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国培计划(2024)_云南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心理健康教育正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作为一名朴素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守护学生心灵的重任,更应怀揣科研精神,以科学的方法和深入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和云</b>,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span>和云导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如何做科研”的专题讲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导师从“科研之要、科研之题、科研之法、科研之行”四个方面</span>为我们点亮了科研之路的明灯。</p> 科研之要:有何意义?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span></p><p class="ql-block"> 讲座开始,张导师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为我们阐明了“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研究吗”和“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两个问题,为我们明确了科研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科研成果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又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内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迭代与创新。</p> 科研之题:如何选题? <p class="ql-block"> 好的选题是科研成功的一半。张导师指出,选题要紧扣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与痛点。关注当下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政策视角、实践视角和理论视角三个角度选题,从实际问题出发,挖掘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同时,选题要有创新性,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尝试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还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发现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尚未被充分关注或极待解决的小问题,以小见大,深入探究,或许就能找到独特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中,张导师还组织了小组活动交流,增加了老师们对科研课题选题的探讨。</p> 科研之法:怎么研究? <p class="ql-block"> 张导师向我们介绍了常见的科研课题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让我们耳目一新。</p> 科研之行:躬身实践 <p class="ql-block"> 科研不仅是理论的探索,更是实践的行动。张导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将科研融入日常教学与辅导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科研成果,不断调整优化研究方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组建团队,分工协作,共同攻克难题。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收集各种数据和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要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或干预策略,让科研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专题讲座,如同一座灯塔,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科研之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牢记科研之要,精心雕琢科研之题,熟练运用科研之法,坚定踏上科研之行。以科研为翼,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学生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晴朗的心空,在科研与实践的交融中绽放属于我们的教育芳华!</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一次团体辅导活动,都是我们开展科研的宝贵契机。我们要用科研的眼光去观察、用科研的思维去分析、用科研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科研素材,提升科研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