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陕西—大雁塔和慈恩寺

周永平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是西安寺庙中的翘楚,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又称 “法相宗”)的祖庭 ,也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距今已有 1350 余年历史。这座由太子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 年)创建的寺院,自诞生起便承载着深厚的皇家底蕴与佛教渊源。大慈恩寺之所以在佛教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与玄奘法师的不解之缘。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便在此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他在此潜心译经,先后翻译出三十五部经典,几乎占其译经总数的一半。在译经过程中,玄奘法师不仅将梵文经典精准地转化为汉文,还对佛教教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传播,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大慈恩寺也因此成为唯识宗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五层所陈列的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足迹碑中莲花象征纯洁,“卍”字代表火焰和光明,双鱼代表解脱,宝瓶象征聪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代表护法,掌心千福轮代表转轮王,转轮王下面即为大梵天王图案。</p> <p class="ql-block">‌慈恩寺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位于主轴线的中心位置‌。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主要建筑,通常也是举行大型法会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雄宝殿的名字来源于“大雄”一词,意指佛祖释迦牟尼的智慧和神通广大‌。大雄宝殿始建于唐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存。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供奉迦叶、阿难两位弟子,东西两侧则供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殿前有两株龙爪槐,枝繁叶茂,为整个大雄宝殿增添了庄重和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的兜率殿供奉着弥勒菩萨像,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分为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也是即将下生成佛的补处菩萨居所‌‌。兜率殿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殿内供奉的弥勒菩萨像高约三米,背光有四米多,气势恢宏,壮观非凡。殿内的藻井天圆地方,金光闪耀,祥龙飞舞,令人赞叹‌。兜率殿的建筑风格和内部供奉反映了玄奘法师对弥勒信仰的独特理解‌。玄奘法师不仅信仰弥勒上生兜率成为弥勒内眷,更期待将来随弥勒菩萨下生,广作佛事,普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玄奘三藏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将玄奘大师的辉煌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三个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西院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师出生到四十岁取经回国的经历和动人事迹,称为“参学求法”阶段;东院般若堂的内容是玄奘大师取经东归受到唐王朝的隆重欢迎和励志译经、传法弘法直到圆寂,称为“译经弘法”阶段;中间的大遍觉堂则以更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了“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的宗教背景,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观念的佛教文化核心思想。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塔林有成纯公塔、觉科塔、治宽塔、清悟塔、然通塔、憨月圆禅师塔等8座塔。最高8米,最低4.5米,为砖石结构。塔建于清代。其中憨月圆禅师塔,为八面五层幢式石塔。由石块叠垒而成,通高4.5米,塔体均有残刻及浮雕图案花饰,各层出平檐,塔顶为八角拈尖宝顶。塔身铭文“傅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世憨月圆禅师塔”。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建。</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唐朝新中进士的题名之地,即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雁塔题名,以至于后世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现存大量历代题记,仅明、清朝时期乡试举人效仿唐代进士留下的雁塔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见证了华夏文化与佛塔建筑形式的完美融合‌。大慈恩寺是大雁塔的所在地,也是玄奘法师从事译经和藏经的地方。寺内保存着从印度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和万余颗舍利子,这些都是佛教的珍贵遗物‌。大慈恩寺的庄严与大雁塔的宏伟相得益彰,共同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玄奘法师的传奇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