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河南许昌,如今的胖东来比曹魏古城名气大得多,现在去曹魏古城的人们,大多是游玩胖东来的“副产品”。不过,来了魏都,不到曹魏古城一趟,也挺对不起许昌这个历史古城的。</p> <p class="ql-block">对于曹魏古城,度娘介绍的内容很少:曹魏古城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是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文化古城。古城东至文峰路,南至七一路,西至京广铁路,北至八一路,用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核心区为护城河以内1.87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8月的曹魏古城,天气虽热,但少了些燥气。古城的南城门气势雄伟,高耸入云的城墙、精致典雅的斗拱、顶天立地的浮雕壁画,不由让人滋生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大门内的街道,却与其他地方的古城并无二致,仿古的“皮肤”、现代的“内脏”。</p> <p class="ql-block">最北端的这个院子,就是著名的丞相府。</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掉头回眸,小小的街道,已几乎看不出“古代”的模样。</p> 南门前的广场还算宽敞,但暑期游人众多,广场上设施复杂,还是稍显拥挤。 南门外的大街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城市风光。 无人机慢慢落下,城门的细节渐渐显现。 <p class="ql-block">正在收无人机,两位美女看我单反、无人机齐全,竟然问我拍照怎么收费?哈哈……不是和家人一起,还真想试试我的人像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别面带遗憾的两位姑娘,带着一丝对“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的敬仰,大步进入古城。</p> 城门广场的正中央,有一幅五铢钱图案。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两个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约3.5克一枚。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步一景皆传奇,漫步古街,品读三国风云,感受千年文化的脉动。”短短一句话,让人怦然心动。<br><br> <p class="ql-block">刚进城门,左手边的“社火文化艺术馆”让人眼前一亮,入内观看,发现展品非常丰富,艺术水准堪称一流。据介绍:曹魏古城社火艺术馆是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这里不仅是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经济繁荣的催化剂。艺术馆内,中国社火文化的精髓得以完美呈现,许昌三国戏曲文化的魅力也在这里绽放。馆内展示了社火文化的现代应用,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作为曹魏古城游览的重要一环,社火艺术馆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也成为对外宣传曹魏文化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些展品,感觉都是古装戏剧的东西,为什么不叫戏曲服饰展馆而叫社火文化艺术馆呢?直觉上戏曲的艺术档次应该远高于社火,叫社火艺术馆有点屈才。</p> 和其他古城一样,曹魏古城同样有许多古装美女打卡拍照。 <p class="ql-block">古城里面的跟拍摄影师多的超乎想象,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看来这一行也不好干呀!摄影协会的老师们,如果想干这一行,还须三思而后行。想想城门口那两个美女找我拍照,肯定不是感觉我有才,只是随口一问罢了!</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装备、同样的道具、同质化的服务,如果只靠惨烈的价格战,生存可能都会成为问题。</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位兄弟非常疲劳,想拍一张作为历史资料,但另一位老兄不愿意了,唉……理解理解,生意不好,心情欠佳也正常。打个码,保护一下兄弟的隐私。</p> <p class="ql-block">有的摄影师不断转移阵地,以期尽快找到客源。</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兄,年龄已经不小了,还在这里奔波,我是既佩服又同情。</p> 视线从摄影同行中收回,仔细观看古城的稀奇。这尊卖酒的雕塑十分逼真,但将当年的“杜康”改成了“九醖春”却让人哭笑不得。 虎卫营,用钢筋水泥模仿当年粗壮的木材,也颇具特色。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仿制的石材打卡点非常醒目。 仿民国时代的建筑,很有年代感。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铜制算盘,矗立在街边,被爱好学习的人们摸得程亮。</p> 如此精美的玻璃钢塑像,左臂部受伤严重,不知是人为还是天灾。 钱币塑像,掉色严重。 战国风汉服馆,穿出战国风韵。 再往里走,是曹魏不夜城,应该是夜市所在地。 曹记战船模型,让人想起了水浒传里激烈的水战场面。 <p class="ql-block">两旁的高大灯杆,有序悬吊着造型古朴的灯笼,可以脑补夜晚亮灯时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特色路标,刚见还挺新鲜,现在再见有种欲吐的感觉。</p> 丞相府苑,即曹丞相府。 据度娘介绍:曹丞相府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曹丞相府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整个景区由曹丞相府、魏武帝游园、周边旅游商业街区等部分构成。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曹丞相府由府门、求贤堂、七步阁、议事堂等组成的汉代仿古建筑群,是许昌市三国文化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曹魏故都的标志性景观。 曹丞相府包括三重主体建筑,由前至后分别为体现曹操识人用人的“求贤堂”,体现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议事厅”,体现其文学才华和生活侧面的“赋诗楼”,以及观沧海大型浮雕、诗简等。除塑像、浮雕、文字、故事之外,景点内还采用了木质烙画、脸谱、数码技术、三维图像等新的符号和工具,让游客去感受、品味曹操,而“七步诗”、“汉代八美”的设计又能让游客参与进去、互动起来。 曹操雕像高大威猛,左手持剑、右手前伸,双目威严地平视前方,气宇轩昂、不怒自威,似在指点江山,又似在激扬文字。 曹操雕像底座碑文抄录如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兴屯田,修水利,恢复生产,平吕布,破袁绍,统一北方。用人唯才,三下求贤令,精兵法,善诗歌,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名篇。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220年3月15日)进于洛阳。是年十月,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雕像广场东侧为曹丞相府景区入口,丞相府属于收费景区,退役军人免费。 景区里面的建筑和设施全是司空见惯的现代仿制品,距曹操当年的生活场景相距甚远,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p class="ql-block">但这个脸谱广场却让人有点意外,其新颖的创意与精湛的艺术相得益彰,令人叫绝。只是从我这个外行来看,这里的脸谱几乎全是京剧中的面容,似乎与河南本土豫剧、曲剧中的不太一样。</p> <p class="ql-block">脸谱的背面是脸谱表现人物的介绍,看过方知端倪,原以为是胡乱涂的色彩,谁知这看似杂乱的颜色,竟然有各自固定的人物设定。</p> 脸谱的介绍很有知识性,值得大家学习。 <p class="ql-block">高大的门槛,在古代是地位的显赫,在现代却是影响行走的最大障碍。</p> <p class="ql-block">高处悬垂的长长帐幔,有一种神秘的整齐美感。</p>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姓氏。 《观沧海》影壁,用金色浮雕予以展现,画面占据了整整一面高墙,效果令人震撼。《观沧海》作为曹操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当然应该如此纪念。 因藏兵洞没开放,我们很快游览完毕,从丞相府出来,对面的影壁前坐着一位老人,正提着装满饮料的袋子向这边张望,瘦弱的身影稍显孤独。 街上仍然熙熙攘攘,一位小朋友身穿小皇帝服装,在帮家里卖货,头戴皇冠、身着短裤的有趣造型非常吸睛。 小女孩头戴花冠,让爸爸留下可爱的影像。 街角大型仿石碑刻“曹魏古城”,吸引了大批俊男靓女打卡留念。 <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一座现代人打造的商业景区,以三国文化为基调,融入一代枭雄的历史故事,让人在浏览的同时,回忆起曹丞相的雄才大略、奸诈勇猛,耳边回荡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心中默念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口中咂摸着“唯有杜康”的酒香,边吃边走,边走边看,不管建筑怎么着,也不管商业化是否严重,但历史的魅力却让曹魏古城始终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胖东来是胖东来,如果你来了,还是带上大月饼往曹魏古城看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