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平县“三营”肥皂产业兴衰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赵新磊</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横穿崔营、胜营、辛庄营的邯大公路)</div> 广平县南部的胜营、崔营、辛庄营,三个村(为表述方便后文简称“三营”)在1990年左右,靠着肥皂产业经济在广平县各乡村中产值排在前列。当广平其他乡镇还是千万产值的时候,属于双庙乡的“三营”产值已经是过亿元级别,当时三营也是“经济特区”般的存在,<br> 三营肥皂产业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史诗,从1980年左右开始到2005年左右,20多年间,促进了三营当地经济的腾飞,更是带动了广平西南部一带的繁荣,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三营肥皂、酸化油产业的兴衰历程。<br><br><b>一、三营肥皂产业的兴起</b><br><br> 说起三营肥皂产业的兴起,就得从崔营说起。以前油坊榨出的毛油里残留物较多,油看起来也显得浑浊不清,在1980年左右,崔营村民韩复敏,利用自己掌握的“碱炼法”帮人们去除毛油内的杂质,提高油的质量,让油变的纯净,人们称此法为“清油”。清油后的油内沉淀出的杂质为胶性泥状物,人们形象的称为“油泥”,一般都是作为废料扔掉。韩复敏将油泥收集起来,加热熬制倒入适量的烧碱后制成生活中常用的肥皂进行售卖。因肥皂制作需要熬制,所以咱们老百姓称制肥皂为“熬油泥”。<br> 随着肥皂制作工艺从崔营传开,人们看到小肥皂产业,投资少,效益高,一些村民通过亲戚、朋友的帮扶,有一家一户的或者几户的,纷纷办起了肥皂作坊,之后传至胜营、辛庄营及周边村庄,肥皂生产作坊个体户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也多了起来。<br> 三营人民生产出的肥皂通过模具压形、油纸包装后进行销售,因物美价廉效果好,深受人们喜爱,远销河南、安徽等地,产品一时供不应求。<br><br><b>二、肥皂产业的发展壮大</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熬油泥锅”)</h3> 全国经济开放的大好形势,使肥皂市场需求增大,也让三营小肥皂提高怎样提高产能成了当务之急。<br> 最初三营人们制作肥皂时,用的是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加工时油泥加热容易溢出,产量也小,也满足不了产能需求,后来人们通过采取在铁锅外围砌砖加高,扩大容积加地火的方法,逐步改进发明出了“熬油泥锅”,就是将炉火置于地面下,炉上架上钢板焊制的大锅,锅外围扩大为直径约3米左右的圆形,用砖块、水泥砌筑起来一人多高的圈墙,内侧用水泥抹墙,外侧再用铁丝捆绑固定,一般都为圆形(也有长方形),这样的大锅一次能加工七、八吨重的原料,有些容量甚至更多。“熬油泥锅”的发明改进,是促进三营肥皂规模化生产的重要设施,更是三营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三营肥皂产业从此逐步发展壮大起来。<br> 肥皂产能提高,加工原料也随之变大,人们从最初用拖拉机将外地油料厂的油泥运回加工,发展到用三轮农用车再到大货车运输。<br> 三营肥皂产业的发展壮大,得到了广平县里的支持,为此还专门在胜营村设立了“肥皂专业市场”。外地客商纷至沓来采购肥皂,有些客商将肥皂用拖挂车运输回去,再进行深加工销售,因此三营肥皂省去了切小块包装销售的模式,索性将做成的肥皂切成大块更便于销售。<br> 到了1995年左右,三营肥皂作坊开始了生产一种叫“酸化油”的新产品,就是将油泥加热后加硫酸生产而成的脂肪酸,三营人称为“点酸油”。酸化油是一种多用于化妆品的生产原料,一般销往江、浙、沪一带的大型化妆品生产企业。<br> 由于酸化油容易生产,效益更高,三营肥皂作坊后来大都改为了生产酸化油,生产作坊范围遍及广平、成安、魏县三县交界地带的一些村庄,到了2000年左右三营酸化油的生产达到了鼎盛。<br><br><b>三、肥皂产业带给三营的改变</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民娱乐生活)</h3> 肥皂产业有力的推动了三营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提高了三营人民的生活,也为广平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以崔营为例,1983年该村生产肥皂4200吨,获利1227万元,获利万元以上的10户、5000元以上的40户,在那个村内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时代,成为“万元户”都很不得了的年代,相比之下,崔营肥皂产业带来的收入不可谓不高。<br> 三营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肥皂产业的收入逐年增加而提高,从1985年左右,三营人民盖新房、购买家电、家具、自行车、缝纫机的越来越多,1995年左右安装有线电话的人也多了起来,到了2000年左右,人们又翻盖楼房,购摩托,买汽车,相比周边村庄的经济条件,三营的优越经济,也让三营的男青年们在找对象上更具优势。<br> 三营一带经济的增长,也使得贯穿三营的邯大公路两侧商铺云集,周边的餐饮,农机维修,加油站等各色行业应运而生,带动了周边人们的就业,附近村庄来此赶集的络绎不绝,肥皂经济带动促进了三营地区的繁荣。<br><br><br><b>四、肥皂产业的没落</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污染后的东风二排支水渠)</h3>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由于三营肥皂产业在兴起之后,缺乏工业治污的措施和管理,是三营肥皂产业发展之初的一大硬伤,没有将肥皂产业引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上,更是三营人民心中的一大遗憾。<br> 三营肥皂生产作坊位置大都分布在村边大路旁或村内空旷处,有很多作坊为图方便排放废渣,便将作坊建在崔营和胜营之间的东风二排支水渠边,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渣都是随意排放到周边的水渠或大坑内,再加上产生的烟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br> 常年的工业废水、废渣排放,使东风二排支水渠成为了一条“黑河”,刺鼻的气味,始终弥漫在三营一带,就连邯大公路上路过的客车经停三营时都会紧闭车窗。排放废水的土地形成了盐碱化,农作物常被作坊飘出的化学烟气“呛死”,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更是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周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br> 三营的肥皂产业,终因污染严重的问题,在2005年前后被政府逐渐取缔,曾经辉煌一时的三营肥皂产业,从此走向没落,至今想来令人叹息不已。<br><br><br><b>结语</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治理后的东风二排支水渠)</h3> 回顾三营肥皂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到大,从辉煌到没落的发展史,其承载着三营人民的希望与汗水,是一段三营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奋斗史。这段历史同样也启示着我们,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换来长久发展之计。<br> 往事已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的三营通过广平县政府的治理,天蓝水清,环境优美,养殖业,种植业、手工业等产业蓬勃发展,环境和产业的改变为三营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三营的未来也必将变得越来越好。<br><div><br></div><div><br></div> (谨以此文,记录那段渐渐埋没的历史,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指出,若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br><br> <div><br><br><br><br><br><br><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