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蛇年春节

流浪闻英

<p class="ql-block">  24年春节仿佛就在昨天,时光列车已呼啸着到达蛇年佳节。苏州七里山塘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寒山寺人流如潮,国际会议酒店宴会大厅宴开一百多桌众多家庭共度除夕,晚上此起彼落的烟花,大堂中红彤彤的春联,舞狮和财神组成一首热热闹闹江南春节迎新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古城泉州的春节又是另一番景象。泉州素有半城烟火半城仙之说。泉州各式寺庙众多,妈祖庙,关岳寺,开元寺,少林寺,财神庙,黄帝庙,最有趣的是永宁卫的城隍庙紧挨着观音堂。于是人流拜了妈祖拜关岳,拜了城隍拜观音。各寺庙都香火鼎盛,红红火火。如织的人流中还不时有装扮成闵南独有的簪花女走过 ,留下一段独特的风景。我家孙女也装扮成簪花女的样子招摇了大半天。</p><p class="ql-block">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坐落在海上的洛伽寺和洛阳跨海大桥见证了泉州在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繁荣景象。承载着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 在此“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河山” 的蛇年春节,全家就这样在旅行中愉快的滑过 ,欣赏了江南闽南的古迹美景,品尝了苏州闽南的美食 小吃。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合家团聚日子,我觉得无论身在何处,家人团聚即是圆满佳节。</p> <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 - 827年),时任苏州刺史的诗人白居易主持修筑了一条从阊门至虎丘的河道,人称“山塘街” ,因其全长约七里,故又名“七里山塘” 。此后,山塘街逐渐成为苏州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商业中心,历经千年,风貌依旧。</p><p class="ql-block"> 山塘街全长七华里,枕河而建,枕河人家。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多为明清风格,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沿途有通贵桥、星桥、彩云桥等众多古桥横跨在山塘河上,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造型优美,与水乡景色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苏州国际会议酒店于2023年3月亮相于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位于风景秀丽的相城区高铁新城环秀湖边,毗邻苏州高铁北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家集住宿、会议、餐饮、宴会、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酒店。</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寒山寺弄24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圣地,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寒山寺不仅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着无数信众与游客,更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遐迩,成为苏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南少林寺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是南少林寺的分支之一。 南少林寺是中国南方武术的发源地,相传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泉州南少林寺的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自盛唐起,泉州古城开始兴建,五代及宋、元、明,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帆樯林立,梯航万国,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千年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古城仍保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较完好的古城肌理等,这些“活记忆”让世人能够回望曾经灿烂的岁月,感受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洛伽寺被誉为“海上佛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宗教氛围而闻名。其最火的一句是“海上生庙,庙里看海。海天佛国,其名洛伽。”,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洛伽寺四周被海水环绕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泉州永宁古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初名为寒江城。后来,由于历史变迁,明朝时期在此设立了卫城,并更名为永宁,寓意“永葆安宁”。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御外患,在此建立水澳永宁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朝廷在此设立卫城,作为泉南的屏障,称“永宁卫”。</p><p class="ql-block">‌重要时期‌:在明朝洪武年间,永宁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泉州梧林村‌,又称华侨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闽南传统村落,拥有600多年的历史。梧林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梧林村以其丰富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梧林村现存大量的古建筑,包括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和11幢洋楼,这些建筑记录了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p> <p class="ql-block">‌泉州洛阳桥(又称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北郊10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历时六年零八个月,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二月建成。‌这座桥是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泉州与闽北及内陆的交通问题,满足海上交通和内陆运输的需求。是一座跨海大桥,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