的不是路上的巨石,而是鞋子里的沙子。我想,上网吧打游戏也许就是让你停下来的那粒沙子吧!其实,人人与人之间差别最大的不是智商,而是坚持。</b></p><p class="ql-block"> 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p> <p class="ql-block">  第三,我不失时机的给出两个教育心理学现象:蝴蝶效应和青蛙现象,并做给出了简短的启示。如下:</p><p class="ql-block"> 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作用,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启示:</p><p class="ql-block"><b>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一件事,恰当与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也许,去一次网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你知道吗?爸爸会伤心,妈妈会流泪,上学从此迟到,听课不再专注,学习没了兴趣,人生从此消极。</b></p> <p class="ql-block">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p><p class="ql-block">  启示:</p><p class="ql-block"><b>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也许,去一次网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你知道吗?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有人依然在跑,因为超越总在起跑后!</b></p> <p class="ql-block">  第四,励志美文《谁能读懂母亲心》</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位母亲,我的儿子对我有着一份特殊的依赖。儿子出生于1998年8月9日,自小长得胖嘟嘟的,很是惹人喜爱。可自从6个月起,他染上了哮喘病。苦日子就开始与我零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 儿子的发病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无论我照顾得多么无微不至,他就是每隔一周,发病一次(可能任何人都难以想象),想起来都让我寒心。当儿子哮喘发作时,张大的嘴巴来不及喘气,哭闹个没完没了;即使稍稍睡熟片刻,那刺耳的哮鸣音不断传入我的耳际,让我听了心跳加速,于是,一刻也无法入眠;严重时,他甚至整夜难以入睡。我就整晚抱着他,替他拍背,缓解一下他的呼吸,看到儿子难受的样子,我是多么的舍不得,于是,我也陪着难受、流泪。</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也学会了做医生,怎样的情况该吃什么抗生素,什么情况该吃氨茶碱或地塞米松。什么症状需要吸氧,什么时候喷雾效果最好,挂哪种盐水见效快一些……</p><p class="ql-block"> 终于,随着他的逐渐长大,他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也脱离了苦海。可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学习问题。每天晚上,疲惫的我逐题给他讲解不会做的题目,直到他弄明白为止。然后带着他预习第二天要讲的新课……</p><p class="ql-block"> 日子就在这样的精疲力竭中一天天度过。</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独自一人坐到了镜子前。望着镜中的我,突然有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人们说:“25岁时,皱纹爬到脸上,30岁时,皱纹长在心上。”而我——一脸的皱纹,一心的皱纹。 </p><p class="ql-block"> 哎!孩子“没有被我照顾好”,却因为一心照顾孩子,而忽略了我自己。</p><p class="ql-block"> 儿子、家庭——自从和他们建立起了不可割断的纽带后,我好疲惫。</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应该释放一下自己,我从来不曾把自己的苦衷向别人倾诉。是的,我应该并且必须爱惜自己,把自己看得重要一些——去散散步,去静静地读一本书,去公园跳跳舞,去享受生活中所有的美。</p> <p class="ql-block">  感悟:</p><p class="ql-block"><b> 同学们,人生不是一场网吧游戏,失败了可以重来,正因为每一天都无法追回,因此我们应该:听父母的每一次唠叨、痛爸妈的每一次伤心、念亲人的每一次付出、懂家人的每一次埋怨! </b></p> <p class="ql-block">  第五,读片段,悟人生。请同学们阅读后,给该片段写一个题目:</p><p class="ql-block"><b>  人,总是很难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也总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有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世界上的诱惑很多,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发现错了,一定要止步。</b></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结束语。也是我对主题班会的延伸和总结。</p><p class="ql-block"><b>  总结:人世间的爱,轻轻如烟,了无痕迹;纯纯似水,无色无形;但正是爱如此默默,才让这世界上值得留恋值得回味,才让这人世间充满鲜花,充满欢乐,充满幸福!现在,我们长大了,却总是忽略他人的付出,我们要多久,才能读懂呢?</b></p> <p class="ql-block">  上述主题班会的五个环节,从身边的“故事”讲起,用身边的“故事”证明,有教育心理学“故事”作支撑,直到励志美文“故事”的高潮,带给学生以反思,传达给学生正确的方向,使教育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反映很好。</p> <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总之,善讲身边的故事,我们必须学会观察、联系问题、发现问题;善讲身边的故事,我们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有生活才会有发现和感悟;善讲身边的故事,我们必须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规律来指导,帮助我们分析现象、回答问题、指出方向;善讲身边的故事,我们必须积极贯彻 “信任、亲近、理解、关爱、融洽”博雅教育理念。</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