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琐碎,岁月平凡,每到周末,便想走进大自然,去亲近山水,悠然地浸入乡野,走走古道,爬爬高山,恬静地访访古村,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参加户外徒步活动,便成了最好的选择。<br><br>这个周末,跟红旗户外一起,一辆大巴,两部私家车,一起六十多人,浩浩荡荡,去婺源文公山徒步。<br><br>车子过中云镇后不久,在一个叫罗田的小村,我们下车开始徒步。多日阴雨后,终于迎来春光明媚,在这艳阳温柔的三月,万物勃发,一切都欣欣然,有种说不出的美好。我们一个个像刚出笼的鸟儿,欢喜雀跃,兴兴然,在最美的乡村里,尽情享受积极运动的健康美好生活。<br><br>在乡间,有柏油路,有水泥路,有沙石机耕道,还有田间泥土路。上山后,有青石板路,有几近荒芜的林间山路,走在这丰富的路上,见到便是不同的风景。白墙黛瓦的村落,绿意盎然的田野,苍翠起伏的青山,三月的春光温馨柔畅,空气清新醉人,山野的风,像梦中的情人,爱意绵绵地轻抚着你的身与心。三春的乡野,如此美妙,我们户外人没有辜负它。<br><br>同行一小美女,临时被同事约了来,竟没有背个包,只提了一个方便袋,装了点零食,水都忘了带,我开玩笑说:“勇气可嘉,真是说走就走的徒步啊!”<br><br>对一些喜欢打野货的驴友,最喜的是,乡间那随处可见的山野美珍。蕨几,野芹菜,野菠菜,苦菜,野蒜苗,等等,他们寻野的目光,总是那么锐利,打野的行动力,更是迅速敏捷。不一会,他们背包旁,便挂满了一袋袋收获的成果,瞧,一个个心里乐滋滋的,今晚,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可口的佳肴。 从林家坑,翻过一道山梁,便到了一个叫坞口的小村。拐过一个山弯,猛然间,眼前出现一片绿油油的黄,给人以”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视觉冲击。 那平畴百顷的一片金黄哦,像十八的姑娘,一下撞进了小伙的怀里,醉得他忘乎所以。金黄的美,似乎有着无形的磁力,把我们都吸引了过去。拍照,打卡,各种装逼的姿势,让美丽驻留。<br><br>我拍了几张风景照后,站在油菜花田边,静静地凝视着这片金黄。只见一只只辛勤的小蜜蜂,正在花枝前,飞来飞去,忙碌着采花蜜。春风徐来,花枝摇扶,曼妙徐徐,淡淡的花香,清新入鼻,沁人心脾, 我醉在其中。<br><br>恋恋不舍离开油菜花田后,在坞口村,我们一个个散落在村民的门前院落,坐在门前的水泥阶上,站在院墙边,坐在村民堆在路边的柴火树上,用中餐。大家带了五花八门的中餐,彼此招呼,随意分享,其乐融融,那感觉,又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吃完中餐,继续前进,过里坞头、外汪,便达到文公山景区。<br><br>文公山景区,因茶院朱氏四世祖朱惟甫之妻程氏豆蔻夫人葬此,朱熹曾两次专程祭扫,后人遂称其为文公山。朱熹对此处的山水形胜十分看重,曾在墓周亲植杉树二十四棵。山上有古杉群、古驿道、积庆亭、四世祖墓等古迹,山下有朱熹文化馆、朱熹诗文碑廊、紫阳学堂等馆舍,是一处环境清幽,文化底蕴深厚的秀丽之地。<br><br>山上一截宽敞的青石板路,是婺源到德兴的古驿道,保存完好。鳞鳞石板,累累石磴,镌刻着历史,辉映着先人的智慧和精神。山林间,每每走在这留着累累磨痕的青石板古道上,总能勾起我悠远的思绪和静静的乡愁。世事沧桑,岁月苍茫,这些古道见证了中华儿女在这方土地上的生生不息。<br><br>曲折悠长的青石板路,简朴的驿亭,几十棵粗硕的杉树,二十四孝石碑文,朱熹守孝墓庐,这方宁静幽深的小山上,别有一番洞天。抬头仰望那一棵棵壮硕参天的古杉,让人心生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低头细读那石碑上的孝文故事,不禁追思飘渺:家国孝忠,华夏之魂啊。<br><br>在朱熹守孝墓庐里,对着朱熹塑像,我深深地鞠了三躬,心中默然祈盼,他朱老夫子保佑我在文学爱好上,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想到此,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人既要仰望星空,心怀美好期盼,更要脚踏实地,勤学精进呀。 朱子曰: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平凡的日子如此,逝者如斯的人生不亦如此吗?游必记之,乐以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