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太极正脉 筑健康之梦

大同市武术协会

<p class="ql-block">  2025首届亚洲太极拳日,共绘全民健康东方画廊</p><p class="ql-block">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就迎来了“健康人生,太极同行 2025首届亚洲太极拳日”活动。活动启动仪式设立两个分会场,山西大同分会场和大同云冈区分会场,活动在同一时间举行。参与人数近千人。以拳为媒、以武会友,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一场文化与健康的盛宴。温煦的阳春里,拳风与剑影交相辉映,不仅是对传统武术的深情礼赞,更是落实国家促进全民健康国策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活动由大同市体育总会、大同市老年体育协会、大同市武术协会共同主办。共有5项议程。</p><p class="ql-block"> 大同分会场活动由大同市武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苏丽敏主持。到场嘉宾有:大同市老年体育协会主席柴守吉,山西省武协副主席、大同市武协主席王志强,大同市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苏丽敏,大同市武协副主席周建国、刘志新、乔丽、杨玉武、徐振清、石向阳。常务副主席宋元增、副主席任淼兰在云冈区分会场主持活动。</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奏唱国歌后,由王志强主席讲话,讲话简明扼要而重点突出。他首先强调指出,今天的启动仪式是中国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后的一次非常有影响的活动,其次,又讲了三点:第一,这次亚洲太极拳日活动是对太极拳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祝贺与纪念;第二,亚洲人打太极拳将促进全球确定太极拳纪念日的一次展演和呼吁;第三,把中国的太极拳推向亚洲,让更多人健康,从而来为太极拳的功效进行推广。另外,这次活动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特别是多年来广大拳友的坚持和坚守。讲话所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倍感自豪。随后,王志强主席为了表达对“亚洲太极拳日”的特殊纪念意义,特精心敬贺其书法作品一幅:“立身中正精气神,阴阳和合守康宁”,作品笔酣墨饱、遒劲有力,内容十分契合今天活动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王志强主席讲话之后,大同市老年体育协会主席柴守吉宣布展演开始,紧接着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集体表演相继登场。</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流畅自然,标准大方,普及性强,覆盖面广。近千人的隔空巨幕表演,气势恢宏,动静舒缓大方,呼吸吐故纳新,犹如一幅大道至简的哲学画卷,尽显形与神合、天人合一的静态修行和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揽雀尾、如封似闭、单鞭….. 每一帧定格画面都是对“阴阳互生”中华文化思想的完美诠释。它不光是竞技运动的产物,而且是公园、社区、学校、厂矿的“健身套装”,已经将武术升华为人们普遍喜爱并广为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三十二式太极剑,如诗如画、剑影流芳。它将剑走龙蛇、刚柔并济的动态江湖画意、侠骨丹心的妙境重塑,有机地融为一体。连绵的剑势是冷兵器和身法的命运交响;是古典意向和现代审美的基因重组。骏马奔腾般的“野马分鬃”、撕裂长空般的剑刺苍穹……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金庸笔下的武林世界。</p><p class="ql-block"> 太极剑的灵动飘逸和太极拳的沉稳厚重构成太极美学的双𤩹合鸣。剑锋与拳影交织的光谱里,流淌的不仅是千年武术的血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秘码。</p><p class="ql-block"> 28式杨氏太极扇表演,好似流动的蓝色多瑙河,热情奔放,视觉冲击,惊艳全场,时而轻巧如绢,如春风拂柳;时而扇骨藏锋,柔中带刚;既包蕴传统戏曲艺术元素,又演绎中国书画艺术之美,轻摇雅韵,“扇”动乾坤,带给人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中华太极已经超越了武术的范畴,成为全民健康的中国方案,今日的活动,既是对传统的又一次焕新,更是对未来的启航。让我们在太极中感悟生命的律动,播撒健康的种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今天活动的契机,让“健康人生”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国太极拳文化更广泛的走出亚洲、惠及世界;让中国古老太极智慧之光照亮人类健康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2025首届亚洲太极拳日”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成为太极文化发展的新引擎,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新期待。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太极健身的行列中来,从而推动太极文化的大繁荣,使全民健康水平跃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大同市老年门球场展演现场。</p> <p class="ql-block">  桓安新区云新文化广场展演现场。</p> <p class="ql-block">拍 摄:宋元增 徐振清 霍明明</p><p class="ql-block">撰 稿:张广权</p><p class="ql-block">编 辑:石向阳</p><p class="ql-block">审 核:王志强 李 斌 苏丽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