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潮州盘桓两日,浮光掠影地感受了当地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还有那引人入胜的古城风貌与民俗风情。按照行程规划,今天我们将告别这座古城,前往潮汕地区的另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汕头,继续这场充满惊喜的文化探秘之旅。八点在酒店退了房,出门叫了辆比亚迪网约车前往潮汕高铁站,一路畅行无阻。九点五十七分便登上由香港西九龙开往汕头的G6521次复兴号列车,不到二十五分钟就抵达了汕头。出站时很幸运得到一位车站工作人员的热情引领,帮助我们顺利在公交枢纽坐上前往预定酒店的公交车。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瞬间让我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酒店办好入住手续,稍作休息,便按行程计划,打车前往位于金平区的小公园。这里是汕头市的老城区,距下榻酒店约13公里,是汕头知名旅游景区。20分钟后,网约车将我们送到小公园附近的民族路镇坪路口。一下车,老城区那中外合璧的侨乡风情便扑面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一个开放式景区,街道两侧的欧陆风情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情。街上游人如织,商店鳞次栉比,生意兴隆,经营活跃。跟随人流从民族路拐入招商路,来到小公园的核心区域,仿若置身于巴黎的浪漫街区,这里的布局似乎仿照巴黎街区样式精心打造,道路呈扇形放射状向四周延展,站在中心位置,能清晰地看到不同方向的街道如射线般散开 。为使今天的游览能够顺利有序,不错过重要的景观,我事先已做过功课,确定了参访开埠文化陈列馆、中山纪念亭等七个打卡点。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没想到今天是周一文博场馆休息,小公园所有可供参观的场馆旧址全部闭门谢客。懊恼之下,还是决定挨个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山纪念亭坐落于小公园最核心区域,处于国平路、安平路、升平路等五条道路的交汇点。1933年,由南生百货老板李柏桓牵头周围商号,向市政府申请在小公园建立中山纪念亭,于1934年12月建成。赤柱青瓦、飞檐翘角,是一座具中国传统韵味的八角亭台,匾额分别为“中山纪念亭”、“景行无歌”。可惜1969年遭拆除,好在2012年10月有热心企业家依照原样捐建,才让这座纪念亭得以重现。我们绕亭一周细细观赏,而后经国平路、外马路,在闭门休息的“侨批文物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邮政总局旧址”外一一驻足打卡,品赏馆址建筑的型态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外马路、招商横路口的一家牛肉火锅小公园旗舰店享用了美味午餐后,依照店老板的指引,沿外马路来到距潮人码头不远的海关旧址。这是一幢建于1919年的欧式新古典风格的钢筋混凝土红砖结构二层大楼,每逢正点的鸣钟报时,曾是当年外轮通关及汕头市报时的标准时间,因此得名“海关钟楼”。解放后至1988年,这里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的办公所在地。1994年,海关钟楼被列为汕头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旧址前遥望海关,1860年那段屈辱历史的记忆随之被唤醒,帝国主义凭借坚船利炮迫使中国开放汕头等口岸,还在中国港口向商船收取关税的历史虽已远去,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海关旧址,走向对面的潮人码头,本想欣赏海景,无奈天公不作美,天空雾蒙蒙一片。在海边拍了几张照片后,便返回小公园街区,通过手机导航,前往位于商平路的网红打卡点——汕头旅社。刚从至平路右转进入商平路,就看到汕头旅社前聚集了大批前来打卡的年轻人,十几只塑制方凳杂乱地散置路中,成为摄影模特们千娇百媚、顾盼生姿的表演台。这座五层大楼在民国时期是五洲大旅社与乐天旅社,后被日寇飞机炸成废墟。1948年,香港商人在原址重建,取名新生饭店,后来汕头市房管局将其出租给饮食服务公司开办“汕头旅社”。因其正面“汕头旅社”四个颜体正楷字庄重大气,备受年轻人追捧,于是成为当下热门的网红打卡地。受现场氛围感染,我也赶紧找准位置和时机,快速拍下几张照片。随后赶往位于街区西南海平路上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汕头旅社步行到海平路大概需要十分钟。或许因为地段较为偏僻,整条街行人寥寥,但旧址前却有两拨人在轮流拍照。1931年初,中共中央交通局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到汕头建立交通线中站,按照保密纪律和交通站点“商业化”的原则,选取海平路上的华富电料行作为汕头中站。在耐心等待两批人以多种组合、多种姿势拍完照后,我才举起手机,将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这幢三层建筑收入镜头。随后前往南生百货贸易公司旧址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生百货贸易公司又称为百货大楼,始建于1932年,由梅县籍南洋华侨李柏桓及其家族创办。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是当时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本以为商业设施可以入内,可没想到旧址正在修缮,依然无法入内参观。于是转身,前往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打卡点——位于升平路1号的“老妈宫戏台”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戏台所在场所早先是汕头的港口市场之一,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底层和二层为第一市场,第三层是升平戏院。2017年9月,第一市场及升平戏院旧址完成修建,正式定名为“老妈宫戏台”,成为当地开展民俗活动、弘扬潮汕文化的重要场所。据资料记载,路对面6号的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879年(清光绪年间)重建,1989年重修,是供奉天后与关帝的宗教场所“老妈宫”,也是汕头小公园开埠街区最古老的建筑。由此看来,“老妈宫戏台”或许是借用了“老妈宫”之名,至于它是否属于“老妈宫”的附属建筑,就不得而知了。</span></p>